书城艺术电视摄像艺术
32114500000033

第33章 新闻事件类节目的

现场直播是最能表现电视特点的一种节目制作播出方式,正是现场直播改写了新闻的定义,使新闻的时效变成了时差为零的同步报道,观众获得信息的时间也是信息正在发生的时间,面对重大事件,现场直播作为一种全新的报道方式,已深入人心,并在实践创作中不断深化。现场直播是指“电视台记者在事件现场,以完全纪实的手法把现场情景边摄录,边同步播出。”(引自朱羽君等:《中国应用电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72~173页)。目前我们所常见到的直播节目类型包括新闻事件类现场直播、文艺类节目现场直播和体育比赛现场直播等。

现场直播20世纪70年代末期,卫星直播电视出现;1983年,卫星直播电视在美国首先进入实用阶段。卫星直播的出现,在电视发展史以至人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极大地扩展了新闻和信息传播的能力,使全球的节目交换和传播可以随时进行。卫星电视的发展将世界变成了一个村落,人们获得信息不因事件发生的空间距离而有所影响,人们通过现代传播手段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即时共享”,并对周围发生的重大事件形成全球性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著名的传播学家麦克卢汉的“地球村”构想。最引人注目的是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一个依托卫星直播进行24小时新闻播出的电视新闻机构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广播网),因为他们直播了战争而轰动了整个世界。与多国部队的第一颗炸弹落在伊拉克境内同时,CNN的消息也通过现场直播传遍了世界各地。在此之前还没有任何一个电视机构敢在一个频道中持续不断地只播新闻,在其开办之初并没有人看好他们,而CNN正是凭借现场直播的利器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知名的新闻媒体。当然一个电视机构要想成功需要各个方面都很优秀,但仅从这个角度来说,可以说没有现场卫星直播CNN就不可能存在。

新闻事件类节目的现场直播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大型事件的现场直播,一类是一般事件的现场直播,我们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0.1.1 小型新闻事件现场直播的

拍摄所谓小型新闻事件,我们通常是指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相对来说比较集中,针对这样的新闻事件,我们通常派出一辆小型SNG直播车即可。

SNG(Satellite News Gathering)是“卫星新闻采集”的英文缩写,是指装载全套卫星电视信号发送设备的专用车,可称为“卫星新闻采集车”。

中国中央电视台于1997年率先引进SNG车,后用于一系列重大直播活动中。2000年,广州电视台引进内地第一台数字卫星新闻采访车(DSNG)。近两年来,不少地方电视台亦纷纷购买SNG车(当然全部是DSNG),为本台新闻节目的制作播出添加了传播利器。如2004年12月,湖南经济电视台都市频道投资1千万余元一举购置两台SNG车,打造专业民生频道,推出9种风格各异的新闻栏目。可以说,今天地方电视台SNG的运用已达到相当规模。

一般的小型卫星新闻采集车可以做到3个讯道的现场直播,当然也不排除用一台摄像机进行现场直播,不过这样效果比较单一一些。

我们现在以三台摄像机的模式来谈一下对新闻事件的现场直播,一般来说一个新闻事件不可能只有一个点,那就将摄像机分别放置到不同的位置,拍摄新闻事件的不同侧面。比如拍摄一个楼房倒塌的新闻事件,摄像机位可以这样设置:一台摄像机在外围拍摄主持人进行现场讲解和现场采访,一台摄像机可以深入倒塌的现场去拍摄造成的影响,另一台可以到附近视线好的楼上对整个新闻现场进行俯拍;拍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给电视观众一个良好的方位感,方位改变要用画面表现出来,或用主持人的语言表述出来,或从俯拍摄像机的远景中体现出来。直播过程是一个连续的整体的过程,参与直播人员要密切配合,比如在切出一号机位图像时,二号、三号机位要迅速寻找新的新闻点,并进行构图和运动镜头设计,以便导播随时可以将信号切过来。在新闻现场应有现场指挥,通过他与现场各个方面进行沟通,并在现场发现新的新闻热点,指挥机位的运动。有时候现场可能会有一段时间新闻事件没有任何进展,这时导播就应该果断将节目切回演播室,或者回到正常的节目,或者插播一段关于新闻事件的背景材料,当然针对突发事件要做背景综述非常困难,但至少要在事件发生的半小时后能够做出来。

央视曾经做过一个测算,直播节目与录播节目相比收视率要高百分之十还多。央视研究人员称,“直播节目的变数不清也许是提高收视率的一个卖点”。由此可见,追求变数、事件发展的不确定性是直播节目的黄金点。但在实践中,大型新闻事件现场直播往往程序性非常强,事件的不确定性非常小,而且为保障顺利播出、不出问题,在拍摄的过程中也尽可能地减小不确定性,因此这种大型新闻事件的直播大多是没有什么悬念的。而小型新闻事件的现场直播由于其机动性强,灵活性大,所以这样的直播应该在关注事件发生的变数和不确定性方面要多下工夫,摄像人员要时刻关注整个现场的变化情况,务求及时准确地将鲜活的新闻信息捕捉到。

10.1.2 大型新闻事件现场直播的

拍摄大型新闻事件的现场直播,一般来说都是可预见并具有一定的程序和议程,现场直播前一般会根据事件发生的程序和议程做出详细的预案,甚至还有可能在事前做多次的演练。比如中央电视台1997年香港回归直播、1999年澳门回归直播,都是非常大的事件,并且直播持续时间也非常长。针对这样的节目,一般在事件之前都要做比较详细的预案,比如1997年香港回归时中央电视台的直播报道,直接参加这次报道的人员有1660多人,赴港人员289人,在全国8个重点城市和海外15个大城市进行采访的记者近百人,技术系统方面投入了有史以来数量最多、性能最先进的设备,相当于一个省级台的规模。其中包括11辆转播车、9个演播室、21个卫星转发器、43套中继微波设备、200套SNG、250台录像机、11套多媒体设备和3架供航拍用的直升机。中央电视台为这次报道建立了“战时机制”,1997年5月份就成立了香港回归电视报道总指挥部,台长任总指挥,指挥部下设北京对内分指挥部、香港分指挥部、对外分指挥部、技术分指挥部、综合分指挥部和指挥部办公室。各分部根据需要,下设数量不等的小组,小组内部分工进一步细化,定人定岗。各分部还拟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和倒计时表,各播出环节准备了至少一套备播方案。总指挥部办公室印制了《’97香港回归电视报道实施手册》和《’97香港回归电视报道技术实施方案》,以指导各部门工作。三个节目分部都制定了详细的节目实施表,时间安排精确到秒,同时制定了突发性事件的各种处理预案。在6月30日之前,总指挥部还集中组织了4次包括各种应急方案演练在内的综合演练,并逐一解决了演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一般来说在这样的大型直播中,摄像人员按照要求布置好机位,将必须拍到的场景拍到、拍好就可以了,但直播之前、之后可能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这就要根据现场情况见机行事。

由于大型现场直播的高度复杂性,正式拍摄前的准备工作异常重要,在拍摄前,摄像人员一定要事先确定好最佳机位,在现场摄像人员与其他人员一起事先架好设备,确认从摄像机到导播台以及微波或卫星发射链路畅通无阻;直播前要至少提前一小时到达岗位,重新对设备进行检查、核对、确认等播前准备工作,尤其是重大会议性的直播,摄像人员一定要将与会的重要领导人认识清楚,不能有任何疏忽和失误。直播时摄像人员要根据现场导演的要求进行构图和选择画面,如果切入自己的所拍镜头,就要保持稳定进行正常拍摄;如果直播不是自己的镜头,要赶快根据预案或导演要求重新快速寻找画面并迅速构图和聚焦,以备随时切入自己所拍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