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平素返回大明宫,都是由太极宫的太极正门之旁的东阁门出入。过左延明门,两仪门,便进入内廷。
宰相们在太极宫的办公地点政事堂及中书省,却是在西阁门之旁。至于裴粼等中书舍人、通事舍人、起居舍人,一律在中书省旁的舍人院中。
今日与往日不同。一众小黄门抬着李忱往东阁臣时,被他断然拒绝。
众人也以为皇子不过是图个新鲜,到也不疑有他。既然皇子有命,各宦官奋起精神,抬着软轿绕了一圈,往西阁门处行去。
他算的时间到是很准,此时正是申时末刻,各省、寺、监、台等部门的朝官已经陆续离开。
最近这段时间,也没有什么军国重事。皇帝新任命原度支使皇甫鎛为同平章事,原翰林学士李绛亦加同平章事。
再有宰相裴度已经回朝,政事常内五六位宰相济济一堂。一般的国事,宰相自已就可以处理,无须知会皇帝。
而象任命宰相这样的大事,皇帝却也不必与现任宰相们商议。所以在此次增加两位新宰相后,政事堂内的座位相对拥挤,皇帝会罢免现任五位宰相中的哪位,便是最近朝野上下最关心的话题。
两位新宰相需要加以表现和适应。而按大唐的习惯,去职的宰相必定会到地方为节度使。三位原有的宰相则随时可能会去职远走,需要加紧处理手头积压的政务,以免遭人诟病。
因为这种种原因,不知就里的李忱以为宰相们必定早已离去,却不料想,在西阁臣处先巧遇的到不是舍人院中的各位舍人,到是出自政事堂的各位宰相。
身居高位的宰相必定要比朝官或早或迟的离开,以免在路上多遇熟人故旧,身份不同,昔日的好友虽然在品秩上差的不远,论起职位来却是绝然不同,相遇难免会尴尬。
况且,自武元衡被刺杀后,各宰相身边都是张弓搭箭的金吾卫士,威风凛凛杀气腾腾,与昔日同僚见面招呼,这些禁军们各自冷眼旁观,也很是无趣。
李忱的软轿尽管在宫中横行无忌,此时遇到了各位宰相,抬着他的宦官却也只和乖乖停轿。
宰相在大唐很受尊崇,皇帝称姓而不名,每召见宰相,待宰相至,皇帝还需起立相迎,以示敬意。
李忱不过是小小皇子,尚未封王,在宰相面前,自然算不上什么。
眼见裴度与皇甫鎛一同自西阁门被众金吾卫将士簇拥而出,两人虽然相隔甚近,一左一右漫步而行,而且同是身为宰相,本是同僚,却都是将对方视若无睹,仿若空气。
李忱心中暗笑,知道是裴度前番一意抵触皇帝任命皇甫鎛为相,甚至以辞官要挟皇帝,弄的父皇回宫中很是气愤,心中已对他很不信任。
后来皇帝坚持任命皇甫鎛为相,并且以朋党质问裴度。而裴度以指责是宫中宦官诽谤大臣,请皇帝分清君子小人之党。他原本就被后宫所有的宦官仇视,此论一出,宫中更是大恨,辱骂裴度的声音终日不绝,李忱年幼,各宦官也不避他,当真是耳朵都要听出茧子来了。
两个宰相出来的甚晚,原本都想早些离去,不欲与心目中的敌人一处行走。宰相原有在政事堂一起吃饭的习惯,用来弥合在工作上的争执所引起的敌意。自从皇甫鎛为相后,裴度甚是鄙夷其人,连会食都免了,皇甫鎛虽然心中愤恨,却也无可奈何。
此时偏生在这狭小的阁门处遇着皇子,若不停步招呼,则两人都是失仪。
无奈之下,只得都停下脚步,上前拱手行礼。
“裴公,孤的姐姐太和公主,那天看到裴公你的谢紫雪表,说是文采很好呢。”
本来只是行礼便可离去,李忱却偏偏要多嘴说话。裴度无奈之下,只得勉强笑道:“殿下,那表章非臣亲作,乃是刑部侍郎韩愈代拟,臣不敢以文采超卓自居。”
那皇甫鎛见李忱对他爱担不理,只是笑嘻嘻拉着裴度说话,心中不悦,冷冷一哼,转身便行。
裴度见他离去,心中松了口气,一时间心中轻松之极,对李忱好感大增。
李忱知道那皇甫鎛实为郭妃党人,原本在度支使任上,就以刻薄百姓横征暴敛闻名,算是元和年间难得的奸狡无赖之徒。偏生皇帝觉得此人能干,这些年来军兴,朝廷用度太大,也亏此人以度支使兼户部侍郎,悉心理财,居然支持下来。任其为相,一则是信任其力,二来也是有酬其功的意思。
这皇甫鎛名声之臭,连李忱这样的小儿都一清二楚。虽见此人眉清目秀,身材颀长,面色红润,两眼看向自已时显的专注而温和,若是以相貌气度而论,不比裴度差上半分。由此看来,皇帝被他蒙骗,乃至信任非常,到也不是没有理由。只是宫中负责为皇帝通报消息的宦官甚多,显然是上下其手,沟通交结,使得在朝官一致反对下,皇帝却以为是朋党作祟,坚持任命他为宰相。
李忱常常感叹,封建君主的自信与消息闭塞,再加上无人对他的权力进行阻遏,使得无论多优秀的帝王,都有被人蒙骗和耍弄的时候。柳泌如此,皇甫鎛亦是如此。
与李忱敷衍几句,眼见刑部侍郎、知制诰韩愈自阁门而出,裴度与他商量好要一起回府小酌,不欲在此耽搁,便以关切的语气向李忱道:“皇子年幼,天气尚且寒冷的紧,不若早些回到大明宫紫兰殿中歇息取暖,免得受了风寒。”
他一副关心语气,李忱却知道他是急于脱身,心中暗笑,却也不欲阻挡,当下笑嘻嘻应了,便欲让他们离去,自已正好可以穿阁门,过舍人院,看那裴某人在不在。
韩愈匆忙自中书省赶出,原以为裴度已经出了宫门,却不料他仍在原地,到也颇觉意外。
待看到李忱立于阁门处,正欲转身上轿,韩愈也曾在紫宸殿见过他几回,知道这是皇帝最宠爱的幼子。虽然不情不愿,却也只得快步上前,向李忱问好,又随口道:“殿下怎会在此处?”
别人的生平李忱不知,对这个大诗人却是知之甚详。此人一身的诤骨,屡次因建言上书被贬,就在明年,此人将会以迎佛骨事劝谏皇帝,宪宗皇帝大怒,差点儿要了他的小命。虽然在裴度等人的相救下逃脱了性命之忧,却也是:“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想起他是历史上有名的谏官、诤臣,此时又有这个话头,李忱心中一动,心道:“何必找那个舍人,眼前这个韩愈是刑部侍郎知制诰,平淮西后的大红人,由他来做,却是比一个小小的起居舍人强的多了。”
当下微微一笑,答道:“孤适才在长生院中,看道士们练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