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炎帝与民族复兴
32299200000030

第30章 浅论炎帝精神与中华民族的复兴

何炳武秦开凤

炎帝又称为神农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虫乔氏女,名女登;为少典妃,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炎帝是远古时代的英雄,在他的带领下,原始氏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和实践中,创造出了丰硕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中华文明的发轫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准备了最初的物质、文化基础,凝聚而铸就了伟大的炎帝精神。炎帝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这种精神经过华夏裔胄的世代传承,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直接源泉和有机元素,成为以炎黄文化为基石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成为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精神支柱,也成为中华儿女数千年来为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富强而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炎帝的伟大功绩

据有关炎帝神农氏的文献资料,炎帝神农氏有以下伟大功绩:

1.制耒耜、种嘉谷、教民耕稼,推动了原始农业的发展

传说炎帝是中国上古农业发展史上最早的农业工具耒耜的发明创造者,是最早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的传播者。《易传·系辞下》有这样的说法:“疱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白虎通义》也说:“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

耒是一种用坚硬而柔忍的直木所揉制成的一种垦殖农具。它的发明使柱洞成穴的播种方式成为可能。耜是一种复合农具。它是把经过刮削的类似锹头的木、石、骨、蚌片加固在耒的一端而制成,能起到翻垦土壤的作用。炎帝神农氏发明了这两种农具,对推动本部落农业生产水平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炎帝神农氏还发明和培育了谷物——粟。粟本是一种野生的狗尾巴草,经过长期培育,才成为穗大粒饱的谷物品种。这种耐旱易于保存的良种禾本植物,就是炎帝神农氏时代的发明。

2.作陶器、织麻布,促进了原始手工业的发展

炎帝神农氏是中国制陶的发明者。制陶只有在人类开始进入定居生活,农耕生产发达,可以提供剩余劳动力和人们认识到泥土烧制技术后才有可能发现。炎帝神农氏“埏埴以为器”《路史·外记》,对制陶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炎帝神农氏“耕而作陶”,使得粮食作物的蒸煮和保存更为方便,它促进了饮食结构和饮食方式的变化。炎帝还创造了植麻织布的劳动。传说炎帝也是“日市”的首创者。他首倡日中为市,使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3.炎帝神农氏尝草创药,对原始医药卫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关于炎帝尝百草,古代文献有丰富的记载。《世本》说:“神农和药济人”。《帝王世纪》也说:“(神农)尝味草木,宜药疗疾,救夭伤之命。”《路史》的说法更为典型:“炎帝神农氏……磨蜃鞭茇,察色(鼻星),尝草木而正名之。审其平毒,旌其燥寒,察其畏恶,辨其臣使,厘而三之,以养其性命而治病,一日之间而七十毒,极含气也。”我国古代中药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以神农冠名,表明炎帝时代在医药学方面有开创性的贡献。

4.炎帝神农氏始作蜡祭、傩舞、五弦琴,在中国原始音乐舞蹈中有较高地位

东汉桓谭《新论·琴道》说:“昔神农氏继宓羲而王天下,亦上观法于天,下取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世本》对神农氏之琴还有具体描述:“神农氏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琴的制造需要对琴材有所鉴别,对乐理也有一定认识。炎帝制造五弦琴,表明当时炎帝部落的艺术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炎帝神农氏还创造了著名古曲《扶持》,又名《下谋》。《通典》说:“神农氏乐名《扶持》,亦曰《下谋》。”炎帝神农氏还创立了蜡祭和傩舞。蜡祭本是原始社会腊月庆贺农业丰收的报谢典礼。《三皇补》说:“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地,于是作蜡祭。”传说炎帝还宣读过一篇非常著名的蜡祭祭词:“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傩舞是一种驱鬼仪式,傩舞时,身强力壮、剽悍健美的舞者,戴着与氏族图腾、族徽等标志符号有关的面具,跳起内容丰富的舞蹈,威慑病疫鬼怪,表达了先民期望平安无事的共同愿望。

二、炎帝的伟大精神

炎帝的身上折射出许多可贵的中华民族精神,它集中体现为坚忍不拔的开拓创新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为民谋利的奉献精神、不畏艰险的献身精神。

1.坚忍不拔的开拓创新精神

炎帝率领氏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以坚忍不拔、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进行了伟大的发明创造。炎帝时代的发明创造很多,据有关学者对古籍文献记载作的不完全统计,属于炎帝时代的发明创造有34种之多。如前所述,他发明种植和农耕,奠定了中华民族生存之本,称为“农业之祖”;他“尝百草以为药”,创造医药文化,称为“医药之祖”;他提出“日中为市,聚天下之货”,创造市场文化,称为“商贸之祖”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尽管这些发明创造根本不可能是炎帝一人所为,有许多后人附托之处,但是这些记载也反映了一定的历史事实。炎帝为了造福于民,改善部族的生活条件,一定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因而赢得了人们的衷心爱戴和无限的信赖。正是这样,当时的人们或后人才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许多不属于炎帝时代的新发明、新创造都归功于炎帝。炎帝神农氏靠着这种坚忍不拔的开拓创新精神,带领先民们为争取生存和改善生活条件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顺应时势,迎难而上,推动社会演进,开启了中华文明的先河。而这种坚忍不拔、奋发进取的开拓创新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原动力。

2.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自强不息”最早见于《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就是指在德行、知识、能力各方面积极向前,永不停止,不断提高。从炎黄时代起,中华先民们就有一种自强不息、生生不已的奋斗精神。远古之时,混沌初开,生产力极为低下,为开辟人类生存所需求的环境,炎帝率领先民勇敢地向大自然作斗争。吃野果多疾病,就努力探索,制耒耜种五谷;打野兽危险,就克服困难,驯养牲畜;为了身体健康,就不畏艰险,采集草药;为避风寒,几经试验,兴建原始住宅等等。炎帝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时代。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以人为本、朝气蓬勃、努力向上的顽强生命力,表现了不畏强暴、百折不挠的坚忍气概,以及勤劳节俭、完善自我的进取精神。

3.为民谋利的奉献精神

炎帝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身亲耕,妻亲织”,胼手胝足艰苦劳作。《白虎通义》说:“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由于他“创耒耜”“拾嘉谷”,以教耕种,才“使九州之民皆知谷食”。他提出的“日中为市”,也是为了“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为解民于疾病,他以身试药,尝遍百草。《帝王世纪》曰:神农“尝味草木,宣药疗疾,救夭伤之命。”《新语·道基篇》也说:“神农……以为行虫走兽,难以养民,乃求可食物,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谷。”炎帝为了让人民免除“疾病毒伤之害”,想尽了办法,踏水越岭,尝遍百草,最后终因误吃断肠草中毒而死,为百姓献出了生命。在《越绝书》中,作者颂扬炎帝“不贪天下之财,而天下共富之;不以其智能自贵于人,而天下共尊之”。为纪念炎帝神农的功德,我国最著名的中医药典就以《神农本草》为名,他采药的大森林名之为“神农架”。他的这种心怀天下,为民谋利,死而后已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已牢固地扎根于炎黄子孙的心中,薪尽火传,绵延千秋。

4.不畏艰险的献身精神

这种精神集中体现在炎帝神农尝百草这件事情上。炎帝为了“和药济人”,救死扶伤,舍生忘死,把自己的生死都置之度外。据《淮南子·修务训》记载:“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赢虫龙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硗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一日而遇七十毒,这也许有些夸大,但神农尝百草历经艰险,九死一生,当是事实。炎帝的这种勇于献身的精神千百年来被中华儿女传颂和赞扬。

炎帝是一个历史时代英雄人物的象征和化身。他在上古时代极端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中敢于开拓,勇于创新;敢于牺牲,为民谋利;追求先进,不屈不挠的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象征和结晶,也是我们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光辉体现,更是中华民族赖以兴盛不衰,创造出光辉璀璨的中华文明的伟大精神力量。这种精神也促成普天下炎黄子孙对自己伟大民族和共同先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出巨大的民族凝聚力。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面临的任务还很艰巨。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华夏子孙都要缅怀始祖炎帝的功德,特别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更要弘扬炎帝文化,发扬炎帝精神,促进中华民族的团结凝聚,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