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西部大开发与政府管理创新研究
32310100000014

第14章 西部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目标

关于政府管理创新的目标,政府和学术界已提出若干重要表述,如法治政府、有限政府、高效政府、廉洁政府、透明政府、生态政府、服务型政府等,都从不同方面阐明了政府创新的方向。我们认为,把建设服务型政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政府创新的主要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从根本上说,服务型政府是由人民政府的性质所决定的。在一个民主社会,人民是公共权力的唯一合法拥有者,政府是作为公共权力的受托者,代表人民行使权力。政府的性质决定了政府所做的一切,必须也只能是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服务。第二,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政府要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使公共资源更多地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服务型政府的提法,体现了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方向。第三,公共服务是政府全方位的最基本职能,为各个政府部门、各个层级政府所共有,而其他职能则往往以某些部门为主。服务型政府的表述,概括了所有政府共有职能。第四,改进政府管理方式的根本要求,就是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服务型政府的表述,可以充分体现政府管理创新的要求。因此,西部地方政府管理创新应当把建立职能合理、管理科学、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作为主要目标。

自党的十六大对政府职能明确定位为四项即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特别是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进一步强调“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以来,中国围绕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进一步推进了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方面的转变,2004年3月,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在继续搞好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特别要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推动政府法治建设,国务院制定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修订了《国务院工作规则》,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加快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加强了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建设,建立和完善了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并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推动政务信息公开,提高政府工作和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建立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案体系》,提高了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上述改革对推动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4年12月21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首次公开提出了“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773页。这一政府建设的目标。之后,在2005年3月的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明确提出“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并得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这意味着“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政府管理模式转变的目标已上升为国家意志。2006年10月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涵、重点、基本内容做了详尽的阐述,并明确提出了要“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任务提出来,并重点强调:“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从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一目标的提出,到强调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标志着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核心内涵的政府管理模式转变的整体框架已经确立,并成为引领行政管理改革的目标模式。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要创新行政管理体制。要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把政府主要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胡锦涛:《扎扎实实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全面提高为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载于《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3期。2008年3月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更进一步提出,要着力促进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公平公正、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今后要在继续增加财政对公共服务支出的同时,更多地向服务水平低甚至基本没有被覆盖的低收入人群倾斜,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好地发挥政府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作用。为此,要重视做好一些基础性工作,包括制定基本公共服务国家标准并向社会公开,督促各级政府有效执行;尽快建立个人收入集成信息系统,准确识别应该更多享受社会保障的低收入人群;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广泛监督。同时,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是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形成公共服务供给的社会和市场参与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