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2009~2010
32324600000076

第76章 调查研究(75)

创新经营方式 推动新型运输业发展——关于宁夏发展公铁联营新型运输方式的调研报告

实行公铁联营能够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化配置,规避单一运营方式的不足,降低成本,实现最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深入分析公铁联营的作用,提出推进公铁联营发展的建议,近期,我们对全区建立公铁联营新型交通运输方式情况开展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和有关建议报告如下。

一、宁夏公路、铁路运输基本现状

(一)公路运输

近年来,宁夏公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通达能力不断提高。截至2008年底,公路通车里程已达21008公里,公路密度已达到31.63公里/百平方公里,基本形成了“三纵九横”干线公路路网。全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每万人拥有高速公路1.64公里,居全国第一,也是全国唯一一个每万人拥有高速公路突破1公里的省区,初步形成了以银川为中心,辐射周边省区的高速客运网络。建成了132个农村客运站和招呼站,开通了201条农村客运班线,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16468公里,实现了所有乡镇通油路,所有行政村通公路。宁夏营运车已达8.64万辆,其中,营运客车1.34万辆,营运货车7.29万辆,完成客运量7552万人,客运周转量46.5亿人公里;完成货运量17232万吨,货物周转量达95.92亿吨公里。公路客、货运量在全区各种运输方式总量中比重分别占94.59%和56.22%,居主导地位。2009年1~9月份,宁夏公路货运量完成17454万吨,增长6.7%,占全区货运量的85%,公路货运周转量增长4%(全区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周转量548.74亿吨公里,同比增长5.8%)。

(二)铁路运输

铁路主要有包兰铁路、宝中铁路两条对外交通干线和平汝、干武、银新三条支线以及属地管理的大古铁路。2008年,全区铁路运营里程达到783公里(延展里程),另外还有地方铁路104公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宁夏铁路设施和技术装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牵引动力由蒸汽机车全部替换为内燃机车,继而又实现电气化,列车牵引吨位数大为提高。现已拥有铁路机车207台、铁路客车320辆。2008年铁路完成货运量3329万吨,货物周转量222.94亿吨公里,客运量457万人次,旅客周转量28.74亿人公里,客货平均运距大幅度提高,为全区大宗、重点物资的运输作出了显著成绩。2009年1~9月份,全区铁路货运量完成3082.9万吨,同比多运669万吨,增长27.7%。其中煤炭运量2284.5万吨,占全区铁路货运量的74.1%,增长43.6%。铁路货运周转量增长9.9%。

二、宁夏公路、铁路运输中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担当宁夏主要运输力量的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按照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需求来衡量,宁夏运输能力还不能满足“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更高要求。

(一)公路运输成本较大

虽然公路货运运输单位小,机动灵活、简捷方便,能深入到其他运输工具难以到达的地方,是航运、铁路、船舶衔接运输不可缺少的运输方式。但公路运输成本高,周期长,规模小、分布散的情况非常明显,商贸流通不畅、服务质量不高,经济效益差等问题仍很突出。这些问题成为制约地区经济发展和扩大开放的瓶颈因素。2008年全区物流总费用230.71亿元,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69个百分点(全国物流总费用占GDP的18.1%),说明社会物流总费用呈较快增长态势,一定程度上挤占了盈利空间。据测算,公路每吨公里的运输成本为0.48元,铁路为0.09元,同一货物的运输,公路运输成本是铁路运输的53倍多,公路运输费用远远高于铁路运输。2009年1~9月份全区货运周转量548.74亿吨公里,假如有1/2的量转为铁路运输,整个社会的物流成本将大大降低,运输成本的经济性更加突出,铁路经济将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二)公路运输企业发展水平较低

宁夏公路运输企业总体规模小,服务功能单一,缺乏大型运输领军企业,普遍以零敲碎打的传统运输方式为主。企业经营理念和技术落后,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对客户的综合服务能力不足。运输资源没有进行有效整合,装备力量薄弱、装备条件不高。通过调研,宁夏从事营运的货运汽车中,主要以普通车辆为主,大型、专用、特种货运汽车比例较低,集装箱专用车、箱式货车、特种专用车(如冷藏车)等车型更少。货运自动化管理水平不高,除个别部门拥有一定高性能的运输车辆,其他部门车辆无法实现自动化装运,仍以人工装卸为主。

(三)铁路运输运力不足

2008年,宁夏铁路运输缺口1800万吨。目前,宁夏乃至整个西北地区铁路运输紧张的状况在短期内还难以有效化解。制约铁路运力紧张主要原因,一是全区铁路基本上为单线铁路,覆盖密度小,对外运输能力不足;二是铁路车皮审批难。铁路部门长期以来对车皮的调配使用,一直是沿用原有的计划审批体制。有时即便有闲置的车皮,但复杂而繁琐的审批程序,常常令人望而却步,这不仅与现代物流要求的时效和便捷背道而驰,而且也是一种资源的巨大浪费。由于铁路运输手续繁琐,以及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造成的组织壁垒、信息壁垒和政策壁垒,严重影响了运输业的发展。

(四)对外进出口通道少

目前,宁夏建有航空口岸1个,内陆无水口岸2个(惠农陆路口岸和银川陆路口岸)。多年来,铁路运力紧张、区位远离港口城市的情况一直是制约宁夏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宁夏第一个陆路口岸——惠农陆路口岸开通后,实现了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内陆省份出口货物通过惠农口岸直接出关,为周边地区产品通过惠农陆路口岸——天津港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提供了便捷通道,成为宁夏货物唯一的出海通道。2009年9月银川至江苏连云港出海通道正式打通,结束了数十年来只有天津港一个出海口的历史。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在拓宽对外开放,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方面下了大气力,但囿于宁夏不沿边、不靠海的地理位置,部分地区交通运输设施落后,交通运输成本较高,设施技术装备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差距大,致使宁夏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受到一定限制,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部分优势资源无法及时转化为经济效益。比如农业方面,宁夏的农产品除粮食外,按照目前的消费能力,约有60%以上需要外销,由于区位劣势和市场开拓的滞后,一些农产品滞销,多数农产品销售优质不优价,清真牛羊肉、枸杞、马铃薯等产品销售价格与发达地区以及国际市场价格就有数倍的差距。除特色农产品具有一定的优势外,******用品和清真食品也享誉海外,但由于一时难以“走出去”,致使产业发展受到较大影响。

(五)信息不畅,服务质量与效率有待提升

从调研情况看,宁夏公铁运输企业各成一体,各自为政,信息不能有效沟通,缺乏时效性和共享性。服务质量和效率达不到货主的满意度,也是影响运输业健康发展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