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2009~2010
32324600000078

第78章 调查研究(77)

适应科学发展要求 进一步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关于宁夏文化体制改革情况的调研报告

文化实力是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主阵地,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打造和升华民族精神有着重大意义。根据自治区领导的指示精神,自治区政府研究室与自治区文化厅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银川、吴忠、固原三市以及自治区有关部门,对宁夏文化体制改革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宁夏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各级各部门结合实际,大胆探索,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一)理顺宏观管理体制

为了兴办大文化,各地本着管办分离、职能调整的原则,积极整合资源,将职能相近、属性相似,文化经济紧密相连的部门进行了整合。银川市将文化、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文物等行政管理部门合并,成立了银川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彭阳县将文化、广播、电视、旅游等行政管理部门合并,成立了彭阳县文化广播电视旅游局。

(二)以转换机制为突破口,推进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

按照“提高效益,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深化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内部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坚持面向市场不断激发自身活力,努力形成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服务优良、引导有力的公益性文化事业主体。

一是转变原有人员身份,建立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管理机制,收入打破大锅饭,岗位实行全员竞聘。2008年,吴忠市广播电视局实施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专题栏目实行制片人负责制,城乡网络公司和微波网络公司实行企业化经营运作,12名一般职工通过竞聘成为制片人,38名职工双向选择上岗,打破了论资排辈的用人观念,有利地推动了栏目节目质量的提高。171名职工全部实行全员聘用制,增强了人员的竞争活力,调动了人员工作主动性和责任心。

二是实行多种用人制度,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等措施,引进人才,签订劳动合同,搞活用人机制。固原市秦剧团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了12名年轻演员;彭阳县艺术团招聘演职人员30名,平均年龄22岁;银川市艺术剧院、杂技团、秦腔剧团聘用演员96名,签订劳动合同139名,极大地补充和稳定了文艺演出队伍,解决了人员新老接替。

三是进行企业化运作。1984年,青铜峡市歌舞团为适应市场发展,进行资产盘活,转型为企业化管理。1991年,全区新华书店系统(不含银川市新华书店)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实现了人、财、物统一管理,所属职工按政策规定办理了各项社会保险,走在了全国同行业前列,为组建发行集团和进行公司制改造提供了有利条件。银川市湖城文化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投融资方式,以市场营销、数字电影放映为主,对现有音箱、大篷车等设施设备出租经营,盘活文化资源,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文化市场主体。

(三)以企业化管理为重点,大力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的步伐

一是政府按人头实行差额拨款,由单位自主分配,促进艺术院团走向市场,通过对重点剧目进行扶持,形成了政府“养事不养人”,院团企业化运营的机制。固原市秦剧团为80%差额财政拨款单位,2005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考12名年轻演员,由财政按每人月1200元的标准核算给予补贴(含“三险”),补贴的发放与绩效挂钩,按劳取酬。

二是将具备市场化条件的单位,在身份不变、国有资产不变的情况下,实行企业经营。2006年4月,吴忠市利通区所属的三家电影发行放映单位整体转为企业,其他市县也先后将原自收自支事业性质的电影发行放映单位转为企业,绝大多数市县转企后实行国有经理负责制,个别市县转企后实行民营或股份制,以职工参股的经营模式,继续从事电影发行放映工作。

三是职工转换身份,国有资产变现,彻底推向市场。吴忠金积电影院将房屋、土地等资产全部转为私营,职工一次性买断身份,资产变现后全部用于职工福利、身份买断和交纳“三险”,有力地推动了电影院的发展。

四是引进战略投资者,增强实力,提升经营性文化单位的活力,提高服务能力,在一些经营性文化领域,对多元化投资办文化的路子进行了积极探索。宁夏网络公司引资7000万元,联合组建股份公司,建成了全区电视光缆干网,用市场化的办法推广数字机顶盒20多万户。银川市文化广播电视局与时代华纳公司合作,共同建设了东方红电影城,推行电影“院线制”,受到群众喜爱,效益也十分明显。银川万达国际影城在东方红剧院改建后资金、设备、企业市场运作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引进大连万达集团一流的影院经营模式,激活了市场,救活了企业。

五是在文化单位内部,模拟企业化运作,单位控股,通过企业链条延伸,增强单位发展的动力。2008年,宁夏人民出版社以保生存谋发展为立足点,稳步推进体制改革,通过转企改制,解决图书生产经营市场的主体地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股份制改造,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壮大整体实力,按照市场法则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制订改革方案,将原属宁夏人民出版社的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阳光出版社、宁夏画报社、少年读者杂志社、周末文汇杂志社、国企杂志社从事业体制中拆分出来转为企业,与宁夏广电总台的大地音像出版社、自治区教育厅宁夏教育书刊发行社、自治区新华书店、银川市新华书店以及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监管20%国有股的宁夏博誉印刷物资公司一起划转合并,组建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