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爷爷奶奶的长征故事
32336800000061

第61章 马背上的学校

“嘀嘀嘀、嘀嘀嘀……”炮火连天、硝烟弥漫,一连串发报声仿佛急促的鼓点传递着军情……这是我们常在电影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对魏建业而言却是一次次的亲身经历。

红军在长征途中还办通信学校,过去闻所未闻,也不敢想像。

所谓学校,只有校长,其他什么都没有,没有教室,没有教材,一匹马就是一所学校。45个人,3个班。一共只有一只150V的电压表,2个电键。魏建业是校长,什么都管,管教学,管打仗,还要管站岗放哨。没有笔、没有纸张。钢笔,没有人见过是什么样子的,就用斑竹削尖了放在油锅里炸一下,非常坚硬,在石板上写英语,可以用好几个月。纸,是敌人造的,把从敌人手里缴获来的文件反过来用。铅笔很少,一个月发一支。电池也很困难,前方用完了,不能用了,他们拿过来,撒上点盐再用。晚上也没灯。

8个月培训,只有2个月在室内,其余全部在野外,在行军路上,边打仗边学,边走边学。电键不够,大家就轮流练。最难学的就是英语,以前根本没见过,但是大家照样学得很快。因为要不断扩充英语单词量,魏建业发明了一个学英语的方法,排队行军时,每个人后面都背个小黑板,上面写着英语单词、汉字,两人一小组,后面的人就可以一边走路,一边看着小黑板背单词了。

魏建业扛着电台第一次到军部,军部领导很是高兴,连呼“电台来了,电台来了!”可魏建业说,还没有天线,得赶快解决天线问题电台才能工作。这让军部领导很诧异:“无线电怎么还要线?”听起来这是个幽默,但在当时,能有个电台已经是个了不起的事了,又怎能指望有人给你专门提供“零配件”呢?想了想,魏建业有了办法。晚上,他找到了电话班的战士,向他们要了一截电话线,然后用火把电话线外面的绝缘橡胶皮烧掉,里面的铜线立刻裸露出来,再用布把铜线擦得滑滑亮亮的,一根“天线”就制成了。魏建业把它接到发报机上,立马“嘀嘀嘀”的声音欢快地响起了。

冲锋打仗没有通讯,就好比人没有鼻子眼睛,当时红军的通讯器材极度匮乏,所以每当有战斗打响时,保护电台就成了“天大的任务”,就是炮弹射过来,也要把电台死死抱在怀里。因为发送电报、破译敌人密码……打仗就靠这个,侦察、通信,否则根本无法获得敌我双方的情报。

就这样,魏建业他们在马背上,边走边学,边学边打,为长征中的红军做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也培养了一批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