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爷爷奶奶的长征故事
32336800000068

第68章 死守倪家营

在长征中,有个叫杜万荣的连长,曾带领他的部队在河西走廊死守倪家营子两天两夜。

当这支一百二十多人的红军连队战斗至只有八人时,头部负重伤的杜万荣仍然高唱着《红军三大任务歌》,把263团的军旗牢牢地插在阵地上。

参加红军前,杜万荣是嘉陵江上的船工。17岁的他由于水性极好,多次被派遣执行渡河潜伏和侦察任务,靠着一把马刀勇猛冲杀,很快就当上了连长。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以后,杜万荣随部队西渡黄河,踏上了九死一生的征程。

杜万荣领着战士们刚过了黄河,马家军就迅速集结,把他们包围在一条山附近。一条山,是甘肃景泰县以西的一个比较大的集镇,位于一条起伏的黄土岭上。敌人的骑兵黑压压地往上拥,阵地前的尸体一堆一堆的。

这时,杜万荣估计了一下,他们能参加战斗的人员已经不多了,可是战斗还没有结束的迹象。

此时的杜万荣多么渴望有部队来支援,但这已经不可能了——远离根据地的西路军各个部队已经被敌人的骑兵冲成了几段,首尾不能接应。

一颗炮弹落在杜万荣的身旁,杜万荣感到胸部好像被人用针扎了一样,一股血腥味涌出来。他挣扎着想站起来,又一发炮弹过来,杜万荣感到双脚好像被大棒猛地一击,栽倒在地。后来他才知道自己在一分钟内被弹片击中了两次。

激烈的战斗还在继续。上级命令杜万荣连掩护大部队向凉州方向撤退。杜万荣利用马家军不善夜战的弱点,跑步占领了倪家营的大炮楼,死守部队撤退道路上的咽喉。

他们刚占领了炮楼,敌人抢占炮楼的骑兵也到了,敌人像蛆一样,架着云梯就往上爬。形势非常危急,杜万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心一横,准备豁出去。

杜万荣全连的子弹只有70多发,手榴弹也不多。为了节约子弹,杜万荣和几个战士尽量用红缨枪从枪眼里往外捅。

敌人的一颗炮弹把炮楼顶盖揭去了,杜万荣和十几个战士全被炸得血肉模糊,埋在了泥土下面。杜万荣满身是血地从土里钻出来,大声往楼下喊:“喂,小伙子们,谁还能战斗?”

楼下十几个伤员都爬上楼来,看见血肉模糊的战友尸体,大家全都哭了起来。

坚守战从上午一直打到太阳落山,又打到天边露出鱼肚白,杜万荣的连队弹尽粮绝,连三支红缨枪的枪头都秃了。敌人见红军没了子弹,就改变战术,公然站在云梯子上往炮楼里扔手榴弹。

不停地有冒着烟的手榴弹扔进来,红军战士接二连三地倒下。一块弹片飞进杜万荣的头部,疼得他睁不开眼睛。接着又有四颗手榴弹落在杜万荣脚下,都被杜万荣扔了出去。

杜万荣的炮楼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往下削,二、三排长牺牲了,一排长全身都是火泡。全连能动的只有8个人。

天又黑了下来,杜万荣的眼睛被血糊住了,什么也看不见,只好由一排长上楼指挥。敌人直接跑到炮楼底下得意地喊:“红军娃子投降吧,子弹都没有了,打什么打。”一个很瘦的敌军官还用指挥刀指着炮楼,公开地指挥着进攻。

但敌人太小看红军的勇气了,一个叫老郝的兵,端着连枪头都没有的红缨枪冲了出去,打得敌人乱跑,缴了一支大盖枪,还抓回一个胖家伙。

楼上的枪声又复活了,杜万荣和战友们用缴来的大盖枪、炸塌下来的砖头、秃头的红缨枪坚守着炮楼,直到深夜。

突然间,敌人阵地上枪声大作。

杜万荣一听就兴奋起来,那是红军的枪声。一排长提着大盖枪呐喊着冲出去,刚好撞见那个很瘦的军官,一刺刀就把他捅翻在地,夺过了他腰上的二十响盒子枪。

当敌人阵地上的枪声戛然停止,一群人向杜万荣走来,最前面的是30军政委李先念。耳朵听不见、眼睛看不见的杜万荣紧紧握住李先念的手,呜咽得说不出来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