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护理学
32341700000024

第24章 药物外治法的护理

一、膏药疗法的护理

膏药贴敷是中医常用的外治法。种类较多,有片张薄贴膏药,也有油脂调和药粉的软膏及其他液体调和药末的泥膏等,可依据不同病证,选用不同的膏药类型。

1.适用范围红膏药用于患处成脓尚未穿破者,用以拔毒透脓。白膏药有祛腐拔毒、去瘀生新的作用,用于外科痈疡疖肿已成脓未溃或已溃脓毒未尽者。黑膏药有消肿、化脓、软坚、散结、止痛、活血通络、祛风胜湿等作用,用于痈疡疖毒未溃时,或瘰疬、乳核等。狗皮膏药或其他跌打损伤膏多用于风湿及跌打损伤性病证。其他布类膏药制剂,如伤湿止痛膏,按其注明的适应证选用。

2.操作方法及护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膏药敷贴前,先准备治疗盘、消毒用具、加热用品及胶布、绷带等。并对治疗部位进行清洁消毒,剃去较长较密的毛发,若局部有污垢则需用生理盐水或酒精等清洗擦净,若因膏药、胶布粘贴遗留污痕可用松节油涂擦再行消毒。

(2)按病灶范围,选择大小适宜的膏药,剪去药膏的周边四角,并在边缘上剪些小口,以便敷贴方便、舒适。

(3)膏药剂用前先加温,使药膏软化,以便敷贴。根据病情,部分病例需在膏药上掺入药粉,掺药后边加温边在膏药外面挤捏,使掺药与膏药均匀混合。加温烘烤时,不宜过热,以免烫伤皮肤或药膏外溢。红膏药不能直接明火加温,要间接热水隔靠加温,若膏药掺入麝香、冰片、丁香、肉桂等香窜之品,不宜烘烤太久,以免药性挥发,降低药效。

(4)膏药敷贴后,可用胶布固定,在关节部位,膏药易脱落,须加绷带固定。

(5)注意观察皮肤反应,少数病人在贴膏药处,有局部瘙痒,反应明显者,可除去膏药,用酒精涂擦,或撒以止痒扑粉,1~2d后痒即止,根据病情,再行贴药。发现皮肤有丘疹、水泡、潮红,为过敏反应形成的膏药风或浸淫皮肤引起湿疹,应随即取下,暂时停用,或改用油膏剂,并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6)膏药敷贴一般一日一换,厚型药膏多用于肿疡,不需每天更换,可用3~5d,薄型膏药多用于溃疡,须每日更换,如脓水较多,一日可换数次。

二、熏蒸疗法的护理

1.适用范围常用于风寒痹证、中风偏瘫、感冒风寒、跌仆损伤、痛风、重症肌无力、妇科痛经或外阴瘙痒、各种皮肤病、各种水肿、眼炎症红肿痒痛等。发热、急性炎症、昏迷、精神病患者、恶性肿瘤、黄疸、有出血倾向、气血两亏、严重心脏病、哮喘发作、孕妇及妇女月经期间等禁止使用全身蒸法。

2.操作方法及护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熏蒸前准备治疗盘、药液、容器(根据熏蒸部位的不同选用盆、治疗碗、有孔坐椅等)、毛巾,必要时备屏风。或按条件和需要备中草药熏蒸治疗机。

(2)根据治疗部位选用合理体位,使患者舒适且能持久。

(3)蒸眼部时,将煎好的药液趁热倒入治疗碗,眼部对准碗口蒸;蒸四肢时,将药液趁热倒入盆内,四肢架于盆上,用浴巾围盖后蒸;蒸会阴部和肛门时,将药液趁热倒入盆内,协助患者脱去内裤,让其坐在有孔椅上蒸。必要时,待药液不烫,即将局部浸泡于药液中泡洗。时间一般为15~30min。

(4)采用中草药治疗机作全身熏蒸时,先用冷水浸泡药物20~60min后,放入熏蒸机贮药罐内,接通电源预热机身(夏天15min,冬天20min以上),然后调好机身温度(夏天32℃,秋冬天32~35℃)。患者暴露躯体坐在椅上或卧于治疗床上蒸,每次20~30min,每日1~2次。擦干汗液。

(5)熏蒸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如患者出现心慌、气促、面色赤热或苍白、出大汗等情况应停止操作,给病人保暖、卧床休息,口服盐开水适量,若仍不缓解,应尽快请医生诊治。

(6)蒸气浴室应设观察窗口,以便随时观察患者情况。全身熏蒸者不宜出汗过多,注意观察汗出的多少,在熏蒸前适量饮水可防过多出汗而虚脱。

(7)局部熏蒸时,局部应与药液保持适当的距离,以温热舒适,不烫伤皮肤为度。颜面部熏蒸后半个小时才能外出,以防感冒。局部有伤口者,按无菌操作进行。

(8)用中草药熏蒸机应先检查机器的性能、有无漏电现象,以防发生意外。

(9)注意物品的消毒隔离,以防交叉感染。

三、熨敷疗法的护理

1.适用范围常用于各种风湿、寒湿痹证;风寒感冒之头痛、身痛、咳喘;用于治疗一切因经脉不通所致的肢体关节疼痛、肿胀、麻木、瘫痪、挛缩和僵硬等病变;对各种痛证如头痛、胁痛、腰痛、面痛、腹痛等有止痛的作用;可用于积聚、痞气、食滞、痰核、瘰疬等病证的治疗;也常用于小便不利的癃闭、各种厥证的急救和一切下焦虚冷、元阳衰惫之证;同时也适应于保健养生。忌用于皮肤破损处、身体大血管处、局部无知觉处、孕妇的腹部和骶部、腹部包块性质不明以及一切炎症部位;禁用于实热证或麻醉未清醒者。

2.操作方法及护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熨前准备治疗盘、治疗碗、竹铲或竹筷、棉签、凡士林、双层纱布袋,另根据需要备大毛巾、炒锅、电炉、屏风等。

(2)体位以患者舒适并能持久为原则。一般是熨头面、胸腹可采用仰卧位;熨腰背颈项可取俯卧位;肩胁部可取侧卧;四肢部可取坐位。暴露药熨部位时要注意保暖,必要时用屏风遮挡。

(3)药熨前药物置入锅内,用文火炒(或按需要加适量的白酒或醋搅拌后炒),炒时用竹铲或竹筷翻拌,至温度60℃~70℃时将其装入双层布袋中,用大毛巾保温。

(4)局部皮肤涂少量凡士林,将药熨袋放在患处或相应的穴位上用力来回推熨。力量要均匀,开始时用力要轻,速度可稍快,随着药袋温度的降低,力量可增大,同时速度减慢。药袋温度过低时可更换药袋。药敷时间一般15~30min,每日1~2次。

(5)要观察局部皮肤情况,防止烫伤。药熨袋温度不宜超过70℃,年老、婴幼儿不宜超过50℃。熨敷过程中若冷却后应立即更换或加热,若患者感到局部疼痛或出现水泡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适当处理。

(6)熨烫过程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有头晕、心慌应停止治疗。

(7)热熨治疗后的患者要注意避风保暖,不过度疲劳,饮食宜清淡。

四、掺药疗法的护理

1.适用范围用于外科一切阳毒、阴毒、破溃的创面,皮肤火毒症,表皮溃烂或湿疹,口腔黏膜炎症或溃烂等。

2.操作方法及护理注意以下六个方面:

(1)准备好清创和消毒用品,先清洁创面,并进行局部皮肤消毒。

(2)病员采用舒适持久的体位,治疗部位平面要向上。按创面大小,均匀掺布药粉,厚薄适度。

(3)掺好药后,用消毒纱布或油膏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关节活动处加用绷带固定。

(4)去腐拔毒等药末,有时会刺激创面,引起疼痛,应告知患者,以便取得配合。

(5)一般1~2d换药一次,分泌物较多者,可根据具体情况勤换,每次换药时,皆要把脓血污物及残存药末清除干净。

(6)密切注意创面情况,如有恶化趋向,及时通知医生,以决定是否更换治法。

五、洗浴疗法的护理

1.适用范围用于各种泛发性皮肤病;各种原因引起的全身关节酸痛,肢体麻木;肛肠科疾病和妇科疾病。严重心脏病、妊娠期、月经期不宜用此法。

2.操作方法及护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配制洗浴药液,备好水温计、坐架、罩单、浴巾、软毛巾、拖鞋、衣裤等洗浴用品。

(2)调节浴室温度,夏季防止汗多而虚脱,冬季防止受凉感冒。药液温度在40℃~50℃为宜,防止烫伤。若病情需要,可先熏后洗。

(3)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脉搏,询问病人有无不适感,及时调节药液温度,浸泡时间一般为20~40min。

(4)对体质虚弱、年老、儿童或肢体活动不便者应协助洗浴。

(5)洗浴用品应一人一份,用后清洁消毒,防止交叉感染,伤口洗浴后,按常规给予伤口换药处理。

(6)注意观察病情,若病人有不适,应停止洗浴,并及时正确处理。

六、灌肠疗法的护理

1.适用范围适用于慢性结肠炎、慢性肾功能衰竭、带下病、慢性盆腔炎、慢性痢疾、腹部手术后及便秘和肠道检查准备等。禁用于肛门、直肠和结肠手术后、大便失禁、下消化道出血、妊娠妇女。

2.操作方法及护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准备灌肠筒、弯盆、肛管(14~16号)、石蜡油、棉签、止血钳、止水夹、水温计、输液架、橡胶单、治疗巾、卫生纸、量杯、便盆等器具。必要时备屏风。

(2)灌肠前嘱患者排空肠内粪便,必要时可先行清洁灌肠。

(3)视病变部位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如病变部位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取左侧卧位;在回盲部取右侧卧位。用小枕垫高臀部10cm,下垫胶单和治疗巾,保暖仅暴露臀部。

(4)中药直肠滴注法:测量药液温度(39℃~41℃),倒入灌肠筒内,挂在输液架上,润滑肛管前端,肛管连接输液管,排气后夹住肛管,轻轻插入直肠约25cm,松开止血钳,调节滴数(80~100滴/分)。药液滴完,夹紧输液管,拔出肛管,用卫生纸轻轻按揉。整理床单位,嘱患者卧床休息,保留1h以上,以利药物的吸收。

(5)中药直肠注入法:测量药液温度(39℃~41℃),润滑肛管前端,用注洗器或注射器吸取药液,连接肛管,排气后夹住肛管,轻轻插入直肠约10~15cm,松开止血钳缓缓注入药液。如此反复多次,直至将药液注完。注毕灌入温开水5~10mL,夹住肛管,分离注洗器轻轻拔出,用卫生纸轻轻按揉,嘱患者尽量保留药液,取舒适体位。

(6)排便后,要注意观察泄下物的色、质、量及排便次数,便物若有特殊腥臭或夹有脓液、血液等,应及时留取标本,并及时记录和报告。

(7)每次灌肠的药液不应超过200mL,肠道疾病以晚间睡前进行为宜,此时活动减少,药物易于保留,可提高疗效。

(8)操作过程动作轻柔,注意保持床单清洁,因中药药液污染床单后的污渍不易清洗,凡经灌肠使用过的物品,均应分别进行清洁与消毒处理。

小结

中药是运用中医理论说明其作用机理,并防治疾病的药物。方剂是中医治疗疾病最常用的手段。护理人员要了解中药的性味、归经、升降沉浮、毒性以及中药配伍、方剂制方、方剂剂型等基本知识;用药护理工作除按医嘱给药外,还要注意根据病情、药物种类采取不同的使用方法,如:给药次数、剂量、间隔时间等,可以有的放矢地做好临床护理工作。

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药中有软坚、散结、润下作用的药物,一般为()味

A。甘B。咸

C。酸D。苦

2.熟地、当归属()。

A。补气药B。补血药

C。补阴药D。补阳药

3.方剂组成中,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称()

A。君药B。臣药

C。佐药D。使药

4.七情配伍中,可以提高药效的是()

A。相杀、相反B。相杀、相使

C。相须、相使D相须、相恶

5.真热假寒证服药时,宜()

A。热药热服B。热药冷服

C。寒药热服D。寒药冷服

二、名词解释

1.四气2.相使3.佐药4.中成药5.烊化

三、简答题

1.中药煎煮需注意哪些事项?

2.简述常用解表类内服中药的护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