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余
北仑乡下把结婚那一天叫做“好日”。今年正月,乡下老家附近有不少人结婚,既是新春,又是新婚,那是“好上加好”。爸爸有幸被请去帮忙,分派差事照例为“托盘”。所谓托盘,就是把厨师做好的菜,用一只木盘盛了,一道一道送到喜宴上。喜宴上宾客众多,更有小孩穿梭玩闹,因此要求托盘的人必须身高手长,把盘子托得高高的,以防被旁人撞到。爸爸人高马大,托盘很能发挥他的优势。对于帮忙人选,看来好日主人家也是斟酌再三、量才选用的。
爸爸说,现在托盘轻松多了,只是单纯托着盘子送送菜肴。而在过去,托盘人不仅要在酒宴时送菜,还要在酒宴前借桌子。为什么要借桌子?这个大家都懂的,因为那时物资匮乏,没有租器行,就算有,多数人家也租不起,办喜事所需物件只能七拼八凑,从东家西家临时借用。
说到借桌子,爸爸摇摇头笑了。如今回忆往事他能够粲然一笑,而在当时,借桌子是相当烦恼的。
托盘人走到一户人家,那家人或许正在吃饭,听说某某家好日要用桌子,说不得,只能委屈自己加速吃饭,咕嘟喝汤。托盘人耐心伺候那家人吃完饭,又等待他们把碗筷收拾过,揩净桌面,然后背走桌子。
又走到第二家,或许家人都不在,桌子上却摆满剩菜剩饭,也没耐心等主人回来了,托盘人自己动手把剩饭菜端过,再借桌布一用,擦干净油腻腻的桌面,把两条桌腿扛到肩上,背了就走。
我问,桌子要借,那椅子凳子要不要借?爸爸说,也要借,托盘人借桌子,提酒人借椅子凳子,这是老传统。这些借来的桌椅,有的并不牢靠,因为桌椅主人了解自家桌椅的秉性,知道这把椅子不坚固,落座时能避重就轻,喝喜酒的人并不知晓桌椅的脾气,往往喜酒喝到一半,椅子的腿折断了,或者桌面开裂了。
解铃还须系铃人。等酒宴结束,又得麻烦托盘人和提酒人充当木匠,把这些桌椅大致修补如初,才好去还给人家。
借桌椅尽管麻烦,可是不体面的还数借“泔水桶”。办几十桌的喜宴泔水桶必不可少,然而当时条件所限,根本没有那么多塑料桶来倒泔水。怎么办呢?只能麻烦打杂人去借泔水桶。
这个泔水桶的原物比较好笑,它不是别的桶,正是当时人家喂猪用的猪槽。托盘人还得伺候旁人吃完饭才把桌子背走,然而打杂人对于猪却没那么好的涵养,也不管它是否在拱食,直接倒掉猪料,把猪槽洗净,拿去好日人家派用场。猪只能眼睁睁瞧着饭碗被抢走,无奈嗷嗷叫唤几声,以示抗议。至于当天它是否断炊,却没人顾得上了。
对于这些往事,我听得饶有兴味,我问爸爸,那你觉得是从前的结婚好,还是现在的结婚好?我以为爸爸会说现在的好,毕竟那些往事对经历过的人来讲,颇有点沉重。不料他却说,当然是从前的好,从前结婚,住得较远的亲戚都会提前赶来,住不下的就打地铺,一大家子聚在一起,要连吃好几天,那才叫热闹。不像现在,在酒店吃一顿喜酒就算结过婚了,没意思。
在快速消费的今天,一切都变得迅速起来,结婚也讲究速战速决。而在过去,虽然婚礼办得拮据,可是你来我往,大家热热闹闹,喜庆的气氛会弥漫许多天呢。
(2012年2月10日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