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本性便是追求目标,而且,因为人'生来就是这样'。"美国的马克斯威尔·马尔兹这句话所言极是。
然而,对人生目标高低的合理调控,却是许多人面临的难题。人常常陷入一个误区,总是不顾现实地给自己设置一个参照值,一个标准,于是就有了不满情绪。
一位父亲带着孩子满街买鞋,串过了数不清的鞋店,竟没有一双孩子满意的鞋。于是请教专家怎么办?专家答曰:别再带孩子跑鞋店了,带他去看看失去双脚的人吧!那言下之意我们自然明白:孩子的目标太高了,应该想办法降低他对目标的期望值。
令人遗憾的是,受这种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心理所困扰的,绝非仅仅是小孩子。不少似乎已经长大的青少年朋友,对生活,对学业,对事业,也常常有太多的不满足,依然为高期望心理所困扰,让自己在痛苦中煎熬。
下面就是这样一个你似曾相识的故事。
大为,是个学习一直看好的男孩,读高三。"名列前茅"这个字眼用在大为身上,是一点不过分的,每次考试最差也在全年级前10名。小学毕业凭实力考入了重点初中,初中毕业又凭实力考入了重点高中。而且,从小学到中学连年的学生干部,还担任过学生会副主席。知道大为的人都说,这是一个"清华苗子"。大为自己也早就有了"清华梦"。
但是,这样一个"清华苗子",临近高考的时候却不想上学了,坚持要求退学。因为最近以来,大为的成绩一再下滑,由前10名已经下滑到100多名。来到学校里,就心里特别难受,特别怕考试。一该考试的时候,就要上厕所。不考试的时候,也总是感到恐慌,害怕,胆战心惊,好像在地狱里煎熬一样,身体不是这里有病,就是那里不好受。医生又检查不出什么问题。父母说,再坚持几天就毕业了。大为说,毕业了还要上大学,也是痛苦地煎熬。所以,就坚持要退学,已经三天没去学校了。
我请大为谈谈,这么多年学习生活中什么时候感觉较好。大为回忆说:小学的时候最好,后来初中一二年级的时候也不错。那时候成绩好,还不用怎么使劲。从初三以后就知道使劲了。高一高二的时候,也感觉不错,成绩也是前几名。到了高三,就感到有点力不从心了,感到清华的希望破灭了。于是,就开始难受,不想看书,不想去学校,只要沾上学习的事情就难受。后来,只有在进入幻想当中的时候才感觉好一些。在幻想中,经常想象自己的一个实验成功了,一个成果出来了,一篇论文发表了。有时候,还幻想自己正在演讲,赢得大家的阵阵掌声。每到这时候,常常自己情不自禁地笑起来,感到一点满足。走出幻想,就是痛苦难受。
大为的痛苦,就是因为过高的自我期望,或者说是因为盲目的"清华梦",让心灵在黑暗的地狱中煎熬。而这样的心态下,用脑的效率只能降低。于是,考试成绩一再下滑。于是,开始恐惧逃避现实。于是,心病跑到身体上,就开始闹病,其实是心理上想逃避压力。可是,自己的梦想怎么办?于是开始幻想。幻想,也叫白日梦。青少年常常在白日梦中来寻求内心某些需要的替代性满足,进行自我心理安慰。
随后,在我们的交流中,大为表示如果不能考进清华就彻底失败了。我提醒说,没有走进清华的人就是失败的吗?为什么非要给自己定这样一个目标?大为说,这不是我说的,从小爸爸就说我应该上清华,是清华苗子。家庭就是这样地影响着孩子。于是,我们就人生的理想,就学习的心理,就怎样提高学习效率,进行了很多的交流。最后初步取得了共识:过高的自我期望会压坏了人的心灵,盲目的清华梦害死人。学习需要平常心。应该搬掉压在心头的石头,才能轻装前进,才会感到学习起来原来是最好的享受。我知道,大为的问题不是一天早上就完全可以解决好的。我建议大为继续自我心理调整。可喜的是,大为表示明天就继续上学。
两个月后传来消息,大为坚持到了高考,虽然没有考进清华,也是重点,他说感觉也不错。人生需要平常心。我为大为有了这样的心态而庆幸。
这个真实的故事给我们很好的启迪。
成功使人欢乐,失败使人苦痛。但心理学告诉我们,决定人苦乐感受的不只是成功与失败本身,而主要是人原来对某事物所抱的期望值,即目标的高低。换言之,期望值越高,成功带来的满足感越弱,失败带来的挫折感越强。就是说,期望值越高,心理上的情绪冲突越大。心理学上用"情绪指数"来衡量人的情绪,其公式为:情绪指数=期望实现值/内心期望值。这一公式告诉我们,在期望值一定的情况下,内心期望值高,其情绪指数就低,人就体验到较多的消极情绪;反之,情绪指数就高,人就体验到较多的积极情绪。这是因为,人的情绪是以需要是否满足为基础的。期望值越高,需要也就越高,也就消极情绪越多。
这个道理说白了,就是人的欲望越高,烦恼也就越多,欲望和烦恼成正比。
人原本几乎是出于本能地不断提高自己的人生期望值的。这自然有其积极意义,它是个人进取和社会进步的一种心理驱动力。但"物极必反"。一味不切实际地以过高的期望值来对待人生,也许是有些人每天都在郁闷愁怨中消磨宝贵时光,终生不能享受生活的快乐的心理根源。因此,实事求是地低调人生的自我期望值,也许正是智者所为。
虽然,"志当存高远"一向为人称道,但没有芸芸众生何谓社会?虽然,"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向有人欣赏,但没有小小兵卒何谓军队?天上只有一个太阳,地上只有一座珠峰。群星虽没有太阳耀眼,同样熠熠生辉;群山虽没有珠峰的高大,同样勃勃向上。
所以,在走向成功的路上,我们不要心太高,应该适当降低欲望,低调自我期望值,多一些平常心态,少一些自我欲望。如此,我们就会有较多的好心情。好心情会让我们在成功的路上走得更好。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调整自我期望?
一是客观地看待现实。
真正认知客观现实并非易事,因为客观现实并不一定符合人的主观愿望和想法,有的时候甚至事与愿违。所谓"不如意事常八九"。但是,不少人只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来要求现实生活,有意无意地曲解或片面地看待现实或逃避现实,陷入消极的情绪之中。所以,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客观地看待现实,在现实的基础上来明确自我期望。当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时,要学会面对它,不能回避。
二是正确地看待自我。
我们确立自我期望,不能片面地从自我出发。所谓自知者明。我们要对自己有一个基本的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要适当,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都是有问题的。这就需要看清主观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之间的差别,这样才容易把握自己。否则,必然带来不断的内心冲突,整天陷于痛苦之中。
三是合理地调控欲望。
人不可能没有自己的欲望。如果没有这些,人也就没有了精神动力。但是,欲望的满足是相对的,欲望的不满足是绝对的。问题在于欲望水平不能脱离现实,不能脱离自己本身的条件和所处的环境。如果明白了这个的道理,就会减少欲望不满足时的情绪困扰。有的人患了某种重病,身体落下了残疾,总想着自己当初的愿望无法实现,一生都生活在怨艾悲苦之中。实际上,结合自己的身体条件,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同样是有价值的,不能总与身体健康时相比,带着失落感生活。每个人都不是完人,因此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我们的欲望不能无限满足的现实。
作家史铁生曾写道:"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到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不把人的特点都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任何灾难前面都可能再加上一个'更'字。"
从心底说出这话的人,一定吃尽了"疾病"的苦头,所以才把自己的"幸福底线"定得如此之低,才知道知足,才知道什么是幸福。但是,当他们意识到什么是真正幸福的时候,生命留给他们享受幸福的时间,往往已经少得不能再少。许多人一生在茫茫红尘中奔走,陷在名与利的泥潭里不能自拔。蓦然回首,才发现真正的幸福恰恰就在原来出发的地方,而当初他们却坚信它在更远的地方。
俗话说,知足常乐。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知足,应该学会从最平常的日子中,从最琐碎的事情里,品尝幸福的滋味。如果你以为这是缺乏进取心的说法,那可是理解得太浮浅了。人知足才能常乐,常乐才能总是笑对生活,笑对生活才能成为生活的赢家!
如果整天让太重的欲望压弯了腰,怎能看清前面成功的道路?扔掉一些欲望的重负,我们才能笑看人生,才能在成功之路上轻装前进。难道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