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主宰你的情感
32379200000029

第29章 怎样走过挫折

这里有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

1962年10月的一天,郭沫若同志游览普陀山"潮音洞"时,拾到一册笔记本,打开一看,扉页上写着一联:"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是:"春在哪里"。再翻一页,是一首绝命诗,署着当天的日子。郭老看后很着急,马上叫人寻找失主。结果,找到的失主是个神色忧郁行为有些失常的姑娘。经了解,这位姑娘名叫李真真,考大学三次落榜,爱情也遭到挫折,于是决心"魂归普陀"。

郭老耐心开导后,十分关心地对她说:"你这副对联表明你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不过横批和下联太消沉了,这不好!我替你改一改,你看如何?"郭老改道:"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难成事事成。横批:春在心中。"

姑娘看后感佩不已,吐露了自己几年来屡遭失败后的失意心情。

郭老听后,奋笔疾书一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写完后郭老解释说:"这是蒲松龄落第后的自勉联。"

李真真仔细阅读后,感到这副对联正是"事事难成事事成"的最好注解。姑娘请求题名,郭老写了"郭沫若,六二年秋"几个字。

姑娘十分欣喜,表示要永远记住教诲,决心在人生道路上奋勇前进,还大胆做诗谢郭老:"潮音洞前几彷徨,此身已欲付汪洋,妙笔竟藏回春力,感谢恩师救迷航。"

从此,姑娘走过挫折,发奋向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人生难免遇到挫折。在成功之路上,挫折是对每个人都是一种考验。

在心理学上,挫折是指人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阻碍,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由于这样理解的挫折,实际是人的一种主观体验,所以又叫挫折感。

平时有人把困难与挫折混同,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二者区别在于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困难并不一定妨碍目的的实现;而挫折是无法克服或超越的,它妨碍行动目的的实现。因此,我们谈到困难常说"克服困难",而谈到挫折时常说"承受挫折"。

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哪些呢?

引起挫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概而言之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客观外界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一类是主观内在因素。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自然环境因素。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常常使个人的行动目的不能实现,正所谓"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因各种无法克服的自然灾害,而使人们实现目的的行动受阻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如地震使人们生命受到威胁而又无法逃避,水灾淹没了农田使农民无法继续耕种而无收成,等等。此外,空间上的限制同样能构成挫折情境,如,他乡游子天涯沦落,重洋远隔难以和亲人团聚;汽车司机在远离加油站处用尽了汽油。时间上的限制也能构成挫折情境,如人们常感到时光飞逝,转眼间白了少年头,难免有"书生老去,机会方来"的惆怅。

二是社会环境因素。这是指因人际关系紧张或其它人为因素的限制,而造成的人的行动目的无法实现。如政治上受到委屈或压抑,经济上受到不合理待遇,人身无端遭到攻击或不公平的道德评价,与领导关系紧张而无法逃避,有情人因种种原因不能终成眷属,等等。总之,作为社会成员,人时时刻刻都要受到政治的、经济的、种族的、宗教的、道德的、伦理的,以及人情、风俗、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人的需要的满足和目的的实现只能局限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因此,社会环境造成的挫折情境,远比自然环境因素造成的挫折情境为多。

三是个人自身因素。这是指个人能力上的限制,以及生理上的弱点、心理上的缺陷等,成为实现行动目的的障碍。比如,一个身材矮小的人想当篮球国手,一个盲人想成为飞行员,一个色盲症患者想成为一个出色的画家,无论怎样努力,目的都是难以实现的。

陷入挫折感之中,是很不好受的。应该说,人们谁也不愿行动受阻和失败,遭受挫折毕竟不是好事,会让人情绪低落,消沉抑郁。心理学家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动物在多次连续经受无可免除的电击,即在受束缚的情况下经受不可预期也不可躲避的电击后,即使改置于很容易躲避电击的新情况下,也不作躲避的试探。这种现象被称之为"习得性绝望"。以大学生为被试的实验表明,在人身上也存在类似的现象。实验是这样的:让一组大学生在一种无可奈何的强噪音干扰下进行作业,另一组大学生虽也在这种强噪音干扰下进行作业,但却对强噪音有法躲避。然后两组被试都在有法躲避强噪音的情况下进行新的作业。结果前一组被试很少试图去躲避强噪音,而且作业成绩较后一组被试差。这表明,他们在解决问题的作业上连续遭受无可预料的失败后,在解决新问题时也认输而不作努力。

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如果因屡遭失败而积累过多或过重的挫折经验,也会使人丧失信心,畏首畏尾,消极悲观,失去前进的动力。这便是英国作家狄更斯说的:"人在精神方面受到了最可怕的打击,往往会丧失神志。"特别是青少年朋友,在还缺乏足够的应付挫折的能力时,更容易被挫折所击垮,情绪陷入低谷。

但另一方面,在某些情况下,挫折的确也可以激发人,促使人情绪高昂,愈加奋进。现实生活中,良好的适应不只是体现为个人的需要得到满足,而更多地体现为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冲破阻力承受挫折,积极地解决问题,创造性地完成任务。英国心理学家布朗说过:"一个人如果没有任何障碍,则将永远保持其满足和平庸的状态,既愚蠢又糊涂,像母牛一样逸然自得。"相反,遭遇挫折,则会磨炼人的意志,使人更加坚强,勇敢面对挑战。正像孟子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由此看,挫折对一个人来说既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关键是要看如何对待它,也就是要看你的挫折耐受力如何。

面对挫折,人的反应是不尽相同的:有的人能忍受严重的挫折,坚韧不拔,百折不挠,能控制情绪,冷静分析处境,改变行动方法和策略,必要时暂时退却或等待时机等,这些都是积极的心理反应;有的人稍遇挫折则可能愤怒攻击或意志消沉,颓废沮丧,一蹶不振,等等。所谓挫折耐受力,指人遭遇挫折情境时,能摆脱其困扰而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能力,也就是经得起打击或经得起挫折的能力。前述那位姑娘的转变,其实就是在别人的帮助下,提高了挫折耐受力。

人的挫折耐受力的强弱,受哪些因素影响呢?

首先,与个人的生理条件有关。一个发育正常身体健康的人,可能比生理上有缺陷或有病的人要有较强的忍耐力。如果他们在同样艰苦的条件下,前者比后者更能忍受较大的精神折磨。此外,研究还表明,神经类型属弱型或强而不均衡型的人,其挫折耐受力也较差。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生理条件不好的人反而会挫折耐受力更强。

其次,与个人过去的实践经验有关。生活中历尽艰辛的人比一帆风顺的人更能经受挫折。如果一个人从小娇惯成性,生活欲求总是顺利地得到满足,他就不能获得忍受挫折的经验。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儿童期如果挫折大少,则将会使人不知如何处理它;但如果遭遇大多的挫折,也会影响以后的发展,如形成自卑、怯懦等不健康心理特征。

最后,与个人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有关。人们对挫折的情境可以有不同的判断,对同样的情境,一个人可能认为是严重的挫折,而另一个人则可能认为是无所谓的"小事一桩"。

什么样的人挫折耐受力较强呢?有两种人。一种是在生活道路上遇到过种种挫折,在同逆境的搏斗中提高了自己应付逆境、战胜困难、摆脱挫折情境的能力的人,这是所谓经过磨炼、饱经风霜的人。另一种是从小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而且受到一定的社会训练,学会了处理挫折的技巧的人,这是所谓有教养、修养好的人。

什么样的人挫折耐受力较差呢?也有两种人。一种是生活中从未受过挫折或很少受过挫折,并在童年时受到过分保护与溺爱的人,即所谓"喝蜜糖长大"的人。另一种是从幼儿时期以后就缺乏爱抚,遭受"情感饥饿",受到不断发生的挫折情境的困扰,承受压力太大,因而变得冷漠、孤独而自卑的人。

下面,我们再来具体谈谈青少年的挫折感的一些特点。

首先,分析一下导致青少年遭受挫折的原因。

一般他说,导致青少年遭受挫折的具体原因有两类。第一类,主客观矛盾是导致青少年遭受挫折的主要原因。主观指青少年的自我需求,客观指满足其需求的现实条件。一旦主观与客观发生矛盾,客观不能满足主观的要求,就会产生挫折感。主客观矛盾表现主要有:青少年物质生活需求与社会、学校、家庭的有限物质条件之间的矛盾;学业成功、工作出色的愿望与同学之间竞争的矛盾;自我表现的需要与机遇不均等的矛盾;强烈的独立、自主的需要与经济不能自主和纪律约束的矛盾等。第二类,个性不完善也是导致青少年学生遭受挫折的重要原因。青少年虽然朝气蓬勃,思想活跃,勇于探索,富于创造,但个性还不够成熟,如情绪不稳定,认识片面,容易偏激,耐力不强等,这种不完善的个性可说是青少年遭受挫折的另一大原因。

其次,再看看青少年容易遭受哪些挫折。

有人调查了中学生遭受挫折的内容范围,结果如下。

在学习方面:学习成绩达不到自己的目标;没能考上理想的学校,如重点中学;没能编人理想的班级,如快班;家庭作业过多不能按时完成;留级;无机会显示自己的才能和兴趣;求知欲望得不到满足。

在人际关系方面:不受老师喜爱;经常遭到老师当众点名批评;经常受到同学的排斥和讽刺;交不到能讲知心话的朋友;不良的亲子关系;父母教育方法不当。

在兴趣和愿望方面: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如体育活动、文艺小说、音乐、绘画、科学小实验等,得不到成人的支持,却受到过多的限制和责备;因生理条件的限制,不能达到自己的愿望,如因眼睛近视不能选择喜爱的专业,长得不漂亮不能当演员等。

在自我尊重方面: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常受到轻视和忍受委屈;自我感觉多方面的表现都很好,却没有能评上"三好生",没被选上班干部;体育比赛、学习竞赛中得不到名次;因生理上有缺陷,如口齿不清楚、行动不方便等,而受到同学挖苦和取笑;思考能力或学习成绩不如同学;父母和教师管得严、压得紧,没有自由。

在两性感情方面:男女同学之间有了相互吸引爱慕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由于种种局限,男女同学不能自由地交往;有的陷入感情较深,又不能很好把握;有的为此困惑,不能得到恰当的疏导。

挫折耐受力是可以经过学习和锻炼而获得的。因此,有意识地容忍和接受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挫折情境,培养失败后再接再厉奋勇前进的精神,都有助于锻炼挫折耐受力。

具体说来,培养挫折耐受力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是对挫折要有正确认识,真正理人生不可能事事都如意。

俗话说,不如意事常八九。挫折与缺憾是人生应有得内涵。而一些遭遇挫折不幸的人们,正是挫折和不幸恰恰成了他们人生的一种助力,弥补了缺憾,成就了人生。不用说保尔,不用说张海迪,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很多遭遇挫折的人,很多身处逆境的人,不都收获了自己成功的人生吗?当然,我们不必祈求逆境。但是身在逆境,勇往直前,恰恰容易走上坦途,正所谓自古英雄多磨难。

二是学会进行心理调节,走过挫折带来的心理低谷。

意外地考了一个糟糕的分数;因老师不太了解情况而受了一次冤枉的批评;因人数有限第一批没能入团……对这些挫折,你可以进行下列的心理调节:①宣泄疏导。②情绪转移。这两步的作用在于减缓情绪压力。③激励信心。④优势诱导。这两步的作用在于认知调节,让自己知道挫折难免,并看准自己的优势。⑤反馈调节。③前景吸引。这两步的作用在于用已有的成绩和可望的前景激励意志。

三是顽强进取,随时主动迎接挫折和失败的挑战。

下面两个真实的故事,对这一点做了最好的诠释。

1950年的时候,韩国一个男孩刚刚15岁。当时,不断升级的战争带走了他童年生活中的快乐和无忧,贫困成了他生活的主题。他卖过冰棍,卖过萝卜,但却难以维系温饱,于是他又开始了卖报生涯。他卖报纸用力又用心。他发现,仁川市场的北方人,更愿从报纸上了解北方的战况,因而报纸更能卖,并且他是先发报纸再取钱,这正是与其他报童不同的地方。一年半后,他成了无人不知的报童,并且成了一名卖报的领班。他一方面向其他报童收取领班费,另一方面自己也卖报,拥有双份收入。1956年,他考取了延世大学商学院经济系,24岁以优异成绩大学毕业。后来他成了韩国第3位、世界第46位拥有200亿资产的企业总裁。他就是韩国大宇集团董事长金宇中。他在回忆童年的生活时说,既有酸楚,也有自豪,他称自己是一位贫困而不凡的少年商人。正是童年的艰难与挫折,赋予了金宇中坚韧和聪慧,帮助他创造了人生的成功。

在埃塞俄比亚阿鲁西高原上的一个小村里,有一个小男孩每天腋下夹着课本,赤脚跑步上学和回家。他家离学校足足有10公里远的路程。贫穷的家境使他不可能有坐车上学的奢望。于是,为了上课不迟到,他只能选择跑步上学。每天他都一路奔跑,与他相伴的除了清晨凉凉的朝露和高原绚丽的晚霞,还有耳旁呼啸而过的风声。如今,这个曾经夹着课本跑步上学的小男孩,在世界长跑比赛中,先后15次打破世界纪录,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长跑运动员。他,就是海尔·格布雷西拉西耶。由于当年经常夹着书本跑步,以至他在后来的比赛时,依然保留着少年时夹着课本跑步的姿势,一只胳膊总要比另一只抬得稍高一些,而且更贴近于身体。

如果不是苦难和挫折,也成就不了今天世界的田径骄子。今天每当海尔·格布雷西拉西耶回顾少年时的情景,他总是无限感慨:"我要感谢贫困与苦难。其他孩子的父母有车,可以接送他们去学校、电影院或朋友家。而我因为贫困,跑步上学是别无选择的,但我却为之感到快乐和幸福。"

人们最出色的成功,往往得益于逆境和挫折。思想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美国曾抽查了1000位财富在1000万美元的富翁,调查了他们的生活,结果发现,他们大都出生在普通人家,甚至有一部分少年时是在贫民窟里度过的。生活就是这样,有时真的像魔术,会变换出难以置信的结果。

达尔文对此有切身之感,他说:"我坚持奋战五十五年,致力于科学的发展,一个字眼可以道出我最艰辛的工作特点,这个字眼就是失败。"

"人生的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能屡仆屡起。"拿破仑又如此概括。

让我们细心品味这些富有哲理的话语,勇敢地面对挫折和失败吧。面对挫折和失败,我们应有的心态是:

感谢挫折和失败,你犹如一付清醒剂,在我们偏离航向或脱离实际时亮出了红牌警告,使我们清醒过来,重新认识环境和困难,重新调整自我的人生坐标。

感谢挫折和失败,你犹如一座加压泵,使我们调集全身心的力量去面对现实,努力奋斗,使我们的心理受到锤炼,走向成熟,进而走向成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