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六年(1856年),英法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占广州。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向北京进逼。咸丰帝整日寻欢作乐、荒于朝政,此时更是无计可施,只得以“木兰秋狩”为名,携带皇后、懿贵妃及儿子载淳等人,匆忙逃往热河承德避暑山庄。风流皇帝在北京时,沉溺于声色之中,由于纵欲过度,致使体弱多病。钮祜禄氏本性虽然正直,但性格太温顺,根本无力劝止。御医诊治后说常饮鹿血,可补肾亏阳虚之症。于是设立鹿苑养了100多只鹿,天天取鹿血以供其饮用。这一次仓皇逃往热河,鹿自然没有带走。到了热河行宫,情况与京城里自然有极大不同。咸丰帝本已龙体渐弱,再加上路途颠簸的劳累还没恢复过来,精神也相当紧张。据说由于行宫内外的防禁并不太严,协办大学士肃顺还经常带着皇帝偷空子出外游乐,使其更加沉溺于声色之中而无力自拔。这样导致了他本已虚弱的身体越来越坏。咸丰帝一时难以承受,便一病不起,而且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皇帝开始大量咳血,身体急剧恶化。这时,皇后忙于照料左右,无暇顾及政事。倒是慈禧趁机帮皇帝批阅奏折,处理朝政。如此一来,慈禧不但熟悉了朝政,也对朝廷里争权夺利、钩心斗角的形势,了解得一清二楚。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咸丰皇帝病死。不过他在临死前做了三大决定:一是立他唯一的儿子、6岁的载淳为皇太子;二是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和肃顺、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在自己病逝后赞襄一切政务;三是赐皇后钮祜禄氏“御赏”印,赐皇太子“同道堂”印为以后下达谕旨的符信,“御赏”章为印起,“同道堂”章为印讫,规定凡一切诏谕只有盖有这两个方印时才能生效。因为皇太子才6岁,所以,“同道堂”印由其生母懿贵妃掌握。
有人专门分析过,从咸丰帝的临终安排可以看出,他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幼子载淳继位,由八大臣辅佐赞襄一切政务,而不是一二位大臣,说明他考虑到了肃顺跋扈专权的可能性,他又担心皇弟奕身贵势重,而把奕排除在赞襄政务大臣之外。这个决定的用意就在不使权力偏斜于一二人之手,八位王大臣可以互相牵制,从而防止出现权臣大权独揽、威胁皇权的局面。另外,为了牵制八大臣,让他们一心扶持幼主,咸丰又给了皇后和懿贵妃以极大权力。两宫手中握有两方印,不钤印的谕旨不能生效,这就给了皇太后和幼帝载淳以某种程度的否决权。可见,咸丰对后事的安排决定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两位皇太后和幼帝为一方,八位赞襄政务大臣为一方,不突出任何一方,而缺任何一方又不可。这既不是太后垂帘,又不是权臣辅政,是“垂帘辅政,兼而有之”。这就是咸丰所设计的政治格局,其特点是多方牵制,其指导思想是权力制衡。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政局动荡,实现权力的顺利交接与过渡。
咸丰皇帝死后,仅有6岁的皇子载淳即皇帝位。七月十八日(8月23日),他尊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上徽号为“慈安”;由于懿贵妃叶赫那拉氏是小皇帝的生母,所以也一并尊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为“慈禧”。此时的八位辅政大臣已不想受两位皇太后制约,越来越骄纵妄为。出于与八大臣斗争的需要,慈禧主动与慈安结盟。而皇后对肃顺的跋扈,也非常愤恨,这就是二人结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