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庵与五台山南禅寺大佛殿的结构很相似,同样是建在石质平台之上,呈现方形,屋顶平缓,出檐深远,没有过多繁杂的装饰,结构简约,是我国早期木构建筑的代表。
天台庵,位于山西平顺县城北25千米的王曲村,始建于唐天佑四年(907),是中国佛教“天台宗”庵院,也是我国罕见的晚唐建筑。天台庵东依凤凰山,西邻漳水。庵建于村口一座坛形的孤山上,总面积约340平方米。1986年,天台庵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台庵现存大殿一座。大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7.15米),进深三间(7.12米),单檐琉璃脊兽歇山顶。屋坡平缓,四翼如飞。殿内佛像与神龛早已遗失,寺内还有一块唐碑,但碑文已模糊不清。
“天台”指的是中国佛教所创立的“天台宗”。隋唐时期,佛教活动鼎盛,“天台宗”应运而生,全国各地纷纷建造了“天台宗”的寺庙与庵院。平顺县的天台庵自唐末建成至今,已在这座山头静静守望了1200多年。
当人们站在天台庵大殿面前时,不免感叹天台庵的小,小到不可思议,因为它仅有一座建筑。它既没有佛光寺的辉煌大气,也没有南禅寺的端庄秀丽,但这1200多年的历史却使得它依旧熠熠生辉。历朝历代都曾对它加以修缮,且尊重它原来的风格,保持了它最初的风貌,所以至今它的风骨尚存。
古建筑的斗栱一直是我国建筑史发展的标志之一。天台庵大殿上的斗栱,手法古朴,与南禅寺大佛殿的形式如出一辙,很是简约。古老的建筑都有一双像鸟一般的翅膀,但岁月沧桑,不得不借助柱子来支撑。之后的岁月,从柱子换到梁,再到斗栱,无不铭刻着晚唐时期木构建筑所特有的时代符号。
唐代是我国建筑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一些建筑理念也是在这个时期得到了普及。如今,人们常用“大唐气象”来形容当时的魅力。1000多年之前的盛唐给予了后人无尽的想象。当人们站在这已显破损的楼宇殿阁中,依旧能从保存完好的彩绘中体味到昔日盛唐的风韵。
除了佛殿,天台庵内如今遗留的仅仅剩下一块石碑与一对石狮。石碑身上记载着天台庵的历史,从久远流传至今,也将继续传递给未来。可惜的是,经过岁月的侵蚀,碑上的字迹早已变得模糊。倒是殿前那对栩栩如生的石狮子,雕刻的花纹依旧清晰,那眼神依旧威武。
透过这无声的建筑,感受到的不只是盛唐的建筑,还有岁月所留给人们的大气磅礴的大唐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