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32502900000107

第107章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此篇论六气主司天于上。在泉于下。五运六气运化于中。间气纪步。为加临之六气以主时。五六相合以三十年为一纪。再纪而为一周。故名六元正纪大论。

黄帝问曰。六化六变。胜复淫治。甘苦辛咸酸淡。先后。余知之矣。(六化、谓司天在泉。各有六气之化。六变、谓胜制之变也。胜复者。谓五运之气。亦复其岁。有相胜制。而治之不全也。甘苦辛咸酸淡。谓五味所资。生化有浓薄。

成熟有多少。先后之各有制。各有胜。各有生。各有成也。此承上章而言司天在泉之气。胜制其五运。五运之气。制胜其司天在泉。今欲调之正味。使气运和平。上下合德。无相夺伦。天地升降。不失其宜。五运宣行。勿乖其政。盖尽人事以救天地之淫邪。故谓之正纪大论。)夫五运之化。或从五气。或逆天气或从天气而逆地气。或从地气而逆天气。或相得。或不相得。余未能明其事。欲通天之纪。从地之理。和其运。调其化。使上下合德。无相夺伦。天地升降。不失其宜。五运宣行。勿乖其政。调之正味。从逆奈何。(五运、谓五行之化运。或从五气者。谓敷和升明审平静顺之纪。五运和平。与六气无犯也。或逆天气者。如丙子丙午岁。火运司天。而行水运。甲辰甲戌岁。水运司天而行土运也。或从天气。或从地气者。太过而从天化者三。不及而同天化者亦三。太过而同地化者三。不及而同地化者亦三。凡此二十四岁。

与天地相符。与地气相合也。或逆地气。或逆天气者。除天符岁会之年。而与司天在泉之气不相合也。或相得或不相得者。谓四时之气。如风温春化同。热曛夏化同。清露秋化同。云雨长夏化同。冰雪冬化同。此客气与时气之相得也。如主气不足。客反胜之。是客气与时气之不相得也。通天之纪。从地之理。使上下合德。无相夺伦者。使司天在泉之气。

上下和平也。天地升降。不失其宜者。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天地之更用。无失其宜也。和其运。调其化。使五运宣行。

勿乖其政者。调和五运之气。宣行德化。勿乖其政令也。夫五运六气。有德化政令之和祥。必有淫胜郁复之变易。今欲使气运和平。须以五味折之资之。益之抑之。故曰调之正味。盖在天为气。在地为味。以味而调其气也。从逆者。谓资之益之者从之。折之抑之者当逆取也。张玉师曰。以上五篇。论天地气运。有自然之盛衰。此下二篇。论用人力以调其不和。故此篇曰正纪。下编曰至真。)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此天地之纲纪。变化之渊源。非圣帝孰能穷其至理欤。臣虽不敏。请陈其道。令终不灭。久而不易。(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令、善也。谓能调其气运。得令终而无殄灭之患。垂永久而无变易之灾。)帝曰。愿夫子推而次之。从其类序。分其部主。别其宗司。昭其气数。明其政化。可得闻乎。岐伯曰。先立其年。以明其气。金木水火土。营运之数。寒暑燥湿风火。临御之化。则天道可见。民气可调。阴阳卷舒。近而无惑。数之可数者。请遂言之。(类者。甲己类天干。子午类地支。天干始于甲。地支始于子。各有其序。所谓先立其年是也。部主者。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以六气为六部。各主岁而主时也。宗司者。谓五运五行。为运气之宗主。正化者。热化寒化。雨化风化。

所谓以明其气是也。营运之数者。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临御之化者。六气有司天之上临。有在泉之下御。有四时之主气。有加临之客气也。明其气数。则天道可见。民气可调。阴阳卷舒。近而无惑矣。)帝曰。太阳之政奈何。岐伯曰。辰戌之纪也。(辰戌岁主太阳司天。)太阳(司天) 太角(化运) 太阴(在泉) 壬辰壬戌(壬为阳年。岁木太过。故主太角。)其运风。其化鸣紊启坼。其变振拉摧拔。其病眩掉目瞑。(紊音文坼音册。此节专论太角之化运。后节始论司天在泉。及间气加临之六气。鸣。

风木声。紊。繁盛也。启坼。木发而开坼也。风木太过。故其变振拉摧拔。眩掉目瞑。皆风木之为病。倪仲宣曰。五运内合五脏。病在肝。故证见于目。后五运仿此。)太角(初正) 少征 太宫 少商 太羽(终)(灵枢经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又曰。五者音也。音者。冬夏之分。分于子午。阴与阳别。寒与热争。是五音主子午之二至。卯酉之二分。土位中宫。而分王于四季。故五音合五行之化运。按木火土金水。后天之五行也。天地开辟。而五方五时。皆属后天之气。故以太角木运为首为正。次太征。次太宫太商太羽。五运相袭。终期之日。

周而复始。此五音之主岁也。初者岁之首。终者岁之终。以角下注初字。羽下注终字者。盖每岁仍以角木主春。征火主夏。商金主秋。羽水主冬。土居中宫而主长夏。此五音之主时也。故其运风。其化鸣紊启坼。其运热。其化喧暑郁燠。

此论主岁之运。统司一岁之气。而四时又有春之温。夏之热。秋之凉。冬之寒。故曰风温春化同。热曛夏化同。燥清秋化同。冰雪冬化同。此主岁之气。与时气之相得也。如水运之岁。至夏而热。火运之岁。至冬而寒。又如水运之岁。至夏而寒。火运之岁。至冬而热。或从岁运。或从四时。此岁气与时气之不相得也。甲丙戊庚壬五阳年主太。乙丁己辛癸五阴年主少。以丁壬木运为初正。故以壬辰壬戌太阳司天之岁为运首。次丁卯丁酉之少角。壬寅壬申之太角。自太而少。

少而太。从壬而丁。丁而壬。皆以木运为首。水运为末以主岁。木运为初。水运为终以主时。张玉师曰。司天在泉之六气。总归于阴阳精气。似属先天之水火。五运之化。始于丹 苍素元之气。经于五方之分。盖天地开辟。而后分五方五时。故五运属后天之五行。)太阳 太征 太阴 戊辰戊戌同正征。

(戊癸化火。戊为阳年。主火运太过。故为太征。火运太盛。而寒水上临。火得承制。则炎烁已平。而无亢盛之害。

故与正征之岁相同。正征之岁。乃火运临午。所谓岁会。气之平也。金西铭曰。午属少阴君火。火运临午。是二火相合。其热更盛。而反为平岁者。何也。曰。此论地支之主岁。与运气相合。故曰岁会。非司天之上临也。岁有十二辰。

子午为经。卯酉为纬。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主岁亦然。故木运临卯。火运临午。金运临酉。水运临子。以运气上临于岁辰。非司天上临于运气也。午者。盛阳之阴也。阳盛而阴气加之。故为平岁。如水运临子。阴盛而一阳承之。皆得承制之为平也。卯酉亦然。)其运热。其化暄暑郁燠。其变炎烈沸腾。其病热郁。(热者。火之气。暄暑郁燠。火之化也。

火运太过。故其变炎烈沸腾。郁、郁蒸也。火热太过。故为热郁之病。玉师曰。火运上临太阳。故热郁。)太征(戊) 少宫(己) 太商(庚) 少羽(辛终) 少角(丁初) (戊主火运太过。故为太征。以太征居上者。尊主岁之气也。四时之气。始于角木。故从丁之少角生戊火。火生己土。土生庚金。金生辛水。从少而太。太而少。

自上而下。下而复上也。余运仿此。)太阳 太宫 太阴 甲辰岁会。甲戌岁会。(甲属阳土。故为太宫。土运临四季。为岁会。四季者。辰戌丑未岁也。)其运阴埃。其化柔润重泽。其变震惊飘骤。其病湿下重。(云雨昏瞑埃。乃湿土之气。故其运阴埃。后节曰。其运阴雨。

柔润重泽。土之化也。土运太过。故其变震惊飘骤。湿重。脾病也。)太宫(甲) 少商(乙) 太羽(丙终) 太角(壬初) 少征(从壬之太角。起初运以主春。角生癸火。火生甲土。土生乙金。金生丙水。盖从壬而癸。复从癸而甲也。)太阳 太商 太阴 庚辰 庚戌 其运凉。其化雾露萧 。其变肃杀凋零。其病燥。背瞀胸满。(庚主金运太过。故为太商。商主秋金。故其运凉。其化萧 。金气太盛。故其变肃杀凋零。燥背胸满。皆肺部之病。肺俞在肩背。胸中乃肺之宫城。瞀、目垂貌。经脉篇曰。肺是动病。甚则交两手而瞀。皆太盛而目伤也。)太商(庚) 少羽(辛终) 少角(丁初) 太征(戊) 少宫(己)(丁接上节所终之丙。辛接下节初起之壬。五运之十干。皆连续不断。)太阳 太羽 太阴 丙辰丙戌天符。(辰戌太阳寒水司天。丙乃水运。与司天之气相合。故为天符。)其运寒。其化凝惨栗冽。其变冰雪霜雹。其病大寒留于溪谷。(寒者。水之气。凝惨栗冽。水令之化也。水运太过。故其变冰雪霜雹。

变、盛极而变易也。肾主骨。大寒留于溪谷者。溪谷属骨。运气与脏气相合而为病也。)太羽(丙终) 太角(壬初) 少征(癸) 太宫(甲) 少商(乙)(主岁之气。太过者三年。皆从壬起。壬癸甲乙丙。不及者三年。皆从丁起。丁戊己庚辛。俱横以观之。六岁一周而复起也。主时之气。阳年从壬起初。而终于丙。阴年从丁起初。而终于辛。俱竖以观之。一太一少。而递相沿袭。因以主岁之气。提出于上。故止于角下注初。羽下注终。当知每岁皆应角木主春。 火主夏。商金主秋。羽水主冬。若另立一主时之图。是皆以角为首也。学人以意会之。容易了然。不必多赘图象。玉师曰。司天之气。以间气主时。乃加临之客气也。五运之气。以余气主时。乃四时之主气也。)凡此太阳司天之政。气化营运先天。天气肃。地气静。寒临太虚。阳气不令。水土合德。上应辰星镇星。其谷玄 。其政肃。其令徐。寒政大举。泽无阳焰。则火发待时。少阳中治。

时雨乃涯。止极雨散。还于太阴。云朝北极。湿化乃布。泽流万物。寒敷于上。雷动于下。寒湿之气。持于气交。民病寒湿。发肌肉萎。足痿不收。濡泻血溢。(此统论六气之主岁而主时也。主岁者。司天在泉。主时者。主气客气。六气虽各有分部。而司天之气。又为一岁之主。故曰。凡此太阳司天之政。气化营运先天。夫子午寅申辰戌为六阳年。气主太过。

丑未卯酉巳亥为六阴年。气主不及。凡主岁主时之气。太过之年。皆先天时而至。不及之年。皆后天时而至。故曰运太过。则其至先。运不及。则其至后。太阳寒水司天。故天气肃。太阴湿土在泉。故地气静。寒临太虚。故阳气不能章其政令。水土合德。故上应辰星镇星。其谷主元 者成熟。感司天在泉之气。所谓岁谷是也。肃者。天之政。徐者。地之令也。泽无阳焰者。谓阴中之生阳。为寒水所抑。盖二之气。乃少阴君火主气。因寒政大举。故必待时而后发。待时者。

至五之气。少阴间气司令而后发。此言四时之主气。而为司天之所胜也。少阳中治者。少阳相火主三之气。而又为寒水加临。是以时雨乃涯。此言四时之主气。而为加临客气之所胜也。岁半之前。天气主之。岁半之后。地气主之。而加临之三气主寒水。四之主气属太阴。是以寒水之气。至三气止。而交于四气之太阴也。太阴所至为云雨。雨朝北极者。在泉之气。运化于上也。泽流万物者。湿土之气。周备于下也。寒敷于上者。太阳寒水之在上也。雷动于下者。少阴之火气。在太阴之右。至五气而始发也。寒湿之气。持于气交者。上下交互也。民病肉萎濡泻诸证。皆寒湿之气。发而为病也。此节总论太阳司天。太阴在泉。有四时之主气。有加临之客气。以五常政论之图象推之。六气之次序。了然在目矣。)初之气。地气迁。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厉。温病乃作。身热头痛。呕吐。肌腠疮疡。(此分论加临之间气。间气者纪步。而初气始于少阳。地气迁者。谓上年在泉之终气。而交于今岁司天之初气也。岁前之终气。乃少阴君火。今岁之初气。乃少阳相火。二火相交。故气大温。草乃早荣者。长气盛也。春始交而大温。故民病厉。温病乃作。为身热头痛。

呕吐疮疡。)二之气。大凉反至。民乃惨。草乃遇寒。火气遂抑。民病气郁中满。寒乃始。(二之气。阳明金气加临。故大凉反至。化炎热为清凉于岁半之前。故云反。民乃惨者。寒凉之气。在于气交之中。草乃遇寒者。寒气之在下也。中下寒凉。而上临之火气始抑。盖谓司天间气。皆从下而上也。气郁中满者。阳气遏抑于内也。寒乃始者。谓司天之寒气。

自二之气乃始。此司天之气。又为间气之所胜也。)三之气。天政布。寒气行。雨乃降。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

心热瞀闷。不治者死。(司天寒水之气。加临于三气。故其时天政乃布。而寒气行。雨乃降也。夏时应热。而反为寒气加临。故民病寒而内反热也。痈疽瞀闷。皆火郁之病。勿治将****矣。)四之气。风湿交争。风化为雨。乃长乃化乃成。民病大热少气。肌肉萎。足痿。注下赤白。(加临之气。乃厥阴风木。四之主气。乃太阴湿土。是以风湿交争。风化为雨者。

加临之气。从时而化也。夏秋之交。湿土主气。故乃长乃化乃成。盖夏主长。秋主成。而长夏主化也。民病大热少气者。

风热之病也。肉萎足痿者。湿土之气也。注下赤白者。湿热之交感也。按以上论司天之气。及主时之气。皆为加临客气之所胜。此论加临之风木。又从湿土之气化而为雨。是主客之气。互相盛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欲明岁运之精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