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32502900000110

第110章

地土高浓。气缓于出。地之下者。气易于升也。气有余。宜至之迟。气不及。宜至之早。此地利之有高下。气至之有早晏。而民气亦从之。愚按此论上下阴阳之气者。谓天包乎地之外也。地土之有高下者。地居乎天之中也。气至之有早晏者。气贯乎地之内也。人气从之者。人由乎气交之中也。此当与五常政大论合看。)间谷命其太也。(注见前)初之气。

地气迁。寒乃去。春气正。风乃来。生布万物以荣。民气条舒。风湿相薄。雨乃后。民病血溢。筋络拘强。关节不利。

身重筋痿。(初之主客。皆风气所司。是以岁前之地气迁。冬令之寒乃去。而春气正。风乃来。生荣万物。民气条舒。主客之气。与司天之气相薄。故雨乃后至也。民病血溢筋痿诸证。皆感风湿之气所致。)二之气。大火正。物承化。民乃和。

其病温厉大行。远近咸若。湿蒸相薄。雨乃时降。(二之主客。乃君相二火。故大火盛。火土合德。故物承化。民乃和。

湿热气盛。是以温厉大行。土气周备于四方。故远近咸若。)三之气。天政布。湿气降。地气腾。雨乃时降。寒乃随之。

感于寒湿。****病身重 肿。胸腹满。(司天之气。临于三气。寒湿之气。行于气交。)四之气。畏火临。溽蒸化。地气腾。天气痞隔。寒风晓暮。蒸热相薄。草木凝烟。湿化不流。则白露阴布。以成秋令。民病腠理热。血暴溢。疟。心腹满热。胪胀。甚则肿。(四之客气。乃少阳相火。寒水司地。故畏火之加临。四之主气。乃太阴湿土。湿热相合。则溽蒸化而地气上腾。

阴湿之气。与火气不相合。是以天气痞隔。湿化不流于下。则白露阴布。以成秋令。寒风、太阳寒水之气也。民病满胀等证。乃寒湿热三气杂至合而为病也。)五之气。惨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草木黄落。寒气及体。君子周密。民病皮腠。(五气之主客。皆阳明清凉之气。故其候寒冷。收藏之令早行。故君子周密。阳明之气主肌。故病在皮腠。)终之气。寒大举。湿大化。霜乃积。阴乃凝。水坚冰。阳光不治。感于寒。则病患关节禁固。腰 痛。寒湿推于气交而为疾也。(五之主客。乃在泉寒水之气。故寒大举。寒湿之气。上下相交。故湿大化。霜积阴凝。湿之化也。冰坚阳伏。寒之令也。肾为冬藏而主骨。关节禁固。骨节不利也。腰 者。肾之府也。寒湿推于气交。谓天地之气。上下相推。人在气交之中而为病也。此句照应前民气亦从之句。)必折其郁气而取化源。益其岁气。无使邪胜。(岁运不及。故当益之。邪气者。即己所不胜之气也。)食岁谷以全其真。食间谷以保其精。(真精者。乃天乙所生之真元。即精与气耳。故曰真曰精。)故岁宜以苦燥之温之。甚者发之泄之。不发不泄。则湿气外溢。肉溃皮拆。而水血交流。必赞其阳火。令御甚寒。

从气异同。少多其判也。同寒者以热化。同湿者以燥化。异者少之。同者多之。(苦乃火味。故能燥湿而温寒。判者。分也。)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也。

帝曰。善。少阴之政奈何。岐伯曰。子午之纪也。

少阴 太角 阳明 壬子壬午。其运风鼓。其化鸣紊启拆。其变振拉摧拔。其病支满。(与诸太过角运相同。)太角(初正) 少征 太宫 少商 太羽(终)少阴 太征 阳明 戊子天符。(火运之岁。上见少阴。)戊午太一天符。(火运临午。火运之岁。上见少阴。)其运炎暑。其化暄曜郁燠。其变炎烈沸腾。其病上热血溢。(与前太征运同。)太征 少宫 太商 少羽(终) 少角(初)少阴 太宫 阳明 甲子甲午。其运阴雨。其化柔顺时雨。其变震惊飘骤。其病中满身重。(与前太宫运同。)太宫 少商 太羽(终) 太角(初) 少征少阴 太商 阳明 庚子庚午同正商。(五常政大论曰。坚成之纪。上征与正商同。)其运凉劲。其化雾露萧 。其变肃杀凋零。其病下清。(运气与诸太商同。其病下清者。感秋金之气也。)太商 少羽(终) 少角(初) 太征 少宫少阴 太羽 阳明 丙子岁会。(水运临子。)丙午。其运寒。其化凝惨 冽。其变冰雪霜雹。其病寒下。(感寒水气。)太羽(终) 太角(初) 少征 太宫 少商凡此少阴司天之政。气化营运先天。地气肃。天气明。寒交暑。热加燥。云弛雨府。湿化乃行。时雨乃降。金火合德。上应荧惑太白。其政明。其令切。其谷丹白。水火寒热。持于气交而为病始也。(太过之岁。气运皆先天时而至。燥金在泉。故地气肃。君火在天。故天气明。岁前之终气。乃少阳相火。今岁之初气。乃太阳寒水。故为寒交暑。而水火寒热。持于气交而为病始也。君火在上。燥金在下。故曰热加燥。云弛雨府。湿化乃行。时雨乃降。即少阳临土雨乃涯之义。金火合德。上应荧惑太白光明。明者。火之政。切者。金之令也。其谷丹白。感金火之气而成熟者。)热病生于上。

清病生于下。寒热凌犯而争于中。民病咳喘。血溢血泄。鼽嚏。目赤 疡。寒厥入胃。心痛腰痛。腹大。嗌干。肿上。(寒热凌犯者。司天在泉之气。交相犯而争于中也。

咳喘血溢鼽嚏。目赤 疡。嗌干肿上。热病生于上也。血泄寒厥。清病生于下也。入胃心痛腰痛腹大。寒热交争于中而为病也。)初之气。地气迁。燥将去。寒乃始。蛰复藏。水乃冰。霜复降。风乃至阳气郁。民反周密。关节禁固。腰 痛。

炎暑将起。中外疮疡。(初之客气。乃太阳寒水。故岁前之燥热将去而寒乃始。蛰虫复藏。冰霜复结也。初之时气。乃厥阴风木。故风乃至。阳春之气郁。而民反周密。太阳主筋而为肾之府。故关节禁固而腰 痛。时交于二气之君火。故炎暑将至。金西铭曰。前后用二将字者。谓寒热之气交也。)二之气。阳气布。风乃行。春气以正。万物应荣。寒气时至。

民乃和。其病淋。目瞑目赤。气郁于上而热。(二之主气。合司天之君火。客气乃厥阴风木。故阳气布而风乃行。春气始正。万物应生长之气以荣。按少阴之上。君火主之。少阴标阴而本热。二气三气皆君火司令。而曰寒气时至者。少阴从本从标也。寒热气交。故民乃和。其病淋目瞑者。寒气之为病也。经云。阳盛则 目。阴盛则瞑目。目赤者。君火之气也。气郁于上而热者。寒气上乘也。)三之气。天政布。大火行。庶类蕃鲜。寒气时至。民病气厥心痛。寒热更作。咳喘目赤。(三之主气。乃君相二火。故天政布。大火行。众类得长气而蕃鲜。在下之寒气时至。故民病气厥心痛。盖君火在上。阴寒在下。寒气厥逆凌心。则心痛而寒热更作。乘于肺。则为咳喘。盖肺乃心之盖。而又下交于肾也。迫其君火上炎。则目赤。)四之气。溽暑至。大雨时行。寒热互至。民病寒热。嗌干。黄瘅。鼽衄。饮发。(四之主客。乃湿土主气。

湿热气交。故溽暑至。大雨时行。寒热互至也。民病嗌干黄瘅诸证。皆感温热之气。)五之气。畏火临。暑反至。阳乃化。

万物乃生乃长荣。民乃康。其病温。(岁半以下。及五之主气。皆属阳明。而少阳相火加之。故畏长气上临。间气司令。

故暑反至。阳乃化。万物得长气而生荣。凉热之气合化。故民乃康。其有灾眚。感温热而为温病。)终之气。燥令行。余火内格。肿于上。咳喘。甚则血溢。寒气数举。则 雾翳。病生皮腠。内合于胁下。连少腹而作。寒中。地将易也。(终气乃阳明燥金司令。故燥令行。气交之余热内格。而为咳喘血溢诸证。寒水主时。故寒气数举。舍于皮腠而为病也。夫地支始于子而对于午。六气已终。则在泉之气。将易而交于丑未矣。金西铭曰。此句照应前二将字。后之甲子甲午。)必抑其运气。资其岁胜。折其郁发。先取化源。无使暴过而生其病也。(运气太过。故当抑之。而资其岁之所不胜。郁发者。

谓五运之气。郁极乃发也。)食岁谷以全真气。食间谷以辟虚邪。(虚邪。不正之邪也。能保其精。则邪自辟矣。)岁宜咸以之。而调其上。甚则以苦发之。以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则以苦泄之。(咸从水化。故能 坚。以调和在上之君火。

甚则以苦发其火郁。金气主收。故宜酸收以安其下。甚则以苦泄其燥。)适气同异而多少之。同天气者。以寒清化。同地气者。以温热化。(同司天之热气。宜以寒清。同在泉之清凉者。宜用温热。)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寒远寒。食宜同法。有假则反。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作矣。

帝曰。善。厥阴之政奈何。岐伯曰。巳亥之纪也。

厥阴 少角 少阳 清热胜复同。同正角。(五常政大论曰。委和之纪。上角与正角同。)丁巳天符。丁亥天符。(木运之岁。上见厥阴。)其运风清热。

少角(初正) 太征 少宫 太商 少羽(终)厥阴 少征 少阳 寒雨胜复同。 癸巳癸亥。其运热寒雨。

少征 太宫 少商 太羽(终) 太角(初)厥阴 少宫 少阳 风清胜复同。同正角。(五常政大论曰。卑监之纪。上角与正角同。)己巳己亥。其运雨风清。

少宫 太商 少羽(终) 少角(初) 太征厥阴 少商 少阳 热寒胜复同。同正角。(五常政大论曰。从革之纪。上角与正角同。)乙巳乙亥。其运凉热寒。

少商(乙) 太羽(丙终) 太角(壬初) 少征(癸) 太宫(甲 合前注会意)厥阴 少羽 少阳 雨风胜复同。辛巳辛亥。其运寒雨风。(雨风胜复之气。与风运同化。皆非本年正化。所谓邪化日也。不及之运同。)少羽(辛终) 少角(丁初) 太征(戊) 少宫(己) 太商(庚 始于丁而终于辛。)凡此厥阴司天之政。气化营运后天。(不及之岁。气运皆后天时而至。)诸同正岁。气化运气同天。(此言厥阴少阳标本之相合也。少阳司天。则天气正。少阳在泉。则地气正。谓厥阴同少阳之诸正岁。如厥阴在泉。则厥阴之气。同少阳司天之营运。厥阴司天。则少阳之气。同厥阴司天之营运。故曰风生高远。炎热从之。盖厥阴少阳。标本相合。而厥阴又从少阳之气化也。)天气扰。地气正。风生高远。炎热从之。云趋雨府。湿化乃行。风火同德。上应岁星荧惑。其政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