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黄金资源在地区分布上是不平衡的,东部地区金矿分布广、类型多。砂金较为集中的地区是东北地区的北东部边缘地带,中国大陆三个巨型深断裂体系控制着岩金矿的总体分布格局,长江中下游有色金属集中区是伴(共)生金的主要产地。
我国金矿类型繁多,金矿床的工业类型主要有:石英脉型、破碎带蚀变岩型、细脉浸染型(花岗岩型)、构造蚀变岩型、铁帽型、火山次火山热液型、微细粒浸染型等矿床。其中主要产于破碎带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及火山次火山热液型,三者约占金矿总储量的94%。
有工业意义的金矿物主要有自然金和银金矿。金常与铜、铋、铂、钯、铑、铱等金属元素生成金属互化物,少数金呈碲化物。至今尚未发现单一金的硫化物和硒化物,也未发现金的氧化物。 有色金属矿床中,金矿物常与硫化物和砷碲矿物共生。金的赋存状态,根据金矿物粒度大小,常分为明金、显微金和次显微金。明金指肉眼可见的金,显微金指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金,次显微金指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的金。显微金按其粒度分为粗粒金、细粒金和微细粒金三种。为了阐明金与其他矿物的连生关系,工艺矿物学上又把金分为包裹金、裂隙金和尖杂金等。
我国金矿分布广泛,据统计,全国有1000多个县(旗)有金矿资源。但是,已探明的金矿储量却相对集中于我国的东部和中部地区,其储量约占总储量的75%以上,其中山东、河南、陕西、河北四省保有储量约占岩金储量的46%以上;其他储量超过百吨的省(区)有辽宁、吉林、湖北、贵州、云南;山东省已控明岩金储量约600吨,接近全国岩金总储量的14,居全国第1位。砂金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占277%,次为四川,占218%,两省合计几乎占砂金保有储量的一半,陕西省也是砂金矿产较为富集的地区之一。
我国黄金资源特点,以岩金矿为主,伴生金有较大的比重;难选冶金矿资源比重较大,目前这部分金矿资源已经开始得到开发利用。小型矿床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少。开采技术条件比较复杂,可供露天开采的矿床很少。至今还未发现像南非的兰德型、苏联的穆龙套型、美国的霍姆斯塔克和卡林型、加拿大霍姆洛型,以及日本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火山岩型等超大型的金矿类型。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针对金矿地质勘探工作出台了多项激励政策,集中了更多力量投入到黄金地质找矿中。但根据"八五"期间承包勘探最终完成的情况看:大型、超大型矿床只占958%、中型矿床数量占2455%、小型矿床数量占6587%。由此可见,我国金矿储量规模在数量上,中小型矿床占绝大多数,大型矿床为数不多,尤其是储量超过50吨的岩金矿,"七五"以前勘查的只有焦家、新城、三山岛、团结沟、金厂峪,"七五"以后勘查的只有金山、镇沅、玲珑4752号、东坪、东闯等10处。其中,焦家金矿经补充勘探,总储量上升到130吨,成为我国第一个世界级的岩金矿床。
2007年以后,又新发现一批主要金矿床,如冈底斯雄村铜金矿、青海大场金矿、甘肃省甘南地区阳山金矿、山东省莱州市寺庄金矿、海南抱仑金矿等。其中,甘肃省甘南地区阳山金矿已探明储量达308吨,改写了中国没有200吨以上超大型独立金矿床的历史。新发现的黄金矿山资源,给中国采金业增添了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