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台湾《自由新闻网》报道,台北县瑞芳镇黄金博物园区于2004年10月建成营运,为吸引参观者、提高该项目的"黄金成色",台北县政府专门向中国台湾"中央银行"借用了库藏黄金,熔铸成总重2203公斤的超大金砖运抵园区存放,并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最大金砖。
以当时饰金市价每台钱约1800元(台币,下同)计算,这块2203公斤重的金砖价值105704万余元。为了保护这块大金砖,县警局调派了12名保警,24小时轮班守候,当地的金瓜石派出所也会加强园区外巡逻勤务,另瑞芳警分局各级督导人员也会定期督导,落实巡逻勤务。此外,馆内的保全系统,也以红外线精密监控,确保大金砖万无一失。虽然金砖受到严密的安全保护,不过展示柜两侧各开了一个孔,让游客参观时可伸手触摸金砖,过过瘾。
中国台湾黄金博物馆位于台北县瑞芳镇金瓜石金光路黄金博物园区内本山五坑旁,是黄金博物园区的一部分,由中国台湾金属矿业公司办公室整建而成,是中国台湾第一个生态博物馆,黄金博物馆诉说金瓜石的矿业历史与文化,让现代的人们也能体验金瓜石昔日的繁荣光彩。台北县政府从2002年起就向"中央银行"交涉,希望借到货真价实的金块展出,前县长苏贞昌希望黄金博物馆落成后能有真的金砖陈列,原计划制作200公斤的大金砖,后来得知日本已经有200公斤的金砖,便决定加码到220公斤,一举打破世界纪录。
台"中央银行"起初相当犹豫,不敢轻言破例借展,县府经过多次报请,才终获首肯,光是议定借展合约就花了将近一年时间,双方协议以每年门票收入的百分之一作为租金,一年换约一次,并从2003年开始进入试熔铸工程。
接下熔铸超大金砖重任的台湾中央铸币厂,从来没有经验和设备铸造这么大的金砖,最后找到工业技术研究院材料实验所,特地开模,以熔铸真空退火炉,事前还以铜先试铸三次才铸出表面光滑的大金砖。
负责监造的县府建设局长蔡丽娟和负责保安工作的警察局长黄茂穗,亲手将央行交付的纯金条块放入熔炉,铸币厂点交后,金砖由18名荷枪实弹的霹雳小组员警护送到台北县政府,接受吉尼斯纪录认证。台北县政府也挑选出8名壮汉扮成矿工扛出金砖,众目睽睽之下,还加强警力全程保护,不过一到场,众多媒体记者还是一拥而上,镜头对着金砖一通猛拍,代理县长林锡耀想要试着抬起看起来不太大的金砖,但用尽力气,金砖还是无法移动。
经过实际丈量、秤重,吉尼斯世界纪录见证中心董事长戴胜益宣布,这块成色9999的金砖刷新了世界纪录。
六、"狗头金"传奇
狗头金是一种产自脉矿或砂矿的自然块金,因为这种自然金形状酷似狗头,故名狗头金,也有的金块形似马蹄,则被称之为马蹄金。
狗头金是天然产出的颗粒大而形态不规则的块金,通常由自然金、石英和其他矿物集合体组成,一般都含有少量其他金属,以含白银最为普遍,其他还有铜、铁、铂等。狗头金在自然界里极其罕见,一旦发现常常引起社会轰动,都会被人们视为宝中之宝留存下来。
根据相关统计资料,迄今世界上已发现大于10公斤的狗头金约有8000~10000块。发现数量最多首推澳大利亚,占狗头金总量的80%,其中最大的一块重达23587公斤。找到狗头金的人,不但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财富,被捧为福星,还往往带来当地产业和经济的重大变化。19世纪中叶,一位木匠在美国西海岸路旁拣到一块狗头金,重32公斤,消息传播开来,人们纷纷涌向那里,到处挖金子,形成了一个找金热潮。持续了50年的淘金热之后,一座新兴的城市出现了,这就是旧金山市。在澳大利亚,有位赶大篷车的老汉,在路经一条山区小路时车被石头颠翻,下车一看,竟是一巨大的狗头金,搬回家一称,重达776公斤,随后,人们便在此地发现一个大金矿,成就了这个偏远山区几百年来的繁荣。
我国也是屡见狗头金的国家之一。湖南省资水中、下游流域是我国历代盛产狗头金地区,在四川省白玉县,陕西省南郑县、安康县,黑龙江呼玛县,吉林省桦甸县,青海省大通县、曲麻莱县,山东省招远市,河北省遵化县等地,都相继发现狗头金,总计约有千余块。
狗头金可遇不可得。1909年,四川省盐源县一位采金工人在作业时,不幸被坡顶上掉下来石块砸伤了脚,他搬开石头时感到手感很重,这才仔细一看,竟是一块金子,重达31公斤。1982年,黑龙江省呼玛县兴隆乡淘金工岳书臣,休息时无意中用镐刨了一下地,却碰到了一块重33公斤的金子。1983年,陕西省南郑县武当桥村农民王伯禹,拣到一块810克的狗头金。报载,四川省白玉县有一个叫孔隆沟的山沟,1987年这里相继找到重48008克和613615克的大金块,刷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接连找到狗头金的记录,堪称"国宝"。
1988年夏天,武警黄金第五支队部分职工家属开赴小兴安岭腹地的团结沟淘金,那天快收工了,22岁姚金花守着溜槽,她看到流水冲刷下的溜槽内有一块沾满泥沙的石头,便捡起来想扔掉,掂在手里却发觉分量很重。细心的姚金花把它放到水里洗了起来,再一看不得了,手中的石头竟变成了一块熠熠生辉的金疙瘩,形如"中国版图"。经检测,金块重21558克,含金70%以上。如今,存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台柜里。当时大家的情绪一下子被鼓动起来,既然有一块,就会有两块。那个夏天,姚金花和她的伙伴们一共采出了7块狗头金,最小的也在220克以上。
我国最近一次发现狗头金,是在1997年6月7日晚6时30分,由青海省门源县寺沟金矿第13采金队工人在砂金溜槽上发现的。当这个红彤彤的东西进入人们的视线时,大家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个重达6577克的特大石包金金块,通体形状酷似一对母子猴,只见"母猴"席地而坐,怀里抱着一只可爱的"小猴"。在金块另一侧的下部,还有一只乌龟正在悄然爬行,龟头前伸高昂,似乎正在观察着周围环境,露出的一支前足和一支后足活灵活现,动感很强。整个图案动静搭配自然,惟妙惟肖,可谓鬼斧神工,令人拍案叫绝。
由于狗头金的形状和出现很不寻常,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兴趣,是什么原因铸造了这些金块?四川成都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为此开展了"狗头金"微生物成矿机理的实验研究。他们从孔隆沟金矿的水和土样中分离出细菌、霉菌后发现,这些微生物在生长的初期和中期,善于把可溶态金吸附和聚集在体内形成胶体状,到达生长后期,又把体内的胶状金络离子还原沉淀成自然金。微生物又是群集而生,如此周而复始地进行,日久天长,在有利这种微生物生长环境的地方,从一个小小的金晶核,逐渐聚集成一块自然金块。这些天然金块就是如此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