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与伤痕干杯——失小节伤大雅
32534000000015

第15章 一条奔腾而过的河(4)

原来,这发偏弹竟鬼使神差地偏到了新潘库尔森林里德军的一个重要的秘密弹药补给基地,并成功地穿过狭窄的通风口直捣弹药库,引爆了基地所储备的全部弹药,造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一次爆炸。德军六十多万发炮弹和其他数十吨弹药毁得一干二净,连一发臭弹都没给德意志帝国留下。于是德军阵地上无数门大炮张着饥饿的大嘴成了一堆堆废铁。刚才还焦头烂额的法军元帅贝当先生喜出望外,抓住时机大举反攻丧失了炮火支援的德军阵地。于是,凡尔登会战以能征善战的德军的失败而载入史册,并进而决定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结局。

虽然时至今日,我们已无法确知当年的法国人是如何评价这位过于胆小、实在是糟糕的法军下士,和他那发一锤定音之偏弹的。但从这个故事的本身我们都可以看出,很多事情内部都存在着一定的变数,在生命还没有终结之前,我们永远也无法认定哪件事是正确的,哪些事情是错误的。试想,如果这个年轻的法军下士因为这枚误发的炮弹而自责甚至自杀,或者是被指挥官枪毙,那么故事的安排是多么的不公道!

吃不到的葡萄就把它看成是酸的,不仅可以把自己的心情调节到快乐的频位上,还可以解决很多现实问题。

古巴因美国的封锁和前苏联的突然中断援助而在汽车运输问题陷入了困境,于是他们就放弃了“汽车”而大谈自行车的好处。七十多岁的卡斯特罗亲自带头骑自行车,并且策划召开了题为“二十一世纪的交通工具——自行车”的大型国际研讨会,这使古巴首都哈瓦那自行车数量从1990年以前大约三万辆增加到2001年的七十万辆,还有可能继续增加到一百万辆。这难道不是一种很聪明的做法吗?

对于超出能力范围之外的事,不妨也来点阿Q精神,这就是狐狸的聪明之处。

19.甩掉心里的包袱

禅家认为,透过净化自己,把心中的烦恼、苦闷、贪婪、嗔怒等等加以清理,可以使自己生活得更加有活力,更加有朝气,正如有诗云:“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这是一个流浪汉的波斯神秘主义的故事。这个流浪汉在看不见尽头的路上长途跋涉,他背着一大袋沉重的砂子,一根装满水的粗管子缠在他身上。他右手托着一块奇形怪状的石头,左手拿着一块岩石,脖子上用一根旧绳子吊着一块大磨盘,脚腕上系着一条生锈的铁链,铁链上拴着大铁球。他头上顶着一个已腐烂发臭的大南瓜。这个流浪汉一步一挪地吃力地走着,每走一步,脚上的铁链就发出哗哗的响声。他呻吟着,他抱怨他的命运如此艰难,他抱怨疲倦在不停地折磨着他。

正当他在炎炎烈日下艰难行走时,迎面来了一位农夫。农夫问:“喂,疲倦的流浪人,为什么你自己不将手里的石头扔掉呢?”

“我真蠢,”流浪汉明白了,“我以前怎么没想到呢?”他摔掉了石头,觉得轻了许多。

不久,他在路上又遇到一位农夫。农夫问他:“告诉我,疲倦的流浪汉,你为什么不把头上的烂南瓜扔了呢?你为什么要拖着那么重的铁链子呢?”

流浪汉答道:“我很高兴你能给我指出来。我没认识到我在做什么事。”他解开脚上的铁链子,把头上的烂南瓜扔到路边摔得稀烂。他又觉得轻了许多。但随着他继续往前走,他又感到了步履的艰难。

又有一位农夫从田里走来,见到流浪汉十分惊异:“啊,好人,你扛了一口袋砂子,可一路上有的是砂子;你带了一根大水管,好像要去穿越卡维尔大沙漠,可你瞧,路旁就有一条清亮的小溪,它已伴随着你走了很长一段了。”听到这些话,流浪汉又解下了大水管,倒掉了里面已经变了味的水。然后把口袋里的砂子倒进一个洞里。他站在路上,看着落日沉思。落日的余晖映照在他身上。突然他看到了脖子上挂着的磨盘,意识到正是这东西使他不能直起腰来走路。于是他解下磨盘,把它远远地扔进河里。他卸掉了所有负担,徘徊在傍晚凉爽的微风中,寻找住宿之处。

《六祖坛经》一开始就指出,人要“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其意思是要人洗涤自己的心灵世界,展现心中智慧,照亮自己的人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人觉得压力大,烦恼多,不愉快,这正表明在自己的精神生活中背负着许多不必要的“灰尘”,使人对生活和工作备觉辛劳无趣。其实,生活与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承担和责任,是绝不轻松的,如果再额外加上不必要的精神负担,日子就很难过了。

在二战横扫欧洲时,一位来自美国马里兰州的年轻人正在欧洲服役,他名叫泰勒。在后来出版的一本书里,泰勒这样写道:在一九四五年春天时,我整天处在忧郁之中,以致得了医生们称之为横结肠痉挛症的疾病,它给我带来了难以忍受的剧痛,那时我整个人几乎都是处在虚脱状态。如果不是战争及时结束的话,我的生命大概也要结束了。

“当时我在步兵九十四师的死亡登记处做事,我的工作是记录作战死亡、失踪还有受伤的士兵的姓名,有时也负责掩埋那些被丢弃在战场上的士兵的尸体。我还得收集这些士兵的遗物,送还给他们的亲属。在做这些工作时,我老是担忧出差错,我更担心自己会撑不过去而再也没有机会拥抱我惟一的儿子,他那时已经十六个月大了,而我还不知道他长得什么样。那时我心力交瘁,体重连续下降了三十四磅,精神总是恍恍惚惚的,我端详自己的手,它们已经只剩下皮包骨了。我一想到可能没有办法活着回家,我就会像个孩子一样,惊恐地哭出来。最后,我只得住进了陆军的诊疗所。但在那里,一位军医对我说的一句话竟改变了我的一生。

“那天在给我做过全身检查以后,医生告诉我,我的身体没有病,病是出在心里。他说,你要把人生想成一个沙漏,上面虽然盛满了成千上万的沙粒,可是它们只能一粒一粒缓慢地通过细细的瓶颈,你我都没有办法让一粒以上的沙子通过瓶颈。我们每个人都是沙漏,每天早上我们都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如果我们不是一件一件地处理,像一粒一粒的沙子通过沙漏瓶颈的话,我们就可能对自己的心理或生理造成伤害。

“自从听了那位军医的一席话以后,我一直生活在这样的理念中,这就是‘一次一粒沙,一次一件事’。在作战的时候,这句话真的拯救了我的身心。一直到今天我身为公关广告部的主任,它对我还非常有帮助。我发现工作和作战有许多地方很相似。比如,工作繁重时,时间不够用,存货不多了,还有新的表格要填,要安排新的订货等等。为避免紧张,我常常牢记那位军医的话——‘你是一个沙漏,一次一粒沙。’每当我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念这句话,我就能提高效率,把工作做完,而不至于像作战时那样凄惨。”

目前医院里有一半以上的病人是因为精神心理问题引起的疾病,他们被昨日的负担和对明日的恐惧压得透不过气来。其实大部分的人本可以度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人生,根本不必住院。人如果能让自己的心情像波平浪静的水面,让自己的思想像碧空万里的蓝天,依靠精神的信仰,就一定能净化自己,使自己正确地面对人生的挑战。

20.左撇子商店

英国伦敦的威廉在与四位用左手工作的朋友交谈时,四位朋友都说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不方便,很难买到左撇子用品。威廉受到启发,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他从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得知,全人类中估计有34%的人用左手工作,不过有许多人从小就被迫矫正是不足取的。威廉还从日本学者的研究结果了解到,中、老年人改用左手是一种健康长寿之道。因为习惯多用右手的人,支配右手的左脑血管比右脑发达,从而使60%的脑溢血发生在右半脑。如果有意识改用左手,会大有益处,并对右眼和右耳起到保健的作用。

威廉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决心开一间“左撇子用品商店”。这是伦敦独一无二的特种商店。他们在商店里陈列的左撇子用品几乎不亚于名流商店,商店里一应俱全,他们还在商店里宣传美国和日本学者的有关见解。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果然成功,生意越来越兴隆,目前营业额每年达数亿英镑。

偶尔的信息引发一个成功的理念和实践,这个世界需要多一些有心的人。

21.忍耐的价值

一个好的主管要有许多优秀的特质,过人的忍耐力就是其中之一,因为主管在公司中常常会有落单的感觉,而战胜这种孤独感是顺利开展工作的必需条件。

张先生从中层干部提升为公司的主管人员,职位提高了,可是他心中的落寞感也日益强烈起来。

位置不同了,往日打打闹闹的朋友见了他都改了一副面孔,一本正经地交谈起来。职员们上班时一起工作,休息时一起交谈,大家有说有笑,亲亲热热。可自己只能呆坐在老板桌后,不能加入到大家中去,他的心中很不是滋味。

更有甚者,他总感到手下的职员一有机会就凑在一起窃窃私语,好像在说他的什么坏话似的。他一过去,大家又都躲着他,他感到自己像一只离群的孤雁,无依无靠。

终于有一天,张经理再也受不了这份被隔膜的煎熬,咬咬牙向总公司打了个报告,重新做了一个中层主管。

身为高层主管必须忍受这份孤独。

戴高乐说过:“伟大的人物,必然会与人群保持一段距离。权威若是没有威信即无法建立。威信若不与世俗有所隔离,也无法树立。”

作为主管,与部下保持一定的距离,这十分必要。

日本着名的钢铁企业新日钢铁公司的副董事长相原满寿美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形:有一次,他管理的钢铁厂决定在公司内部率先降低成本同时将生产效率提高一倍。这一改革是全公司革命的试点。成败与否对公司生死攸关。相原满寿美带领员工努力奋斗,离预定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突然,在第五个月中,意外的事故发生了,厂里一套关键的设备发生了故障,全厂的生产一下子停顿下来。

“糟了,这下完了……”相原顿时万念俱灰,只想从公司的顶楼跳下去,这时,他突然发现以前朋友送的《统帅纲领》,它的扉页上用黑体字写着:

战胜是由于将帅自信必将胜利;

战败是由于将帅自认为即将败北;

因此战争的最后结局主要决定于将帅。

相原读这段话时如受当头棒喝,他马上振作起来,带领大家夜以继日地苦干,迅速提高生产,按期完成了任务,创造出了新日钢铁公司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超凡的意志力可以筑就成功,也能成就完美的人格。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道理谁都懂,但是你有足够的耐心吗?

22.做事的目的

主管对下属说:“赶紧给我拿桶水来。”员工马上遵照执行。员工边跑边想:水龙头在哪?水桶在哪?他终于想到不远处食堂有水桶,他盘算着:先拿桶,然后到最近的水龙头打水,这样最省力。回头一看,不得了!房子起火了。

原来,当时主管发觉了火警,见到下属马上让他拿水来。主管脑子里想到的事,员工是不知道的。下属直埋怨:早知道是救火,附近就有灭火器,何必要跑到远处去拿水呢!

有些人习惯于让别人干这个干那个,而不习惯告诉别人为何要这样干。更有甚者觉得自己是领导,我说什么你们就给我干什么。

如果主管起初对下属说:“有火警,你赶紧给我拿水来!”这位下属脑袋里就会想:要救火,赶紧!但救火不一定非得水呀!附近不是有灭火器吗?几分钟内火警就会解除。

多解释一句,就可避免许多弯路和不必要的损失。

23.尊重自己

只要你的初衷是好的,就不要在乎结果如何。

有这样一则事例。

李强正在开会时,手机不合时宜地响了起来,朋友在电话里焦急的声音让他在众目睽睽下尴尬离场。听朋友说,他急需几本专业资料,问李强能不能立即给他找到,李强知道那些资料是很难找的,但是出于朋友间的义气,李强还是把事情答应下来,并把他的事当做自己的事一样放在心上。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李强都在为这事奔走——去了好几位同学家,跑了图书馆,在网上也查了很久,但还是一无所获。那些天李强焦急不安,头脑里老是惦记着有关资料的事,可谓睡不安宁饮食无味。但一想到朋友的渴望,李强也认为这些付出是值得的。

恰巧有一天去北京办事,在一家大型书店逛时看到了朋友要的资料,欣喜若狂的李强赶紧掏钱把那些资料买了下来。回来后,李强便立即给朋友打电话,告诉他,他要的书买到了。殊不知电话里朋友的声音却吞吞吐吐,原来他竟然记不起曾经让李强查资料的事来。谈话末尾,总算清醒过来的他在连声道歉后这样说,那天他在设计的时候是急需要考证一些数据,但后来他找到了一种解决的办法。言外之意是,那些书他不要了。

当时李强脑子里冒出来的字眼是“多余”,他不但发现自己辛苦买来的书是多余的,就连他那一腔热情也似乎变成了多余的了。他一下子颓然,不知自己的执着是为了什么。

回家后李强仍然没有从失落中走出来,妻子问明原由后,她不但没有陪着他一块生气,反而释然道:“这有什么关系,你的执着没有什么不对。你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其他任何人,而是尊重了你自己。”

想了一夜,李强终于从迷惘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他突然发现,妻子所说的话原来是极有道理的。

即使为别人做的事到最后也没有发挥作用,也不要沮丧,要对得起做事时的一腔热忱,尊重自己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