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与伤痕干杯——失小节伤大雅
32534000000034

第34章 生活的瞬间(5)

最好在心里明确地记住一个事实:我们受扰的情绪——愤怒、敌意、恐惧、忧虑、不安等,它们的产生是由于我们本身的反应,不是由于外在的东西。反应就是指紧张;缺乏反应就是指轻松。科学的实验一再证明,你的肌肉只要保持于完全轻松的状态下,你根本不可能觉得愤怒、恐惧、焦虑、不安。这些反应本质上是我们自己的情绪。肌肉的紧张是一种“行动的准备”或是“反应的准备”;肌肉的放松带来“心理的轻松”中平静的“轻松态度”。因此,轻松是自然的镇定剂,它在你与干扰的刺激物之间竖起一块心理的“帐幕”或撑一把“雨伞”。

基于同样的理由,肉体的轻松的确是一种有力的“压抑祛除剂”。压抑是起于过度的意识,或是对否定意识的过度反应,轻松意识不反应。

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应付一切的不幸。这样,你会幸福的。

现代生活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高速性,因为现代人的时间观念变了,生活节奏大大加快。于是人们的心理节奏日趋紧张,精神负荷日益加重,很容易发生心理过激反应。除了引起失眠、易怒、烦躁、疲乏等情绪变化外,还可能导致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糖尿病、溃疡病等严重后果。

在不可避免的快节奏生活中,如何摆脱和控制紧张情绪,这对每一个现代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有乐观的情绪、开阔的心胸,更重要的是通过主观努力,加强控制和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律,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在快中求慢,紧张中求松弛,避免人为的紧张。

要合理安排每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实事求是制定出每日、每周,甚至每月的工作计划的目标。掌握时间的主动权,尽量避免由于时间安排与实际活动的冲突而造成的手忙脚乱。俗话说:一步慢,步步慢。事情也会越积越多,造成心理压力而惶惶不可终日。

应在每天工作生活的时间安排上计算提前量,养成遇事提前做的好习惯。例如,你清晨起床,洗漱,用早餐,然后赶车准备8点上班,恰好要用去一个半小时时间。若6时半起床时间刚够用,那么,你不妨6时即起床,这样留有半个小时的富裕,可使做事从容,也能在上班途中如遇到堵车等意外时能不急不躁,减少心理压力。其他如访友、看球赛、看电影也应当如此。

在家庭中琐事最为烦心,尤其是双职工家庭中为此常闹矛盾。因此应做科学安排,要学会立体安排时间,也就是用“运筹学”的方法。例如早晨起床后,可先熬上米粥或牛奶,然后拧开收音机,边听广播边刷牙洗脸,中午或晚上做饭的同时可安排洗衣服或打扫室内卫生。晚上看电视也要预先根据节目安排,喜欢的则看,不喜欢的则不要看,不能一坐下就不起来,可抽时间搞些小手工或编织。

另外,应在平时的休息时间统筹安排并做些家务,这样到星期日或节假日就会名副其实地从容享受休息的乐趣。

无论工作学习多么繁忙,都应忙里偷闲,每天留出一定休息和“喘气”的时间,散散步,听听音乐或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

现代生活不只是快节奏,同时也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但个人能力总是因人而异且是有限度的,因为每个人都应实事求是地衡量和估计自己。绝不要拼命蛮干。最后落得事业未成,身体拖垮,得不偿失。生活上则要知足常乐,量入为出,不盲目攀比,追求虚荣。

常言说:“人比人,气死人。”坚持合适标准,在合理收入的范围内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这样你就会常常感到心安理得,从容自在。

人的一生不可能不遇到困难,也不可能没有挫折,而贵在遇到困难时不气馁,面对挫折不自卑。要有勇气和自信心。相信自己的力量,这样有利于理清思路,从而从挫折中总结经验,战胜逆境,解脱难题。

我们每无应练习轻松,一方面消除压抑,另一方面可提供你自身的镇定剂。这种镇定剂你可以随身携带参加各种活动场合。但切记:要保持轻松的态度,以保护自己免受刺激物的干扰。

20.自己

你是一位“主动者”,不是“被动者”。你可以主宰生活、命运……以至整个世界。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约会,在这个约会的空闲,就是赶快搭公共汽车到自己的家里安静一番。你开始感到紧张时,或觉得很苦恼时,就回到你安静的房间里面休息片刻。每天在匆忙之间抽取几分钟的时间,是在投资时间。对自己说:“我要在自己安静的房间休息一下。”

接着自己上楼梯,步入你的房间,对自己说:“现在我上楼梯,现在我打开门,现在我到里面来了。”用你的想像力注意一切安静、平和的细节,看着自己坐在喜爱的椅子,完全轻轻松松地与世无争。你的房间是安全的,也没有什么东西会烦你,因为你将忧虑置于楼梯口了;在这里你不必做什么决定,不必匆忙,不受干扰。

是的,也许这叫做“逃避主义”。睡眠是“逃避主义”,雨中撑伞也是逃避主义,建造房子躲到里面避避不良气候也叫逃避主义,连度假也叫逃避主义。我们的神经需要许多的逃避主义,需要自由与保护,以防止外来刺激的疲劳轰炸。

总之,受扰或安静,恐惧或泰然,其决定性关键不在外来的任何刺激,而在你自己的反应和行动。切记在心,不可忘记使你感到恐惧、焦虑、不安的原因是你自己的反应。如果你根本不做反应而“让电话机继续响下去”,你是不可能受到困扰的,不管身边发生什么事都一样。

我们对环境因素做适当的反应。但是人不是一位“被动者”,而是一位“主动者”。不管愿不愿意,我们并不是只对环境里出现的因素进行反应而已,像一只船遇到什么风,就朝什么方向走。为追求目标的人,我们先要行动。我们定下目标,决定路线,然后去追求目标。

向目标奋进的情况中,我们内心的稳定就是必须加以维护的重要目标,便于指出我们是否离开路线继续朝前推进。但是在更正的同时,我们的船只必须保持稳定,绝对不要被每一阵一过的海浪或严重的暴风抛起、震动或击沉。不管环境的变幻,我们必须维持同样的态度。

我们“让电话响”的态度,就是一种维护自己稳定力的心理态度,它使我们不被环境里的涟漪或大浪抛起,甚至被“摇碎”。

能接受最坏的情况,在心理上,就能让你发挥出新的能力。

一个人为什么会精神失常?恐怕至今没有人知道全部的答案。据医学专家和心理学家的观察,大多数情况很可能是由于恐惧或忧虑造成的。那些焦虑和烦躁不安的人,多半不能适应现实的世界,而跟周围的环境脱离了所有的关系,退缩到自己的梦想世界,以此来解脱自己心中的忧虑。那么你是否想得到一个快而有效的消除忧虑的办法——一种你不必再多往下看之前,就能马上应用的妙法?竭力放松自己,不会想心烦的事。

这就对了,一点也不错。在心理上就能让你发挥出新的能力。当我们接受了最坏的情况之后,我们就不会再损失什么,而这也就是说,一切都可以得回来。

很有道理,对不对?可是还有成千上万的人,为愤怒而毁了他们的生活。因为他们拒绝接受最坏的情况,不肯由此以求改进,不愿意在灾难中尽可能地救出点东西来。他们不但不重新构筑他们的财富,却参与了“和经验所作的一次冷酷而激烈的斗”——终于变成我们称之为忧郁症的那种颓丧的情绪的牺牲者。

学会做一个快乐的人,应先做一个无忧无虑的人。

你可以制造一把自己的心理雨伞,它将遮挡刺激的扰乱,还给你心理的安静,并且使你的事情做得更好。

21.语言的艺术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改变了自己平凡的命运。

说话是人们每天生活的主要内容,从早晨睁开眼睛开始,一天中的每件事都必须用语言来推动。因此语言在人们生活中是最简单,最平凡也是最重要的事。正因语言与人们息息相关,所以说话的技巧就显得尤其重要。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杀了项羽,平定天下之后、开始论功行赏,群臣在这个时候,彼此争功,吵了一年多都无法确定。刘邦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就封萧何为侯,封地也最多。但群臣却心中不服,议论纷纷。在封赏勉强确定之后,对席位的高低先后又起争议,大家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70次伤,而且攻城掠地,功劳最多,应当排他第一。”刘邦因为在封赏时已委屈了一些功臣,多封了许多给萧何,所以在席位上难以再坚持,但心中还是想将萧何排在首位。

这时候关内侯鄂君已揣摩出刘邦的意图,就挺身上前说道:“群臣的评议都错了!曹参虽然有攻城掠地的功劳,但这只是一时之功。皇上与楚霸王对抗五年,时常丢掉部队,四处逃避。而萧何却常常从关中派兵员填补战线上的漏洞。楚、汉在荥阳对抗了好几年,军中缺粮,都是萧何转运粮食补给关中,粮饷才不至于匮乏。再说皇上有好几次逃到山东,都是靠萧何保全关中,才能接济皇上的,这才是万世之功。如今即使少了一百个曹参,对汉朝有什么影响?我们汉朝也不必靠他来保全啊!为什么你们认为一时之功高过万世之功呢?我主张萧何第一,曹参其次。”

刘邦听了,自然是高兴无比,连忙说:“好,好。”于是下令萧何排在第一,可以带剑上殿,上朝时也不必急行。

刘邦本是个大老粗,在分封诸侯的时候,将一些从前跟着他出生入死、身经百战的功臣比喻为“功狗”,而将发号施令、出谋划策的萧何比喻为“功人”,所以萧何的封赏最多,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刘邦宠幸萧何。鄂君早已揣摩出他的心意,便顺水推舟,专拣好听的话讲,刘邦自然高兴。鄂君因此而被改封为“安平侯”,封地也多了近一倍。鄂君的几句话,使他一生享尽荣华富贵。

在某种情况下,不说比说更好,这时,选择不言便是最佳谋略。即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唐太宗有次问魏征:“如果你的进谏我没有听取,再同你说话时,你为什么不应答呢?”魏征回答说:“我认为一件事不可以三番五次反复劝谏。如果陛下不听从,而臣子让步了,那么你还将照样做,所以我不敢应答。”李世民说:“应答了再劝谏也没有关系呀!”魏征说道:“从前舜告诫群臣‘你们不要当面听从,背后议论’。臣内心知道不对,却满口应承,这难道是臣子应持的态度吗?”

说话并非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有时反而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正确把握说话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说话是一门艺术,掌握其技巧给你不仅仅带来友情,不是吗?

22.杨修的代价

嘴是用来吃饭,说话的,除此之外别无他用,但偏偏有许多不该发生的事都是出自于这里……

每个人都喜欢别人认为自己聪明,有才华能干。因此,很多人言谈举止之间,总是有意无意显示一下自己某方面的优势。如果是同事、朋友之间这样做,应无大碍,若是在领导面前蓄意显能,往往会给自己带来霉运。因为你太聪明了,什么事都瞒不过你的眼睛,他就会视你为眼中钉肉中刺,早晚要铲除掉才安心。

三国时期的杨修,在曹营内任主簿,思维敏捷,甚有才名。由于为人情才自负,屡犯曹操之忌。曹操曾营造一所花园。竣工后,曹操观看,不置可否,只提笔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手下人都不解其意。杨修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再筑围墙,改造完毕又请曹操前往观看。曹操大喜,问是谁解此意,左右回答是杨修,曹操嘴上虽赞美几句,心里却很不舒服。又有一天,塞北送来一盒酥,曹操在盒子上写了“一盒酥”三字。正巧杨修进来,看了盒子上的字,竟不待曹操说话自取来汤匙与众人分而食之。曹操问是何故,杨修说:“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曹操听了,虽然面带笑容,可心里十分厌恶。

曹操性格多疑,生怕有人暗中谋害自己,谎称自己在梦中好杀人,告诫侍从在他睡着时切勿靠近他,并因此而故意杀死一个替他拾被子的侍从。可是当埋葬这个侍者时,杨修喟然叹道:“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听了之后,心里愈加厌恶杨修,便想找机会除之。

曹操率大军迎战刘备打汉中时,在汉水一带对峙很久。曹操由于长时屯兵,到了进退两难的处境。此时恰逢厨子端来一碗鸡汤,曹操见碗中有根鸡肋,感慨万千。这时夏侯淳入帐内禀请夜间号令,曹操随口说到:“鸡肋!鸡肋!”于是人们便把这句话当做号令传了出去。行军主簿杨修即叫随军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夏侯淳见了便惊恐万分,把杨修叫到帐内询问详情。杨修解释道:“鸡肋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何益?来日魏王必班师矣。”夏侯淳听了非常佩服他说的话,营中各位将士便都打点起行装。曹操得知这种情况,以杨修造谣惑众,扰乱军心罪,把他杀了。

俗话说得好:“聪明反被聪明误。”应该肯定,杨修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问题在于他被聪明所误。处处都要露一手。“恃才放狂”,不顾及别人受不受得了,不考虑别人讨厌不讨厌。而这个别人,却是曹操这个恃才傲物的顶头上司。于是,针尖儿对麦芒,杨修终于送掉了自己的小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