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淳于三国
3255100000142

第142章 我欲出仕

淳于琼等进入袁府,在大厅坐定。

袁绍开口道:“仲简先生今日能够光临我们袁家,实在是让我们袁家寒舍添光啊!”

淳于琼笑道:“本初兄客气了,小弟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袁术道:“先生过谦了,在先生看来只是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对于我大汉朝来说,确是一件伟大的创举啊。特别是对于我大汉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可谓是作用重大啊,影响深远啊。先生此两件事情,可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

淳于琼听了袁术的话,心中不禁一怔,想起后世很多穿越小说对于袁术的描写,无不是愚昧、无知,但是看看袁术对于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评价,就可以看出袁术的眼光很是不凡,由此可以推断出袁术也是有真本事的人。

其实事实上也是如此,袁术作为东汉末年的群雄之一,如果没有自己的真本事,怎么可能有那么多的人来投奔和支持。再说袁家作为四世三公,权倾一时的顶尖世家大族,其人才之多,那可不是吹的,如果袁术只是一个靠着自己家族荣光生活,而没有自己的能力和才华的人的话,那么袁家怎么可能将自己家族的兴旺放到他的身上呢。特别是在袁术最后在建安二年称帝,无论是称帝前还是称帝后,他的手下大部分都没有弃他而且,可见袁术还是有自己的手段和魅力的。当然,袁术之所以早早失败,其最主要的原因,一是其称帝太早,成为了众矢之的,要知道,当时虽然已经群雄并起,但是,刘氏统治汉朝四百多年,其影响力还是很深远的,所以,袁术基本上没有认清楚当时的形势,或者说是心里太急了;第二,就是其不善于发现人才,不善于使用人才,袁术的手下的人才,基本上没有顶尖的人才,绝大多数只能算是一些二流人才,偶尔几个能进入一流,但是都不是很拔尖。

淳于琼道:“公路兄太抬举小弟了,小弟平生之志之一乃就是往圣继绝学,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正是为了实现小弟的这一平生之志,至于是否是利在千秋什么的,小弟倒不是很在意。”

袁绍拍掌叫好,道:“仲简先生果然高义,居功而不骄,我等佩服不已啊。想起先生所说的淳于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真乃是道出了我辈的责任啊。”

淳于琼忙拱手道:“本初兄过奖了,当不得。”

袁遗也笑道:“表弟不要谦虚了,自从表弟说出了淳于四句后,激励了多少我大汉的青年才俊,以表弟的四句为自己的目标啊,努力奋斗啊!”

袁忠也道:“是啊,原本我亦有归隐山林的打算,但是先生的这四句,一下子将我给呵醒了,我亦决定,要以此为目标,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啊。而且,我两位兄弟,原本做出了归隐山林的打算,但是听闻先生的这四句话后,也是决定以此四句为生平之志,出世,为这些目标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淳于琼听了袁忠的话,心里不经一怔,他没有想到这四句话居然能够给这个时代带来如此的变化,毕竟,袁忠在历史上是对于官位不是很感冒的人,而他的兄长袁闳,弟弟袁弘则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著名的隐士,没有想到他们居然也放弃隐士生活而出世,这是淳于琼万万没有想到的。

淳于琼笑道:“能够让正甫兄三位大才能出世,为天下万民做更多的贡献,这也算是小弟的一点功劳吧,小弟有如此多的同道之人与小弟一起努力,实在是小弟的福气,也是我华夏万民的福气啊。小弟要想正甫兄等表示感谢。”说完,淳于琼站起身,向袁忠深深一鞠躬。

袁忠忙向淳于琼回礼,道:“仲简先生太客气了,应该是我等感谢先生才是,正是有了先生的当头一呵,我们兄弟三人才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有多重大,才知道以前逃避的心态有多么不应该啊。”

淳于琼忙摆手道:“正甫兄过谦了,还希望正甫兄能与我一起,为我神州大地,为我华夏万民多做一点实际的贡献。”

袁忠点头道:“先生放心,正甫定然紧跟先生步伐。”

这时,袁绍开口道:“仲简先生,我有一个疑问向向先生请教,不知当讲不当讲?”

淳于琼笑道:“本初兄尽管开口,小弟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袁绍向淳于琼一拱手,道:“不知先生可否考虑过为官?”

淳于琼笑道:“不满各位,小弟准备等我兄长婚礼过后,就去洛阳一行,看是否有机会担任一官半职。”

袁术问道:“先生现在已经有了如此大的名声,不知先生为官,所求何事?”

淳于琼微微一笑,道:“公路兄,小弟为官,是为了最大地实现自己的平生之志。”

袁绍问道:“先生应该知道现如今的朝廷,正是外戚和宦官轮流****的时候,可谓是我大汉四百年来最为黑暗的时候,不知道先生为何要在这个时候出仕为官呢?”

淳于琼反问道:“请问本初兄,你想改变朝廷的如此状态吗?”

袁绍回答得很干脆:“这个,自然是想改变的。”

淳于琼点了点头,道:“我就知道本初兄乃是有正义感、有责任感的,定然会去改变如此现状的。那么我想请问本初兄,如果要改变朝廷目前的状态的话,请问是需要广大正义之士一起努力,还是等那些外戚和宦官去自己认清自己的罪孽后,自己改变呢?”

袁绍笑道:“先生开玩笑了,外戚和宦官怎么可能认清自己的罪孽,自己改变呢,当然是我辈正义之士一起去努力改变啊。”

淳于琼听了,点了点头,道:“既然本初兄觉得我等正义之士需要努力去一起改变朝廷的这种状态,那么小弟出仕就再应该不过了。”

袁绍听了淳于琼的话,陷入了沉思。

淳于琼扫视了一圈,继续道:“各位,正是朝廷昏暗,宦官和外戚专权,所以,我辈更应该勇于出世,寻求一官半职,只有我们这些正义之士在朝堂上占有的位置越来越多,力量越来越强大,才能够将宦官和外戚的气焰给压下去。正所谓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袁遗点头称赞道:“表弟说得有理,越是朝廷昏暗的时候,我们正义之辈更应该挺身而出,不断地积聚力量,如此,才有可能打败宦官和外戚,从而让朝堂变得清明起来。”

淳于琼点了点头,道:“表兄说得很好。而且就算我们力量再小,但是只要我们占有了一席之地,有了或大或小的权利,那么我们即使是遇到不妥的政策,那么我们在执行的过程中,也能尽自己的力量去进行修正,从而,让老百姓少受到一些伤害和压迫。所以,不管力量大还是小,总之,比起远离朝堂,我们只要出仕了,那么或多或少,总能够为老百姓做一些实事。也许,我们在朝廷上为官,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奸邪之人的打压或者迫害,但是,想想老百姓所获得的好处,那么这一点点的委屈和伤害,又算得了什么呢?”

袁忠听了,称赞道:“仲简先生能有如此大的名声,我原来还有些不能理解,现在听先生如此一说,才知道先生确实并非浪得虚名啊。就先生的这一份心胸,我等可就是拍马不及啊。今日听了先生这一席话,我更是茅塞顿开啊,我今日就要写信给我兄长和弟弟,将先生的话告之他们,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道路。”

淳于琼向袁忠拱手道:“正甫兄客气了,此乃小弟的一点愚见而已,不一定对,还请兄长自己分辨吸收。”

袁术笑道:“仲简先生客气了,先生的言语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啊。但是,先生所言确实如此,我在河南尹下为官,乃是很有感触的,确实如先生所说,哪怕上面的政策有些不妥,但是只要我们心系百姓,那么,总有方法进行修正或者是补救的。”

淳于琼点了点头,道:“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仗。哪怕再黑暗,只要我辈一点一滴地去努力,那么我们总能够战胜那些所谓的黑暗,还世界一片清明的。”

荀谌拍手道:“好一句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要我等正义之士齐心协力,勇往直前,总会有一天,正义会战胜邪恶的。”

袁平笑道:“我一辈子没有出仕为官,但是也觉得贤侄的话很有道理,所以,对于你们这些后辈,我很是希望你们都能出仕为官,造福一方百姓。”

淳于芬笑道:“我一个妇道人家,不懂得什么为官为民之道,所以,也就不插话,但是,现在天色不早了,我看,我们还是边吃边聊吧。”

袁遗也符合道:“对,我们边吃边聊。”

于是,在淳于芬的带领下,大家奔赴到偏厅,边吃晚食边聊。

晚食一起吃了大概一个多时辰,大家在晚食上,借着酒劲,大声地谈论是朝廷的各项人事、政策来。只是淳于琼在晚食上的谈话,都很是注意,能不说则不说,而且有时候还故意说错,之所以如此,就是淳于琼在谈话中已经知道袁绍和袁术都不是泛泛之辈,就连袁遗和袁忠也是才华出众。想到袁绍和袁术,乃至整个袁家都会是自己未来的对手,所以,淳于琼将自己扮演成没有那么的出众和特别,从而以此引起袁家众人的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