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淳于三国
3255100000030

第30章 第二十九 到达东莱

淳于老爷子带着淳于琼、典韦、于禁、鲍氏兄弟,在于勇带着军队的保护下,穿过泰山郡,到达东莞郡。和于勇拜别后,快速穿越东莞郡,经过北海,到达东莱。

一路风尘仆仆,因为有五位小屁孩,所以,行路的速度要慢了一些,基本上没行路六日,就会找家客栈休息两日,以便于几个小屁孩补充体力。

当然,泰山、东莞、北海、东莱一直都是土匪窝,一路行来,也受到一些土匪的惊扰,但是在众多卫士的保护下,特别是一次淳于老爷子一人连杀六位土匪头领,展示强大武力后,一路上土匪见到淳于家的旗帜就躲得远远的,不敢有丝毫窥视。

原来还有一些对淳于老爷子的管理全部车队不服气的小子们和管家,在看到淳于老爷子的武力后,都不敢再有丝毫怠慢,开始言听计从来。

淳于琼也是第一次见到淳于老爷子的武力,现在才明白,历史上的淳于琼能够年纪轻轻成为西园八校尉之一,后来成为袁绍手下数一数二的大将,确实不是靠关系,而是确实是有实力的。这也是他被俘虏后,曹操要招降他的主要原因。当然,淳于琼最后慷慨赴死,也可以看出淳于琼的品行和操守绝对比绝大部分人强。当然,将袁绍的失败全部归功于淳于琼是绝对不公平的。

一路上几个小屁孩基本上都是躲在淳于琼的马车里,还好淳于琼的马车还算大,几个小屁孩躲在里面还不算拥挤。路上的生活基本上就是,上午的生活基本上就是淳于琼带着几个小屁孩看书背书,每天每个人都有任务量,不背完不讲故事。起先鲍忠不干,淳于琼就死活不讲故事,最后鲍忠在故事的吸引下,特别是在其他三位小屁孩的拳脚下,乖乖地读起书来。就鲍忠的天资和兴趣爱好,淳于琼也只好教他先从《三字经》开始学,当然是在鲍忠的指天发誓保密下。

下午就到了淳于琼讲故事的时间了,《七侠五义》讲完后,又开始讲《西游记》。

这一路行来,淳于琼基本上和几个小屁孩结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当然,这个老大的位置基本上是坐得牢牢地,现在有谁要挑战淳于琼的老大的位置,几位小屁孩肯定会二话不说,抄起家伙就开干,当然,这是鲍忠和典韦的话。

终于,又经过一个半月的奔波,淳于琼们总算到了东莱的郡治黄县。

东莱郡,郡名。汉景帝时分胶东国而置,其地在今山东烟台、威海一带。

淳于老爷子安排大家在黄县休整两日,然后赶往城外三十里的海边,拜见郑玄。

几个小子这一路行来,在没有减震设备的马车上,确实累坏了,特别是最后几日,淳于老爷子在考察大家的耐力,连续十天没有休息,所以几个小子到了客栈基本上就睡了个天昏地暗,第二天基本上除了吃饭就是睡觉。第三天,大家才缓和过来。

吃过早食,淳于老爷子就拖着车队出发向郑玄所在地。

为了在郑玄门前表现出应有的礼仪,淳于琼等几个小屁孩不方便再坐在一起了,所以各坐会了自己的马车。

淳于琼看着外面的风景:车子行驶在山间小路上,近处是宽阔的田野,一排排绿油油的庄稼十分整齐。田野中间高高低低的坐落着一幢幢灰色别致的茅草屋。灰色与绿色互相辉映,整个画面显得那样清丽生动。田野的尽头是连绵起伏的小山,山被一层薄薄的白雾笼罩着,宛如一位身材窈窕的妙龄少女侧卧在纱帐里面,尽显出她那了玲珑有致的身段;又如一幅浓淡相宜的巨幅泼墨山水画横亘在无边的天幕上装饰着这美丽的人间。

淳于琼就这样欣赏着沿途的美景,心里没有一点波动。来到这个世界后,淳于琼见识道了很多的牛人,所以心情已经平和,没有了以前的激动。

不知不觉,车队进入了一个小村庄。村子坐落在一座小山的半山腰上,远处望去,苍翠的树木里点缀着一些灰色、红色、黑色,应该是一些房屋。村庄正对着大海,离大海约十多里,因村庄坐落的位置约是海拔50多米,所以,从村庄往大海望去,一览无遗。村庄和大海中间是一片平地,上面长满了松树和齐人深的荒草。荒草的尽头是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海浪一次次拍打在这些石头上,发出巨大的轰鸣声。

车队到达村口的时候,路上不断的拥挤起来,看来到郑玄这边求学的人很多啊。不过,淳于琼想起史书上记载道郑玄处求学,拜在他门下的弟子有数百上千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待得走到村口,淳于老爷子吩咐只载自己和几位小屁孩的车进村,其他的车一律在外面等候。

六辆车慢慢地进得小村庄,只见路旁错落地建着一些房子,房子各种风格都有,显得很有一种味道。

待得快到在村落的最中央时,只见远远望去,有一块用石头铺就的长方形大平台,平台长约二十丈,宽约十丈。平台的北面有一个高约半丈,长宽都是两丈的高台。高台上有一个凉棚,凉棚下面有正北面有一个几案,两边各有两个几案。

正中的几案后面坐着一位年约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正在摇头晃脑地大声说着什么,淳于琼隔得很远,听不到。平台上拥挤地坐着很多学子,最大的看起来有四十多岁,最小的看起来好像才六七岁,淳于琼数了一数,大概有两三百人。

淳于老爷子招呼大家下了车,慢慢地跟着人群徒步向高台走去。淳于琼抬头看了看天空,现在约巳时,现在正是农历八月初,炎热的太阳照得人热气腾腾。

这些坐在平台上的学子似乎已经习惯了有人来到,对围在平台上的人都视而不见,只是将眼睛对着高台上的中年男人。

淳于琼走到了平台边上,只见坐在平台上的学子,个个都是汗流浃背,有些胖胖的学子已经后背都湿透了。淳于琼看着这些在太阳底下爆嗮的学子们,想想自己即将加入到他们的行列,心里就开始寒冷起来。

淳于琼向身边的于禁望了一眼,看着于禁也是一脸无奈的眼神,拍了拍他的肩膀,小声道:“这就是要吃得苦中苦啊!”

于禁点了一下头,朝淳于琼又摇了摇头,长叹了一声。

淳于琼看着于禁的样子,忍不住低笑起来。

淳于琼看着坐在高台上的中年男子似乎说了什么,然后摇了摇手,淳于琼站得比较远,反正听不到声音。只见坐在平台上的学子们欢呼了一声,全部起立站了起来,朝中年男人一鞠躬,然后匆匆忙忙地向路两边的房子跑去。

这时,淳于老爷子才指着高台上的中年男子道:“上面那位就是郑康成先生。”

淳于琼认真地看了看高台上站了起来,正和几位学子相谈甚欢的中年男人。远远望去,只见郑玄身高约八尺,身材有些偏瘦,皮肤黝黑,脸上一脸的大胡子,远远看去,看不出有一点大儒的风范,就像是个普通的农人。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大师。

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曾入太学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最后从马融学古文经。游学归里之后,复客耕东莱,聚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家贫好学,终为大儒。党锢之祸起,遭禁锢,杜门注疏,潜心著述。

郑玄治学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说,遍注群经,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唐贞观年间,列郑玄于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宋代时被追封为高密伯。与晏婴、刘墉并称为“高密三贤”,后人纪念其人建有郑公祠。

“叔祖父,这就是郑康成先生啊,怎么看起来不像啊?”鲍忠摸着脑袋问淳于老爷子。

淳于老爷子吃惊地道:“你以前见过郑康成先生吗?”

鲍忠连连摇头道:“叔祖父,我没有见过啊!”

“那你说不像,为何?”淳于老爷子道。

“我的是说他和我们以前的先生不一样啊,我们以前的先生都是白白的,干干净净的,您看他,黑黑的,衣服也不干净啊!”鲍忠眨着眼睛道。

淳于老爷子拍了拍鲍忠地脑袋,笑呵呵地道:“小子,人不可貌相啊!”

鲍忠没有明白,疑惑地看着淳于琼。

淳于琼笑笑道:“小忠,祖父是说看人不可以看外表。外表好看的人不一定就有才学,外表丑陋的人不一定就没有才学。康成先生常年躬耕,他要靠种田维持生计,所以晒得黑黑的,衣服有点脏也正常啊。你以前的先生,只需要教你们读书识字,不用风吹雨晒,所以可以白白胖胖,干干净净。”

鲍忠举着大拇指道:“还是老大厉害。”

举大拇指是淳于琼教得,现在已经是几个小子的标准手势了。

淳于老爷子拍了拍淳于琼的肩膀,道:“小子,有件事情你错了,郑康成可不是靠种田维持生计啊。”

淳于琼有些迷糊了,史书上记载得很清楚啊,说郑康成当时家里还很贫穷,便“客耕东莱”,一面种田维持生计,一面教授门徒。难道还有隐情吗?

淳于琼问道:“祖父,为何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