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淳于三国
3255100000034

第34章 文字学习法

郑玄、淳于老爷子、国毅等都是人精了,看了鲍韬的表情和眼睛瞟的方向,哪里会不明白鲍韬的意思。

只是大家知道是淳于琼教得后,每个人得心思都不一样:

郑玄更多的是好奇,他想弄明白淳于琼小小年纪是如何做到的,他希望了解后能应用到自己的教育中来。

淳于老爷子则是兴奋,自己的孙子不仅能做得一手好诗文,而且在教育方面也能教出不止一个天才出来,以后的成就不可小瞧啊。要知道在古代,所谓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那是一点都没有错的啊,一个大儒有没有名气,其关键之一就是有多少学生,而且袁绍之所以能够成为东汉末年的霸主之一,和他们家门生故吏满天下是分不开的。淳于老爷子基本上已经在想象家族因为淳于琼而一跃为东汉一流的世家的美景了。他也下定决心,一定要将尽全家之力培养淳于琼。

国渊则是满心震惊和激动,自己的一个好奇,不仅认识了自己父亲的至交好友,这位至交好友可是做过九卿之一的太常的,其门生故吏一定也不少,最重要的是还很重感情。加上,还有一位诗文一流,文武双全,现在又能教育出天才的小才子,而且自己的儿子还认他做老大。基本上不出意外,自己家的未来也是清晰可见的了。

郑玄道:“鲍韬,你不用回答为师了!”

然后转头对淳于琼道:“小才子,可是你教的啊?”

淳于琼知道自己躲不过了,只好硬着头皮,对三位大人一执礼道:“祖父,叔父,先生,他们的文字都是小子教的,让你们笑话了。”

“笑话,我可不敢笑话你啊。能够一下子教出四位小天才,我怎么敢笑话你啊!”郑玄见淳于琼承认了,忙打趣道。

淳于老爷子道:“小子,赶快把你如何做到的,告诉我等。”

淳于老爷子知道这是一个交好郑玄的机会,而且看到淳于琼已经承认是自己教的了,知道淳于琼是准备将自己的方法告诉郑玄了。

“其实也没有什么,我一说大家就会明白,只是大家以前没有关注到而已。”淳于琼解释道。“我以前在家读《论语》时,发现《论语》中很多字是重复的,我就想,如果把这些重复的字都写下来,我是不是能知道自己能认识多少字,所以,我慢慢地把《论语》读完后,发现《论语》总共一万五千九百字,除掉重复的字,总共出现过得字是八百多个,我再加上《春秋》、《礼记》等文中出现的常用字,一起总结了一千四百多个字,我就是拿着一千四百多个字教的他们。我们在来东莱的路上,一路在车上无聊,我就拿这些字让他们做识字比赛,每天规定一定量,背完的有奖励,背不完的有惩罚。慢慢地,大家都认识了一千多字了。”

淳于琼一边说道,一边用眼睛示意典韦、于禁、鲍氏兄弟,让他们配合。他可不希望现在把《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就透露出去,这些不比抄几首后世的诗文,一旦透露了,对自己没有半点好处,想反还会让别人把自己当成妖孽,后果不堪设想。

几个小子自然是配合着淳于琼,连连地点头。这些点头在郑玄等的眼中,自然是以为淳于琼讲的方法就是这样。

听了淳于琼的话,郑玄想了想道:“昔日有许叔重做《说文解字》,成为一代佳话,其《说文解字》定然能够留名千古。今日有淳于琼独创文字教学法,其对学子们习文识字助益极大,不说别的,就是早点识得一千多个字,那么众学子定然能够有更多时间习读更多书籍,掌握更多知识和道理。小才子,请受我一拜。”说着,就恭恭敬敬地向淳于琼拜去。

许慎,字叔重,东汉时期汝南郡召陵县人,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

许慎倾尽毕生精力,从事于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说文解字》是许慎一生最经心之作,前后花费了他半生的心血。由于许慎对文字学做出了不朽贡献,后人尊称他为“字圣”。

因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闻名于世界,所以研究《说文解字》的人,皆称许慎为“许君”,称《说文解字》为“许书”,称传其学为“许学”。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540部又据形系联归并为14大类。字典正文就按这14大类分为14篇,卷末叙目别为一篇,全书共有15篇,其中包括序目1卷。

《说文》之学是根柢之学,它在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词典学以及文化史上都占有显著的地位。

郑玄果然是牛人,只听淳于琼如此一说,就弄清楚了淳于琼的这个方法的好处,相信不久后,他一定能有成系统的方法出现。

淳于琼忙躲开,道:“先生,使不得,这只是小子好玩而已,当不得先生如此大礼。”

郑玄拜完礼后,笑呵呵地对淳于老爷子道:“叔父,还好我没有收你家的小才子为徒,不然就这个文字教学法,就让我做老师的无地自容啊!哈哈哈”

淳于老爷子笑道:“贤侄客气了,哈哈哈!”

郑玄拍拍淳于琼的肩膀道:“小才子,我今天算明白为什么司马微等会与你平辈相交了,今日开始,你我也平辈相交啊。你这个文字教学法,可一定要和我好好沟通沟通,让我能用到教学中,你可不能藏私啊。”

淳于琼有些尴尬地还礼。他下定决心,如果郑玄一定要和他研究如何教人识字的话,那么他就把后世小学老师教课的方式拿出来,当然除了拼音外的组词、造句、阅读段落等。拼音太过于妖孽,拿出来会死人的,所以淳于琼不敢也不想拿出来。

郑玄今天听到了淳于琼的教学方法,心情很好,指着国渊道:“果决兄,想必这是你家小子吧。”

国渊忙执弟子礼道:“小子乐安国渊见过先生,小子今年八岁,与父亲一起来拜见先生,恳请先生允许我入得门下,跟从您学习。小子虽然不识得一千多字,但是小子有一腔热血和毅力,一定不会落后其他几位兄弟太久。”

“好好好,又是一个不服输的小子。你们几个,除了淳于琼小才子外,我都收入门下,往你们能够静下心来,勤学苦练,不负你们父母亲人将你们送到我这里读书的一番心意啊!”郑玄高兴地道。

几个小子听到郑玄同意了收他们为弟子,都欢呼起来。

国毅正要打断他们欢呼,被郑玄摇手阻止了。

几个小子欢呼完后,一起走到郑玄面前,齐齐地跪在郑玄面前,恭恭敬敬地道:“学生拜见老师。”然后给郑玄磕了三个响头。

郑玄没有去阻拦,天地君亲师,接受学生的跪拜,是老师的应得之礼,小子们拜得恭恭敬敬,郑玄受得心安理得。

待小子们磕完头,郑玄忙将大家一一拉起,道:“本老师不喜欢繁文缛节,今天的这一跪拜就算是你们拜完师了,不需要再去另外拜师的礼仪了。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我郑玄的学生,只要你们能努力学习,从现在的小树苗成长为国家的栋梁,就是对为师的最大礼仪了。你们可明白?”

小子们都一执礼,异口同声道:“弟子明白!”

“明白就好,还有,你们要多和琼小才子多多亲近,对你等的成长定然好处多多。我刚才听鲍忠叫琼小才子老大,既然认了老大,就不能吃亏,该拿的要找老大拿,该学的要找老大学,不要客气,这都是你们应该得的。哈哈哈!”郑玄哈哈笑道。

听了郑玄的话,淳于老爷子和国毅也同时哈哈大笑。

几个小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异口同声地道:“谨遵老师之命,我等定不会让老师失望,一定对老大不客气。”

郑玄、淳于老爷子、国毅笑得更大声了。

只剩下淳于琼一个人黑着脸,莫不做声地跟在后面。

“琼小才子,既然你到了东莱,也不能白来,以后我授课时,你就坐在我旁边,与我一起交流沟通,如何?”郑玄止住笑声,道。

“谢谢先生,只是我坐在上面不好吧,我还是坐在下面吧,我还是不够资格的。”淳于琼一施礼道。

“我说你能坐在上面就能,你可是和众多名士平辈而交的啊。甘罗十二岁做宰相,我现在只要你坐我旁边,你有什么好怕得啊。你坐下面后,让我颜面何存啊!”郑玄笑道。

淳于琼看是推脱不过,只能执礼道:“谨遵先生之命!”

“这才对嘛!以后你我也不要先生小才子的叫,我痴长你几岁,你就吃点亏叫我兄长,我就叫你学友。这样我自己也能感觉年轻一些啊。哈哈哈!”郑玄呵呵地笑道。

淳于琼知道不能拒绝,只能点了点头。

“老大,这就是你经常说的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声高吧。”鲍忠不合时宜地声音又飘了过来。

“好一句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声高啊,看来,我今天受益匪浅啊!学友才学果然不俗,随口一句就值得我辈好好体味啊!”郑玄摸了摸自己的大胡子,满意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