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耽美重生变成男孩
32554700000035

第35章 三十六、期望和失望真的是对好兄弟

三十六、期望和失望真的是对好兄弟

主屋子就一土炕再放上梳妆柜子就没多少地方可以走动。

白老爹洗着脚就着油灯看画,白赵氏收拾丈夫次日要穿的衣服。

再把棉被铺好,拿布巾等着夫君。

白老爹看画甚是欢喜,“志儿是长大了!”

白赵氏收拾房间,坐到夫君旁说:“可不是!成亲了,比以前更成稳了罢。”白赵氏靠着夫君笑笑,“听说这还是第一批,后面还有一批特大的连年礼都上路了!这余家的姑娘真不错。”

“书信跑在前头,货物走得慢倒也不出奇。十一月就会大雪封路,你让小白注意些莫他们滞留在回京路上。”

“他们又不是走走停停的马帮,你明天去见见那痴子,小白想让他把我们几个也加上去,说是全家福什么的。全家福还真是没听说过。”白赵氏笑得很幸福、很满足。

白老爹把脚抬起来让白赵氏给擦水。“多给小白补补,瘦了。”叹息一声。

小孩儿当大人用能不瘦下去吗!

白赵氏也叹息,不这样还有什么办法,都是为了生活。

“后面的时间可能要带那些小子去剿匪,家里的事情你就多看着些。”白老爹抱着媳妇躺下去。

剿匪剿匪那有那么好剿!在这山穷水尽地方的山匪都是些悍匪,白赵氏现在不仅要担心小的还要想着老的。拍拍身下的说:“尽管去,家里有我看着,不行还有二鬼看着。”

白老爹暗中带队离开去剿匪顺路送城护子离开,白桂有了新朋友就放弃对城护子的不舍。

“红、绿、蓝这三种是三原色,至于什么是三原色你不要管这是我的说法。”白桂对齐冬说,但也截住了罗扶的提问。

罗扶也不急着问,听下去自会有答案。

“我们现在拿红+绿=黄;绿+蓝=青;红+蓝=品红;红+绿+蓝=白这里所写的颜色都是颜色的叠加。随着它们叠加比例的不同,则产生不同的色彩”白桂拿着自制的调色板调色给齐冬看,也把一些难找的颜色调出来给他看看。

这里的颜料都是天然的色料,没有什么是人工制作出来的色彩。丰富的色彩有一百多种,常用的有三十六种,可这里的颜色还不到十二种,白桂为了丰富哥哥的色彩色调很早就和哥哥玩着调配出色彩来。

这也是哥哥的画被赞誉的原因。

还好齐冬不是爱说话的人,白桂说什么就信什么,跟着做什么。

至于齐冬对生活的呆板白桂觉得是正常的,你不看地球的呆板天才有多少?有时候专才比通才好十倍,只要给专才提供他研究的所有条件就不怕人会离开,亦或是闹出什么幺蛾子。

罗扶在一边越看越有趣,有所感悟就自己也动手玩玩,玩出心得了就让手下记录下来发给家里的染布坊。

对于光明正大偷师的某人白桂也没法,谁叫有求于人呢?还需要罗扶在西北这边的商帮帮忙带路认识黑沙部落的大头人。

短短两天的提示已经让齐冬打开了艺术新的大门,这两天都神采奕奕。在院门口观望的马娘很是激动。

齐冬自己去练习,白桂坐在一边休息问罗扶:“你的人什么时候到?这都四天了。”

“冬天路不好走,我们还要回这过年的。”白桂有些抱怨。

罗扶没打算理他,思虑泉涌的写信告诉布坊的人怎么调出新的颜色出来。“在这边也有一染布坊,你要什么颜色的布?”

什么颜色的布?这里什么颜色最多?黄土色、灰绿色还有淡棕色。

白桂又拿起颜料调和很快就找到自己想要的颜色,“就要这三种颜色,时间要快,让他们多试验几遍,要是实在不行就等我从那边回来再说。你什么时候回去?”白桂偏头问罗扶。

把信吹干折好封好,递给护卫,“送到江州去。”

喝口茶笑着对白桂说:“为什么要走?”

“额,你不怕老巢被人撬吗?”

罗扶蔑视白桂:“你以为他们都是死的吗?”

白桂瘪瘪嘴,不就是几个忠心的人嘛!多给我几年我也有。

“不回就不回,方正这里没有你住的地方。天寒地冻的有什么好。”白桂越说越小声。

大福子在外面拱手,白桂走出去。

“少爷,老家来的东西到了,有好几样是大鬼师父送过来的。或许就是您需要的,小的不敢拿到这边来。”

白桂颔首,“拿到铺子那边去,派人守着,稍候就到。”

大福子转身离开,白桂回主屋跟老娘和张嬷嬷说一声,带着福子就离开。

罗扶见着不为所动,拿起自己的书重新看起来。齐冬感觉到那个人不在了抬头看看,见白桂已经走出院门口,拿着笔跟过去。

白桂后面跟着福子、玲玲和七八个侍卫,加上福子、玲玲的两个召唤和齐冬马娘,加起来就有十四人,浩浩荡荡的一群能不被注意都难。

认识的不认识的都跟节镇使家的公子、街道的设计者、石砖的发明人打招呼,似乎能和这好公子说上话是件好事。

“白当家的,白瓜吃不?”

这明显是跟余家人过来的人。

“二少爷好。”“二少爷好。”“二少爷好。”

这肯定是老家过来的人了。不说老家的人可真多!

“公子好!”

中气十足啊!西北人的嗓门真大。

“公子吃个瓜。”一健壮的妇人塞一瓜给白桂就跑,很快就被不见了。

西北的妇人可真大胆!光明正大的吃豆腐。白桂动动被摸的手,囧囧的笑笑。

路上不管是中原来到还是黑石的姑奶奶们,大胆的偷偷的张望这含着金钥匙的节镇使家的本镇最富有的公子哥。

被火辣辣的盯着白桂甚是享受,不过也不敢过去得瑟,要维持这对每个人都友好的形象。

招摇过市来到明记总部,三进的砖房子,一连三个铺面,黑石镇最大的杂货铺,全是南方货少数当地的特产。

进入后堂,有许多人在后门进进出出,后院的空地上堆满了布包,大大小小的全等主人来拆卸。

大福子把物件按类别的分好,“少爷这有种子、果铺、干菜、农作物样品和一些地方特产。其中农作物样品最多;其次是种子,大概有三百多种。这是账册。”

白桂拿过账册,“先把农作物样品和种子一件件的排好,等着拆包。”

“小的明白。”

白桂拿着账册一个个的小心看下去看看有没有熟悉的东西,有没有适合西北这高温半干旱地区种植的。

很多都是地方名,官名的不多,看了两页纸还是没有找到有用的。白桂喝口水站起来,“把前两页的种子和物品拿出来看看。”

一一研究过去还是没有找到认识的,“把这些地方的特产都找出来。把种在旱地的作物先找出来。”

三个时辰过去了,白桂有些失望,费钱费人在全国收罗,找到的没有一样是认识的。虽然有几种是适合在西北种的,但还是不能冲淡白桂心里面的失落。

农耕文明里边能吃饱饭的只有十分之一,每当在田头边见到孩子的父母亲偷偷的把自己干粗窝窝头带回家,或是半人大的小伙把自己口粮省下来,白桂都有一丝丝的……

对于这里的人来说这都是常事,但对于一个来自于解决温饱问题即将进入小康水平的孤魂来说,这真的很令人……

想着要为他们尽一丝的帮助,没有多大的雄愿,只为他们增加粮食的来源,只要肯下力气就会有得吃。

“这几样蔬菜送到暖房去,给他们学着种。去信让他们连种子和农人进京城给大少爷。”

白桂直接跑到那堆作物样品去翻看。稻谷、粟、小豆、麦、大豆、不知名的干蔬菜、不知名的经济作物等等,长长的、短短的、圆圆的都有。

白桂打开一坛子,酸酸的,尝尝。嗯,白桂眯着眼睛皱起眉头,“酸……这是什么?”

大福子见少爷的眉头的忧愁淡了,赶紧翻账册说:“这是青果子,长于庆州省,喜温湿长于春季,收于夏季,味甘酸。无毒,是一种野果子,未命名。”

命名这回事白桂最喜欢做了,“那就叫柠檬,去信让他们找地方种植,明年夏天就会用上。”

有冰有奶有柠檬,柠檬水、柠檬茶什么的还缺什么!这样冰铺子生意就更大了。

柠檬还可以做什么呢?还可以做菜啊!柠檬鱼、柠檬鸭什么的大胆的尝试,终有人喜欢的。

“现在要他们找吗?”大福子在账本上打个勾。

现在刚刚十月,秋老虎还在,做菜可以。

“要,让他们都送到京城的酒楼去,让厨子放进闷菜里面去。还要给大少夫人让大少夫人研究研究。这些送回院子,给夫人。”白桂再沾些尝尝,想着回去就用水泡来喝。

“把坛子装的都拿过来给我看看。”白桂对着坛子里抱着大大的期望。

但坛子不多两三个,后面的也没什么好的,都是些味道好的腌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