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谈到教师时说:“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教师肩负着为社会培育接班人的任务,他们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教育活动中,还是在交际场合,均须讲究礼仪,做文明交往的使者。礼仪是一种文化,它构成了人的形象的重要侧面,是其外在形象、内在气质的表现。教师的为人师表的风采和气度就在那一笑一颦,一字一句,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了。
教师的礼貌用语
礼貌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是由一个人的语言反映出来的。“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您对别人有礼貌,别人才会对您有礼貌,故与他人交谈时,要清除语言中的杂质,注意避讳的言词,要多用礼貌的语言,如“请问”“对不起”“谢谢”“再见”。不论是接受邀请做演讲,还是给自己的学生上课,无论是正式场合还是偶遇学生,都应该使用这些文明礼貌的用语。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楷模,教师的言行举止,将对学生起到示范和表率作用。因此,要做一名光荣的、受人尊敬的教师,首先要注意细节处的文明礼貌。
1.教师常用礼貌用语“请”“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在学生礼貌地对自己问好、道别时,教师也应认真地微笑回礼,即使是让学生帮忙做点小事也别忘记说“请”,做完事后要记得说一句“谢谢”。
2.教师文明用语
对待学生:
(1)同学们好;
(2)希望你继续努力;
(3)不懂请来问老师;
(4)让老师来帮助你。
对待家长:
(1)教育学生是我们老师的责任;
(2)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3)让我们来商量一下,怎样教育好孩子。
对待同事:
(1)我有一个问题,您有时间帮我看看行吗;
(2)您看这么做行不行;
(3)多亏了您的帮忙,谢谢了。
3.教师使用礼貌用语的原则
声音优美、表达恰当、言简意赅、表情自然、举止文雅。
教师对学生的称呼
我国是礼仪之邦,人际交往中更是讲究礼貌友好,崇尚君子之交。师生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部分,同样应遵守这些原则。而称呼作为师生交往的起点,不仅表达的是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反映出了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修养,正确的称呼有利于教师树立良好的形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礼貌得体的称呼语可以激发和控制学生的情绪,沟通师生的感情,融洽师生关系,进而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1.要真诚地叫响学生的名字。喊名也是一门学问,适当的称呼,可以加深师生的感情,成为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润滑剂。用清晰的声音呼唤学生的名字,代表着你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地位,代表着你对他们的尊重。
2.切忌称呼学生的昵称或绰号。昵称虽然有助于人际关系的深化,但在课堂这一特殊场合会产生反向作用。太过亲昵则会有厚此薄彼的嫌疑,因为这会造成被叫昵称的学生产生某种优越感,从而削弱其守纪自觉性。在公共场合,绰号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会影响教师形象,降低教师威信,所以此时更不宜叫学生的绰号。
3.忘记学生姓名时的补救方法。在师生交往中忘记或叫错学生的名字是每一位老师都难以避免的事,但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影响师生交往的正常进行。这时位置称谓法可以帮助教师避免这种尴尬的场面,具体做法是当记不准学生姓名时,可以用其所在的位置来代替他的姓名以回避叫错的尴尬,如:请靠窗的这位男同学回答问题好吗?
教师语言礼仪
教师语言表达礼仪
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离不开语言表达。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表达语言时更要讲究礼仪规范。
1.准确的表达。学校设置的每一门课程都是一门科学,有其内在严谨的逻辑性和科学性。教师在教授时不应使该学科庸俗化,而应严格遵循学科的要求。
2.适当的音量。讲课不用像喊口号那样使人震耳欲聋。但是声音又不宜太低,因为太低很难听清,会影响教学效果。
3.言简意赅。讲课要抓中心,不说废话和多余的话,给学生干净利索的感觉。
4.上课可以适时讲一些风趣幽默的小笑话、小故事,这种颇有妙趣的横来之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 教师应自觉培养自己的素质和修养,慎重对待自己的每句话每个用词,讲究语言的艺术性,遵守语言的规范性,掌握语言的使用方法,从而做到语言美,充分发挥语言的作用。
1.语言柔和动听
语言的生动效果常常来自于语言自身的千变万化。语音变化主要是声调、语调、语速和音量。如果有技巧地控制这几个要素的变化,会使语言增光添彩,产生独特的魅力。通常情形下,要根据地点、场合以及人数的多少来决定如何控制音量。在不同的场合应当使用不同的语速。在课堂上或与同学课下交流时,速度可以表达一定情感,速度适中可以给人留下稳重可靠的印象。
2.语调恰当、富有节奏
随着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不仅自己的语调要进行恰当的改变,同时还要保持语言的清楚明白。说话时要综合把握,形成波澜起伏、抑扬顿挫的和谐美,以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没有起伏变化的语言,始终就是一个频率、一个声调,往往会给人一种就像在喝一杯淡而无味的白开水的感觉,很快就觉得没意思。为此,讲课时语调应时起时伏,有急有缓,抑扬顿挫,让学生感到生动有趣,避免过于呆板的音调。
3.发音纯正、语句流畅
讲课时应尽量避免口吃、咬舌或含糊不清的毛玻建议口齿不清者可以放慢讲课的速度,因为操之过急往往会使口齿不清的毛病更明显。另外,无论音量大还是小,都必须注意语言要清晰有力,发音标准饱满。
4.语言清晰、明白,应注意的事项
要使语言清晰、明白,要注意:不要随便省略主语;切忌词不达意;注意文言词和方言词的使用和语言的顺序;同时还要注意语句的衔接,使语言相连贯通,严丝合缝。
案例:
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一次在田间小路上与自己的政敌相对而行,狭路相逢,对方抬起头,抱着双手站在田埂中间傲慢地说:“我从来不给傻瓜让路1歌德朝田埂一侧站了站,向对方彬彬有礼地说:“我倒是恰恰相反1
教师课堂语言禁忌
忌“一言堂”
所有的交流无一不是从对话开始的,有对话才有交流,有交流才能产生情感。课堂是师生双边活动的场所,不是教师独领风骚的舞台。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做的不仅是授课,更要据此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从而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的学习思路;摸索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排除思想顾虑与同学讨论交流。教师在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后,要及时评价,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使他们能围绕学习内容,有滔滔不绝的话题,并产生取之不尽的灵感和创造力。因为,教师睿智的评价、点评,不仅有利于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也有利于师生之间心与心的碰撞和感情距离的缩校
忌狭隘偏激
宽容如同江南春夜中的一丝细雨,又如塞北寒冬里的一块火炭。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每个学生由于他们受教育的环境和认知水平不一致,因此,他们对问题的处理方式对事物的观点也是有差异的。面对这些“差异”,教师若是声色俱厉地处理,缺少“春夜里的细雨,寒冬里的火炭”般的态度,学生就会对老师敬而远之,慢慢地在学习中越来越沉默,越来越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以,教师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划定学生的答案,应鼓励学生对问题有个性化的理解,教师更不应该对学生的答案持否定态度。更为可取的做法是:面对学生认识的偏差、观念的多样化、思想的碰撞,教师要怀着充分的耐心和宽容,让他们分别表明自己的立尝阐述自己的理由。当学生正在发言时,急切地打断他们,或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或代替学生过早地下结论,以上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因为那样就会给学生留下狭隘偏激的印象,久而久之师生之间就会缺乏交流,成为老师的一言堂。教师只有宽容大度,才能使学生长知识,自己得人心。
忌自我炫耀
教师既然先于学生步入社会,相比自己的学生而言,肯定有很多值得自豪和骄傲的地方。如果教师为了启发学生努力学习而适当地拿自己现身说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如果经常用自己的亮点来反衬学生,就难免会给学生留下自我炫耀的印象,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情绪。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人格。他们既有强烈的表现自我的欲望,又有被发现、被认可、被赞赏的内在心理需求。教师在课堂上轻视学生的反应、无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只顾自己进入自我陶醉状态的做法,肯定会产生不好的效果。明智的做法是:教师运用激情、趣味横生的手段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以高度的热情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状态中去,并引导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自由展示、自由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要及时给予诚恳的认同和赞扬,并且要赞扬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最细小的进步,甚至是每一次进步。这样学生自然就会产生一种被特别关注、受重视的感觉,他们会越来越有信心参加学习活动。如果教师只顾滔滔不绝地展示和表达自己的理解或感受,学生就会觉得自己只是课堂上的观众甚至是场外观众,而不是课堂上的主角。所以教师要想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出师、生、文本三情共振的激情氛围,就要通过合理方式表扬和赞赏学生,使学生有被老师尊重和关心的体验。
忌挖苦谩骂
教师的授课态度要端正认真。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谈吐文雅大方,口气和蔼可亲,绝对不能讽刺、挖苦、谩骂学生,更要从源头上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出现。
忌孤傲清高
与每个同学谈话时,都要有大方、爽朗的形象和态度,不要孤傲清高,使学生产生难以亲近的距离感;当学生有优于自己的地方时,应心悦诚服,对学生发自内心地进行赞扬,不要出言不逊,那将有损您的风度;向别人介绍自己时,态度要真诚,要谦虚、求实,不要自吹自擂,以免别人对您产生不好的第一印象。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应温文尔雅、持重沉稳。萨迪说:“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