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为师立教,首先是指教师能够被教育岗位所接纳并胜任这一项工作。这一点实质上说的是当教师够不够资格的问题。其次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各种教育影响,能够在学生中得以确立,即被学生信得过并且接受,内化为自身品德。这一点实质上说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有没有效的问题。当教师够不够资格?对学生的教育有没有效?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能不能做到廉洁。为师不廉,就没有资格当教师,即使当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也很难产生什么效果。因为,为师不廉,就失去了立教的根本。教师的工作虽然光荣,但也极其复杂艰苦。这不仅需要教师有肯于吃苦、甘愿奉献的精神,也需要教师在物欲和利益面前有不坠青云之志。廉洁是教师道之所立的根本前提。所谓师道,说到底就是做人之道,为真为善为美之道。“道者,教之本也。”教师为师立教必须遵循做人之“道”。树立高尚的教师道德风尚,一则“民知敬学”,二则“师道立则善人多,善人多则天下治。”可见师道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为师之道,重在德行人品及修养。为师执教要保持师道的高尚和纯洁,清廉自守,廉洁从教。廉洁所持,道之所存。道之所存,师教则立。
廉洁公正是社会择师的首要人格条件
教育的产生、发展是由于社会的需要,并受社会所制约。而社会的发展,总是要求教育教出的人不仅能促进物质文明的提高,还能促进精神文明不断进步。这些人离不开教师来培养。因此,任何社会为培养人而选择教师时,不仅注重学识才能,而且更加注重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仁德。德性劣败者,不能为人师。社会不仅这样选择教师,而且一贯地这样要求教师,监督教师。察之师德败坏,诛而逐之,甚而处之,这是由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教师作为培养人的专门工作者,其品德操行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性和对学生的熏染性。教师的品德操行除了仁爱、真诚,还包括公正廉洁,在历代社会的发展中,为师不廉,就是品行不端,品行不端,何以匡正人伦?所以,廉洁公正是社会择师的首要人格条件。
不廉洁是污染社会的毒素,它侵蚀社会健康肌体,败坏社会纲纪。为人不廉,人格不洁;为官不廉,不会有社会公正;为师不廉,不仅人格不洁,没有公正,而且会消磨学子廉耻之心,后生无廉耻,社会何以为继!因此,社会择师的首要条件是能在物欲面前节持操守,有不坠青云之志。好的品德要靠有良好品德的人来培养,廉耻之心要靠廉洁之举来熏陶。廉洁公正才有担任人师的资格,为师不廉就不能当教师。
廉洁公正是为师立教的根本
立教要求教师忠实于教育岗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教书育人。教师劳动是一种示范性劳动,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示范是教师人格的示范。要知道,学生总有各种方法知道老师说的话做的事,继而流传开来,所以当老师的更要谨言慎行,不要以为学生注意不到自己,就可以大而化之,这样很可能使你的学生对你产生不信任感,继而不愿接受你所传达的知识与道理。因此,为师立教当看重养德修身、为人师表,特别是廉洁方面,这是为师立教的根本。这主要是因为:
1.只有廉洁,教师的人格才具有可信性。人格具有多种含义,这里所说的教师人格当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人格,指的是道德伦理层面上教师之所以为人或者更进一步说为人的资格。它是对教师在社会工作和生活中道德尊严、做人资格和为人道德品质的总称。学生是否在道德上,为人上信赖他的老师是教师人格的评判标准,而正是这种学生对老师的信赖程度或者说教师人格可信度,是一切教育工作得以有效展开的前提。从这一意义上说,教师的人格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其教育力量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无法代替的。教师良好的人格着重表现在廉洁方面,只有老师廉洁公正,学生才会对其产生人格上的信赖感,继而乐于听从其教诲,现实中许多优秀教师的事迹都说明了这一点。相反,为师不廉,他们的人格及他们所进行的教育难以产生可信性,甚至被学生看不起。现实中有许多事实提示我们:只有一个廉洁公正、自律甚严的教师,其人格才具有可信性,才能为社会培育出才德兼备的优秀人才。
2.只有廉洁,教师才具有道德上的感召力。所谓教书育人,说明作为一名老师,不仅要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情操。学生心灵的塑造和陶冶,需要教师言行一致并且体现出真、善、美的情操,这其中也包括廉洁从教、公正清廉的品格。只有如此方才能在为师执教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没有公正清明、廉洁从教的品格,执教育人就不具有道德感召力。洁身自好而一清二白,一清二白则事无不可对人言,事无不可对人言则君子坦荡荡,而至诚君子自然而然地令人产生心向往之的敬服感。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一生执教,持廉守节,他自谓:“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这种高尚的人格具有很强的道德感召力,为学子所敬重仿效,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成为了一座垂范后人的丰碑。廉洁执教所产生的道德感召力,能深刻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能敬佩这种高尚的品格并默默地进行着思想和行为的自我策励、自我修养。可见,廉洁公正是为师立教富有道德感召力的首要前提和重要条件。
3.只有廉洁,教师才能保持教育公正性。教育公正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所有教学活动中的相关人员。其中,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每个学生,是教育公正最基本的要求。坚持教育公正性,不仅是当代世界教育民主化、人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由我国当代教育改革和目标所决定的。我国当代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施行素质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它要求教师要面对全体学生,要使学生得到各个方面的进步,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全面发展,而不公正是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的。另外,在教育中,差异化在个体中是普遍存在的。这也要求教师既要做到一视同仁又要做到因材施教。实现教育的公正性,教师是关键。教师若没有公正执教的品格,则很难保证教育的公正性。执教公正与廉洁从教是密切联系的,不廉则不正,廉洁从教是保持教育公正的前提。也就是说,要做到教育公正,首先要从廉洁开始。许多事实也表明,为师不廉就会在对待学生上失之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