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生命因享受教育而精彩
32626500000013

第13章 制度建设的三个阶段

张萍:教师是被评价的主体,也理所应该是制度建构的主体。而我们很多情况下,往往是由部分干部闭门造车,结果制度出台后,由于教师不理解制度建设的初衷,造成了很多逆反心理甚至是摩擦。有一次我出差回来,几位班主任找我谈对班主任评价的意见。正是与他们的交流使我豁然开朗。我那天用了几个最流行的“俗语”谈了我对制度建设的看法,一是“雾里看花”,二是“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三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谓“雾里看花”是指制度建构的初期,干部根据管理经验形成新制度,虽然几经推敲,组织教师参与设计,但是由于缺乏切身体验,对制度是否完善还停留在“雾里看花”的阶段,这时最重要的是大家的讨论、建议。正如国外有一句话“恶法胜于无法”,所以一旦教代会通过,一旦制度正式出台,即使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性,在制度执行阶段,就要不折不扣地按照制度执行,这就是所谓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但每一年学校还要根据教师的体验,及时搜集反馈意见,听取建议,通过不断体验、改进的思维碰撞过程,实现教师发展愿景同学校发展目标的不断沟通,在保证评价制度连续性的基础上,围绕学校办学目标和经营理念不断地改进,促使学校评价制度的不断完善,充分体现出评价制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本质特征,最终实现促进学校同教师“双赢”发展的目的。那次交流,班主任老师心悦诚服地走了。下午校会上我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宣讲,鼓励大家参与到制度的建构过程中来,理性地、公正地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同时提醒我们的干部一定要真诚地听取老师们的意见,不能敷衍了事,走走过场,否则一旦老师们产生“一场游戏一场梦”的感叹,制度的可信度、权威性就会消失殆尽。

几天之后,在学校网站上,一名年轻教师以“商鞅变法”为例,谈了对这件事的看法:

商鞅的这种做法无疑有杀一儆百之嫌,目的是要求百姓“奉而行之”,但也并非没有可取之处,这让我想到了我们学校。正如校长所言,当新制度、新规定还在它的完善期时,我们要集思广益,尽可能把它向着尽善尽美的方向修改,这时你提意见,大家热烈欢迎。一旦最终定稿并出台了,我们就要不折不扣地遵守、执行,不必“梗”,也不必“媚”。商鞅眼中的“良民”,是没有任何发言权、无条件执行法令的愚民。如果我们学校也评选“良民”的话,我想应该是该提意见时直言不讳,一旦规定出台后,就依其执行的人。在下才疏学浅,行之有效的建议虽然提不出来,但“遵纪守法”是一点儿问题也没有,且算半个“良民”吧,嘿嘿。

陶继新:“无规矩不成方圆”,这是古来之理。其实,制度一旦形成,就应当维护它的权威性。对制度的蔑视,带来的只能是混乱。但是,中国人对于制度多不敬畏,认为那只是一种文本表述而已。所以,教师对于学校制度,有“雾里看花”之嫌,当在预料之中。但是,“雾里看花”往往看不清真伪,甚至可能看错。可真正的“花”却并没有改变。制度亦然。对制度看之不准,就要受到制度的惩罚。这个时候,学校领导不能权变与通融,不然,制度就不再发挥它的作用。所以,即使有些制度未必特别合理,甚至有的完全错了,也必须依“法”而行。所以,就有了您所说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之说。不过,凡事都有其两面性,教师感到制度铁面无私,甚至受到伤害之后,再行制定制度的时候,就不会再“雾里看花”,而是在“阳光”下看,而且还要一丝不苟地研究。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也。可是,即使认为已经相当不错的制度,在以后的实践中,由于种种情况的变化,还会出现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于是,就有了您所说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特征。关键是,通过这些阶段,你们教师的制度意识增强了,他们成了制度建设的主体。正是亲自参与制度的制定,他们在执行的时候,才有了更大的心理认可度,才有了对制度的自觉维护意识与行动。所以,它有了“良民”造法的特点,也有了“良民”遵法的自然。同时,这也是一次民主意识的升华过程。全体教师参与制度的制定,产生的制度必然是一个民主之法,而不是校长或几个学校领导的集中意志。看来,您是一个真正的“良民”,不然,就不会让全校的“良民”一起造“法”了。

张萍:谢谢陶老师,您的评论总这么入木三分。大家有了参与的初衷,如何用有效的方式让老师们参与到制度建构的过程中来呢?在学校中,我们积极倡导“建设性思维方式”,正如翔宇教育集团卢志文校长所倡导的“批判抱怨、包容意见、鼓励建议”,努力培养教师发现问题,寻求根由,解决问题,不断完善的良性思维方式。有一年的学校领导班子培训,我们尝试让我们的干部去做一份试卷。在这份试卷中,有这样两个问题,你认为学校最大的问题是什么?能否为学校领导支一招?你认为你所负责的部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你的解决对策是什么?同时还有“实战演习题”,提出一些具体问题引导干部根据学校制度进行处理。这样不仅仅引导我们的干部自我反思,不断改善,形成用制度去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而且也使学校有机会聆听干部的心声,集思广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校还尝试实施了一年一度的金苹果、金点子评奖活动。将教师们仅限于私下议论的话题引导为公开的纳言献计,从“问题发现、原因分析、解决对策”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引导教师形成建设性的思维方式,由堵变疏,广纳善言,消除与教职工之间的心理距离,倡导和实行校内民主。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旦有这么多心系附小的“诸葛亮”在为附小的发展献计献策,“众人拾柴火焰高”,学校教育成功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陶继新:您让干部做试卷和“实战演习题”,不是为难他们,而是让他们为学校献计献策,让他们也站在校长的位置上,思考学校发展的大问题。这些问题,在他们看来,原本系校长之事,与他们风马牛不相及,只要做好自己分内工作就称得上尽心尽职了。如此而为,让他们感到意外,也让他们感到来自校长的信任,但同时也就有了压力。自己的计谋,是不是真正具有价值?所以,做题与演习的时候,都会全力而为。大家的策略未必全然有用,但其中定然有些是有价值的。更重要的是,这可以让干部们站在全局思考问题,这样,再做工作的时候,就不会只为分内之事思考问题,而是胸有全局。当更多的干部将本分工作与全局工作联系起来的时候,就有了一种心理聚合的领导力,也就有了学校发展的长远动力。

张萍:2010年寒假前,按照济南市教育局的文件,要在放假前将学校的岗位竞聘工作全部完成。这可是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大事呀!附小的老师们会不会因为都知道我要调离,失去了校长原有的权威性而人心浮动?一连好几天,我辗转反侧。但是您知道我的性格,既然要做肯定要做好。经过很长时间的反复酝酿,领导小组充分研究,考虑到了所有类别老师的切身利益,七易其稿,方案隆重出台。那天在宣读方案前我和老师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结合学校出现的一些不好的苗头,坦言了我的担忧,分析了学校的现状。没想到,附小的教师表现出的理性、理解与坦诚让我至今难忘。方案全票通过,在别的学校、在外人看来、在我心中一直担忧的如此棘手的岗位竞聘工作竟在一天半全部完成。

陶继新:当时听到您在从附小走前还要进行岗位竞聘工作,开始我都有点担心。可是,随后我又释然了。您说我在想什么?我想,您在附小六年的最大收获是什么?是学校文化,是教师之心。您的思想与文化,已经渗透到了教师的心里,已经融化到了他们的血液里。您不是说过吗?他们都和您一个腔调了。这个“腔调”往里看,就是思想,就是感情,就是欣赏。所以,他们知道,您走前的这次艰巨的工作,绝非为了一己之利,而是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他们的未来,所以,教职工代表全部投了赞成票。他们是对这个方案的认可,也是对您张萍的认可。这是您一个难画的句号,竟然被您画得如此圆满,如此漂亮!我想,这是您任附小校长期间留给学校的最后一个精彩,也是您为自己送了一份最为珍贵的春节贺礼。

张萍:放假了,学校里静悄悄的,置身于这片美丽的静寂中,想到附小教师在这种大事面前所表现出的淡定与从容,想到六年前我初到附小时的喧嚣与浮躁,我感到从未有过的笃定与欣慰。正如我前面所说,学校制度建设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一种文化建设。当学校与老师之间产生了一份非常难得的信赖(不止一位老师对我说,张校长,我知道你们已经为我们充分考虑了,即使评不上,我们也理解),当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对制度有一种由衷的敬畏的时候,什么样的问题不能在公正、公开、公平的基础上解决呢?

陶继新:公正、公开、公平是您在附小的立身之本,也是一切难题迎刃而解的必备品质。没有公正,群体就会心生不平之气,所谓的领导力就无从谈起。所以,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没有公开,即使公正,也会让教师心生疑虑;如果再有某些隐私或不可告人的目的,就更会蔓延成群体的怀疑情绪。疑则不信,不信则威信不再。而没有群体威信的校长,必然与大家貌合神离,有时甚至还会形成群体与领导对峙的僵局,所谓的学校发展,就会成为一纸空谈。有了公平,即使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也可以让人心平气和,而不会“怒发冲冠”。儒家认为“和为贵”,心平则是和的基础。

张萍:其实,要达到这样一种境界真的不容易,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呀!在这里我特别要说一说在我们学校中的这样一些老师,他们是在这几年一轮轮人事制度改革中曾经经历了失败的老师。人事制度改革是大势所趋,是学校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由于各种各样主观和客观的原因,他们在改革中受到了冲击。我曾经在烈日下看到一位曾经的中层干部因为多年的工作习惯使然,看到学校的汽车漏油,下意识地要向前处理,然而突然意识到什么而停步,神情黯然;我曾经在冬日的夜晚送走一位刚刚与我交谈的女老师,想到她要在这漆黑阴冷的夜晚独自乘车,心情该是如何凄凉,不由坐在办公室里潸然泪下……然而我是校长,感情永远要服从理性,我不应该也不可能违背学校制度去帮助他们,所以我虽然难过,但没有歉意。作为校长,我更多的是真诚地感谢,因为几年来,他们独自承受了,理解了,接受了,消化了,虽然有些怨言,但仍然在另外的岗位上认真地努力着,进取着,为学校的发展,为孩子们的进步,更为自己的职业尊严!在全票通过中也有他们的一票,在一天半全部完成岗位竞聘的过程中也有他们的支持,在学校一个个耀眼的荣誉中也有他们的一份贡献。我能理解这一票、这一份支持、这一份贡献,有多么不容易呀。

陶继新:读您的文字时,我的眼睛也湿润了。那个突然停步、神情黯然的竞聘失败者,也想在原有的位置上继续工作,可是,他被淘汰了!他的心里,一定会有无限的痛苦,然而,他没有太多的怨气。因为公正、公开、公平,因为这是全体教师的抉择。所以,他接受了。不过,从其一生的发展考虑,未必是什么坏事。我发现,失败对于一个人来说,有时候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关键是不能由此一蹶不振,而是奋起直追。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他不会消极,而是更多地省检自身,更好地工作,争取在下一轮的竞聘中东山再起。所以,竞聘尽管有点残酷,可是,它又是推动人生命成长的动力,也是学校永葆活力的一个助燃剂。所以,作为一校之长,重感情,也要重理性;看当下,也要看未来。因此,您没有歉意,因为您的路没有走错,您是为了学校发展,甚至也是为了这些竞聘失败者的成长。令人高兴的是,您的心路历程,全校教师几乎看得一清二楚。所以,他们理解您、关心您、支持您。做到这些,才真是不容易呢!

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