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生命因享受教育而精彩
32626500000025

第25章 教师管理的“轻装前进”

张萍:2003年,离开六里山小学,来到济师附小。回顾在六里山的两年时间,我很是自豪,因为我使一所薄弱学校有了很大的提升,我使一批老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然而有一次一位老师对我说,张校长,我非常感谢你,因为这两年我的业务水平提高很快,但是有时候我也有些恨你,因为这两年我因为工作,照顾孩子不够,对孩子、对家庭有很大的愧疚……这是作为校长,我第一次听到老师这样真诚地无所顾忌地谈出心里话。我一直非常感谢她,正是她促使我第一次静下心来去反思那段舍家撇业、几乎没有业余爱好的青春岁月,去分析那段和老师们共同度过的如火如荼、废寝忘食的奋斗历程。作为教育管理者如何处理好自己的职业观与个人背景、思想境界差异巨大的教师们心存的职业观的关系,如何把握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如何与教师达成认识上的共识,如何实现工作幸福与家庭、个人幸福的共同提升等等问题,苦苦纠结在我的内心……

陶继新:您在六里山小学当校长的时候,我去采访过你们的教师,感到他们有着很强的事业心,而且有着乐此不疲的工作热情。可是,为什么有的教师还要“恨”您呢?一是因为这个“恨”不是真恨,不然就不会告诉您而埋在心里了;二是在教师为学校发展尽力的同时,还要使家庭幸福,自己幸福。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的发展,因为没有家庭幸福的发展,是一种畸形的发展。

张萍:是的,我坚信并珍惜和老师们建立起的这份难得的信赖。正是这份信赖、这些问题的纠结和思考后的一个个顿悟,促使了“尊重为本,享受教育”的办学理念的生成,同时也使这个理念成为促进教师发展过程中我所恪守的原则与积极的追求。

张萍:记得我曾经在《现代教育导报》发表过一篇文章《教师管理呼唤“轻装前进”》,陈述了我当时的一些思考。我认为,我们的学校管理之所以辛苦,就是我们力图将所有教师都当作“教育家”去培养,去要求。殊不知,“教育家”只可以当教师们学习的榜样,但绝不能当衡量普通教师的“标尺”。

高不可及的期望必然并生苛责,而长时间的苛责必然会引发教师的厌烦与应付,“拔苗助长”式的指令性管理方式只能得到表面的顺从和操作层面的敷衍。久而久之,当教师只会完成任务时,就会衍生对学校、对学生的不负责任。而这种发自内心的厌烦则导致了大面积的职业倦怠与职业规范的整体走失。当这些“虚幻的荣誉”成为教师精神上的枷锁,成为那些“趋利”者的遮羞布时,教师管理的“轻装前进”就成为大势所趋。我提出,要实现教师管理的“轻装前进”,首先是学校管理者要引导教师做好“三定”。

一是透过那些虚幻的光环,对“教育工作”诚实定位。教育是一种事业,但首先是一种职业,是一种需要较高道德素质、人文素养及知识修养的职业,是一种经过努力可以为自己、为他人带来成功愉悦,为社会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职业。事业要求教师要“奉献”,而职业则要求我们的教师“敬业”,要明确职业准则,恪守职业规范,涵养职业道德,提升工作能力,这是作为一名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底线。

陶继新:虚幻的光环可以眩目而诱人,所以,不少人还是关注这些光环,甚至不择手段地去追求。不过,当经过相当一段历史沉淀后,就会发现,这些东西原本对自己的生命成长没有什么作用。我有一位熟人,五六年之前,经常向我炫耀他曾得了四五个国家级大奖。可是,前年退休之后,那些证书竟然都成了一摞废物。而他呢?天天在家里无所事事,甚至苍老了很多。其实,我心里明白,那些大奖的真正价值并不大,现在的很多奖是通过关系得到的。20多年的编辑、记者生涯,最令我感到欣慰的是,读了一些好书,留下了纯然属于自己的300多万字的作品,在全国作了400多场报告。所以,退休对我而言,更加充实,更加幸福。如果这些年来我只是关注那些虚幻的东西,就没有今天的生命状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造假者得益一时,失利一生啊!所以,要向您所说的那样,对“教育工作”诚实定位,对自己诚实定位。少关注那些虚幻的东西,多关注那些真实的东西,特别是多关注那些对自己、对学生、对他人有价值的东西。

张萍:二是挣脱头顶的“金箍”,对“教师个体”坦然定位。摘掉那层“高、大、全”的僵硬面具,还“普通人”的鲜活面孔,不做“圣人”做“真人”。用自己“正派、善良”的品质、用自己“诚信、守时”的作风,用自己“文明、儒雅”的礼仪,用自己“永远鲜活”的知识,为学生树立起一个活生生的有喜怒哀乐的真正坦荡的大写的“人”的形象。

陶继新:摘掉“金箍”同样重要,教师是普通人,我们也是普通人,真正的大师,少之又少。所以,当我作报告之前,一般主持人都要对我美化一番,甚至将我说成教育家、儒学大师等,直说得我心里惴惴不安。所以,待我讲话的时候,我就要说下面一段话:“我再补充介绍一下自己:陶继新,出身农民,第一学历专科……”由于出身卑微,太多苦难,所以,不管取得多么骄人的成绩,不管遇到多么热烈的称颂,我的心里深层都有一种声音徘徊不去——我当过农民,甚至连一般的农民的权利都被剥夺过。所以,我永远不会得意忘形,甚至成绩越大,越是严格要求自己。在一般人看来,我甚至有点谦卑,但是,我又感到本该如此。所以,我特别看不起那些有点名气就摆起架子来的人,因为我血液里流淌的是一个“吾少也贱”的情结,我愿意以内心的谦卑来对待每一个面对我的人。在我的心里,人无高下,灵魂皆为高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所以,对于教师而言,一定不要太过骄傲,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那也只不过是生命历程中的一个小小插曲而已。《周易》的六十四卦中唯独“谦”卦的六爻的爻辞都是吉,其他的卦里,都有吉有凶。此卦的意思是做人只要学谦、学敬,那么一切都是吉祥如意的。

张萍:三是远离“职业倦怠”的心理怪圈,对“工作方式”合理定位。教师是自己的职业,教育是自己的工作,工作永远是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我们无法选择工作时,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工作态度。要学会在从事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享受教育的过程,享受教育的成果”,以阳光般健康的心态去创设充满活力的教学环境,在同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过程中,体味教育的无穷乐趣,体会生活的多姿、人生的精彩。

陶继新:“职业倦怠”是当今教师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感受不到教育的意义,感受不到生命的快乐,一点儿也不思进取,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不是在享受教育,而是在折磨自己。更重要的是,这种状态会不断地蔓延,向其他教师,也向学生。而消极的生命状态一旦形成一个场,就会聚集成一种破坏力量。所以,走出“职业倦怠”的怪圈,不但是对自己生命的拯救,也是对他人发展的推动。

张萍:而同样要实现教师管理的“轻装前进”,学校管理者必须要做到“三多”。

对我们的老师多给一点理解,少给一点苛责。教师是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是“拖家带口”的社会人,他们像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一样,提升生活质量,改善生存状况,是他们的首要需求。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在学校能力范围内,把满足学校师生的“合理需求”当作永远追求的目标,尽最大努力改善老师的待遇,最大限度地为老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要尊重教师拥有自己的个人空间,鼓励其在学校积极工作,在家庭、社会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

陶继新:对教师多一点理解,就会发现,教师的需求大多是合理的。您之所以能够做到很好地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一是因为您当过教师,对于教师的实际需求有一种真切的感受;二是您本人就是一个很人文化的校长,与教师心息相通,没有游离于教师之外。所以,对于他们需求的合理性有了一个很好的定位。同时,这也是做人的问题,当了校长,对于教师的要求漠不关心,甚至认为是额外要求、无理要求,就会与老师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就会走到教师的心里之外。当然,也就不会被教师所接纳。这样,做起工作来,由于没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就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张萍:对我们的老师多一点目标引领,少一点具体指导。教师是“心智健全”的成年人,是“渴望得到认可”的文化人。因此我们的管理应该尽量减少循规蹈矩的检查督导,循循善诱的三令五申,而应该把着力点放在学校发展目标的科学规划、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教师评价体系的合理构建上,努力搭建体现“良性竞争”的“赛马场”,致力于为每位教师提供有效的真诚支持和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空间,给与科学、公正的评价,引导教师自觉主动地释放自己的潜能,积极进取,实现可持续性的健康发展。

陶继新:目标引领的一个关键是给教师提供您所说的“赛马场”。记得第一次采访您的时候,您就说过,校长不能只做“伯乐”,不然,有些“千里马”就可能没有遇到“伯乐”而老死无人问津。校长要有效地提供“赛马场”,让所有的“千里马”都有驰骋赛场的可能,都不会失去脱颖而出的机会。正是因为这样,校长就不能指导得特别具体。一是校长即使想指导具体,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时间;二是“术业有专攻”,校长对于教师之“术”未必特别精通,指导起来可能适得其反;三是体现了对教师的信任,让他们大胆去做,即使错了,也可以重新再来,从而给了教师更多自我完善、自我成功的机遇。

张萍:学校的发展规划多讲一点长期效应,少讲一点急功近利。学校忙、教师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发展规划的“短视”性。今天抓“教学质量”,明天抓“素质教育”,后天又来了“新课程”改革,急功近利式的“追风”导致了教师的“盲从”,“碌碌”而“无为”。因此管理者要将着力点放在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上,放在对学校实际做深入的调查分析上,形成科学的发展规划,“N”年一贯之,咬定青山不放松,不“人云亦云”,也不“见利忘义”,才能带领教师持之以恒地朝着既定目标努力奋进,当教师在不断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产生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之时,也是我们的学校健康、可持续性地科学发展之日。

陶继新:教育不是速成工程,任何的急功近利,都会给教育带来灾难。为了应付某项检查,为了达到某项目标,往往突击行动,大见“成效”,并获取上级领导的好评。可是,凡事有得就有失,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却是巨大的。如果为一时之利,而失去了长远之利,显然是失大于得的。特别反对为了完成某项特殊任务突击造假的活动,而且往往是校长带头、教师紧跟、学生一拥而上。“告捷”之后,还要进行庆祝。于是,就在这种求当下之利中,让师生误入造假之地而浑然不知。而当一个人失去了诚信之后,就少了人格的力量。李开复在《做最好的自己》中认为,诚信是最重要的品质,是成功的第一要素,诚信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如果让师生失去了诚信,就失去了走向真正成功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