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卧底大清朝
3268800000026

第26章 搭架子唱戏(求收藏)

胡青华对繁体字不在行,原本想让赵深智操刀代笔的,不过被赵深智拒绝了,因为皇帝要的是胡青华写的章程,他可不敢越俎代庖。

“经费朕可以从内库里给你拨一些,但你不要都靠朕,自己也想想办法。你所要的人员朕可以给你一道手令,京师的绿营兵勇你都可以抽调,只要你看上的人,朕都会给你。但朕只给你一百人,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胡青华很想将这个情报局建设成为可以媲美后世中情局、克格勃一样的巨无霸,因此他希望组建之初就能将情报局的架子搭得大些,日后才能进一步扩大,没想到康熙只允许他这个中央情报局第一任指挥使统带一百个手下,而且给的经费还有限。不过没关系,编制内的你限制了我,编制外的你可没要求,情报局如果搞不到钱,我这指挥使就不配继续当下去了,胡青华如此想道。

“皇上,不知为臣这个中央情报局设在哪里合适?“

胡青华问了一个他比较关心的事情,情报局驻地的问题。

“这个….“

康熙颦了颦眉头,昨天为了让胡青华去对付天地会,同意这个中央情报局的成立,不过在他眼里情报局只是临时设的一个机构,消灭天地会后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作为一个接受正统帝王教育的皇帝,康熙虽然有少年天性,但在大事上并不含糊,所以给了胡青华和赵深智一个不伦不类的指挥使头衔,指挥使是前明的官阶,论品级可是紫袍高品,不过到了胡青华这指挥使身上,只是个正六品。

这个编外的中央情报局肯定不能大大方方的出现在京城内,因为在那些文武官员眼里,这个情报局一旦建立,还不就是属于皇帝的特务机关--锦衣卫,因此没有人会同意皇帝搞出这么个机构来的,康熙对此也是心知肚明的。(康熙还没有达到他儿子雍正集权的厉害,有些事情也不是他一个人说了就算的)

“内务府在京师外可有些隐秘的大宅?”

“万岁爷是说皇庄吗?”

穆有光明白皇帝是不想让这个情报局在京城成立,但内务府在京师外的产业多是些皇庄,以为康熙是想将一处皇庄给胡青华他们。

“皇庄不行,太惹人注目了。朕记得上次抄敖拜家时,内务府不是将他在城外的一些宅子归了内库了吗?你给朕去查一下,选个道路方便,但又不引人注目的宅子交给胡指挥使,做为情报局的驻地。“

“奴才这就到内务府去询问一下。“

穆有光退出去后,康熙才接着说道:

“胡青华,为何你的章程里提出情报局的人员必须是汉人,将我满人排之在外,莫非你还在想着那反清复明的勾当?!”

胡青华没有想到康熙突然变脸,吓了一跳。

“皇上,臣对于抽调汉人组成情报局的理由说得很清楚,臣出身于天地会,明白这些人的心理,对满人都持有很大戒心,如果我们的情报人员是满人的话,很难获取有用的情报。而且…..“

“而且什么?“

“而且主要这些情报员做得大都是些市井走卒之类的勾当,以此掩护身份,满人是国族,恐怕有些不适宜。臣并非心怀不轨,而是真心想报效朝庭,替皇上铲除那些乱党!“

“哼!你记住,朕可以给你的也可以随时收回,朕赏罚分明,只要你用心办事,有了成效,朕绝不亏待于你。“

康熙说完没有理会诚惶诚恐的胡青华,而是拿起笔来写了一道旨意。

“这是朕给你的旨意,你凭此去抽选人员,朕不干涉,但朕只给你三个月时间,三个月内你要做出些成绩给朕看,你可明白?“

胡青华从康熙手里接过圣旨,见上面写着“胡青华为朕办事,各级宫员须配合行事,如有疑问,事后告之于朕。”

就这么几个字,还是大白话,什么叫事后告之于朕呢?胡青华懒得去想这几个字到底什么意思,跪下谢恩。

“臣一定不负圣命,请皇上拭目以待,臣必为皇上将天地会乱党连根拔出!“

胡青华一副忠肝义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样子,心里却暗道:你是怕吴三桂一旦起兵,天地会从背后给你下刀子吧!三个月?你以为小孩过家家吗?三个月就要出成绩,不可能?!看样子康熙快和吴三桂翻脸了,不知道吴三桂具体是什么时间起兵的,唉,可惜来之前没好好看看《康熙大帝》这部出名的辫子戏….

“你们二人先去步军衙门领身六品校尉的官服,这身侍卫服交还了吧。行了,出去吧,记住,朕只给你们三个月时间!“

从南书房出来,胡青华碰到了从内务府回来的穆有光,穆有光告诉他城外房山那边有处宅子,符合皇上的要求,他现在去向皇帝回报,如果皇帝同意他再派人领胡青华去。

胡青华和赵深智向穆有光道了谢,便去找多隆,他想问问李大光、陈沙虎他们几个现在何处,这些人和自己同生共死过,用起来放心。康熙给了他便宜行事的旨意,将这几个人搞到情报局应该不成问题。

多隆知道胡青华因为昨天打架的事被皇帝革了侍卫职,还为他可惜了一下,不过看到胡青华手里的圣旨,这才晓得皇帝委了另外的差事给他,恭喜了一番便想问问皇帝赏了什么差事给胡青华,不过胡青华明白康熙不愿意情报局成立的事让朝臣知道,便也没告诉多隆,随口敷衍了几句,他是怕万一多隆不小心说出去,他这情报局还没开张就要关门。

………………

从多隆嘴里胡青华得知李大光他们几人住在东城步军衙门旁的一个小客栈里,因为不知道皇帝是否要召见他们,因此多隆也不敢让他们回去,就把他们安排到那了,离皇宫不远,转眼就到。

胡青华谢过多隆,领了一身六品校尉的衣服后便与赵深智赶到李大光他们所在的客栈,还没进门就撞见坐在门口跟几个闲汉吹牛的二狗,便叫了他一声。

“胡大哥!“

二狗见到胡青华很高兴,牛皮也不吹了,拉着胡青华就进去找李大光他们。

“哨长,胡大哥来了!”

李大光他们在这家客栈等了几天,也不见皇帝派人召见他们,又不知道胡青华现在到底怎样,想回江南,又没得到许可,呆在这里又实在是无事可做,正闲得慌。一听胡青华来了,几个人全从屋里冲了出来,一个个像见到久违的亲人一样激动不已。

“胡大哥,你当官了!”

嚷得最凶的是陈沙虎,他见到胡青华穿着绣彪补服的亲军校尉服,以为胡青华当了大官。

“胡大哥,你当官了可要请我们喝酒吆!“

“是啊,胡兄弟,你这身衣服是?”

李大光也注意到了胡青华和随同而来赵深智身上都穿着六品官服,不由问道。

“说来话来,我们里面讲。”

胡青华见客栈里人不少,不方便讲话,拉着李大光就进了屋。

进屋之后胡青华简单讲了一下这几天自己发生的事情,然后让他们跟自己干。李大光初始还有些担心,他们都是两江总督麾下的兵勇,兵籍什么的都在江苏,恐怕南边不会同意他们留在北京跟胡青华做事。不过听到胡青华说自己是奉旨办事,可以抽调任何人到自己组建的情报局做事时,这些问题便不存在了。对胡青华的为人他们一路上都有了解,现在这情报局由胡青华打理,跟着他做事吃不了亏。于是几个人便结了房钱高兴的跟着胡青华开始了他们的情报局生涯。

穆有光向康熙回报以后,就派了小太监德福带着内务府两个文书查书海和陆文秀找到了胡青华。

正愁晚上没地方落脚的胡青华连忙拉着他们租了三辆马车向城外驶去,行了不到一个时辰,胡青华远远的在查书海的指点下看到了这处宅子。

宅子很大,左边是个小山包,右边却是一些良田,离官道不算远,最主要的是这里的人烟比较稀少,反正胡青华在路上并没有看到多少行人,也没见什么村庄。胡青华在路上问过查书海,查书海给他的回答是这里方圆百里的地方都属镶黄旗,鳌拜没倒台前圈的地。大部分原先的农户不是被充入各家权贵府作奴,就是集中在几处田庄里做活,人烟当然稀少了。

宅子以前的主人是是鳌拜的妻弟德克济,因为这里离北京城不远,而且还靠房山,夏天这地方凉快的很,因此德克济便在此修了这处宅子。鳌拜倒台后,德克济跟着被抄了家,这宅子就划到内务府名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