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卧底大清朝
3268800000039

第39章 纳兰性德(求收藏)

清代文官所穿的官服上面绣的图案各不相同,一品绣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雁,五品绣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鸡敕,八品绣鹌鹑,九品绣练雀。而武官的补服与文官不一样,分别为一品镇国将军绣麒麟,二品辅国将军绣狮,三品奉国将军(一等侍卫)绣豹,四品奉恩将军(二等侍卫)绣虎,五品八旗参领(三等侍卫)绣熊,六品(蓝翎侍卫)绣彪,七品绣犀,八品绣犀,九品绣海马。

要见胡青华的两个官员,官服上绣着的便是鹌鹑,让人一眼就能知道二人的品级,二人甚是年轻,从模样上看不过二十出头一点,举止也颇有些气度,比一般的官员多了些让人不敢小看的味道。

“卑职陆继恩(卑职陈堂靖),见过指挥使大人。“

“二位不必多礼,请坐。“

胡青华指着一边的椅子请二人坐下。

“不知二位找我何事?“

“下官二人是兵部的笔贴式,奉尚书大人之令,请胡大人晚间赴宴”

笔贴试一职相当于军、政机关中设置的低级文职官员,一向由满洲、蒙古和汉军旗人担任,掌翻译、起草或办理满、汉奏章文书。

陆继恩说完从袖口里拿出一张请柬递给胡青华,请柬印得富丽堂皇,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请客之人身份不同寻常。

明珠为什么要请我赴宴,我和他都没打过交道,为何专程派人来给我送请柬?胡青华心里感到奇怪,接过请柬问了一下。

“我不过是个区区五品小官,不知明相为何要二位专程送份请柬给我,实在是太抬举我了。“

“指挥使大人太谦虚了,大人得皇帝看重,出任情报局指挥使,他日前程不可限量,升官加爵是早晚的事。如此自谦,倒让下官汗颜了。“

“胡大人替朝庭铲除了天地会反贼首领陈近南,此等大功足以扬名天下,等闲之人对大人莫不是翘首以望,我与陆兄能得尚书大人指派给胡大人送请柬也是荣幸之至。“

“呵呵,只是尽些为臣的本份而已,谈不上什么大功。“

胡青华讪笑两声:“不知明相晚上为何设宴,又都有哪些客人出席?”

“纳兰公子二十岁生日,尚书大人为他设宴庆生。至于尚书大人请了哪些客人,我们就不太清楚了,下官只是奉命来给胡大人送请柬。”

陆继恩与陈堂靖只是兵部的八品笔贴式,当然不可能知道明珠宴请客人的名单。

“纳兰公子?哪个王公府上的贝勒,竟然能让明相为他设宴庆生?!“

胡青华觉得这个纳兰公子来头不小,能让明珠摆宴庆生的人可不是寻常人,脑子里回忆了一下前世所知道的历史,却发现爱新觉罗家没有一个叫纳兰的公子哥。

“胡大人误会了,这纳兰公子不是哪个王爷府上的贝勒,而是尚书大人的长公子纳兰性德少爷,胡大人难道不知道尚书大人姓纳兰吗?“

一听纳兰性德这个名字,胡青华“突“了一下:纳兰性德是明珠的儿子?!纳兰明珠?对啊,我怎么忘了这个明珠就是叫纳兰的啊!嘿,乌龙了….

纳兰性德与他的父亲纳兰明珠可是康熙年间的两个名人,父亲为相,其子却是清代最有名的词人,这不能不说是个怪胎,通常权贵之家能教育出如此才子,的确少见。

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

旧欢如在梦魂中,自然肠欲断,何必更秋风。

莫恨流年似水,恨消残蝶粉。

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红蕤欹侧看斜阳。

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静数秋天,又误心期到下弦。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生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降生在北京,其父便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什,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姐姐,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说,纳兰性德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到了一个天皇贵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然而,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纳兰性德以词闻名,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他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他的词全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

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然而与之区别的,纳兰性德是入关不久的满族显贵,能够对汉族文化掌握并运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为称奇的。

纳兰性德与朱彝尊、陈维崧、顾贞观、姜宸英、严绳孙等汉族名士交游,从一定程度上为清廷笼络住一批汉族知识分子,可以说纳兰性德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读清史,了解康熙初年的史实,尤其不能不提纳兰性德,曹寅与康熙这三个年龄相近“一起玩大”的年少君臣。

但凡研究“红学”的人对明珠,纳兰性德都会有所了解。乾隆算得上是第一位红学家,当和坤进呈《红楼梦》,乾隆读后曰:“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一句话,把《红楼梦》与纳兰家联系起来。且不说此推论是否真有道理,天子首开一家之言,根据他的阅历提示了两事物间的联系可能。

纳兰明珠、纳兰性德和曹雪芹都是清初到中期“康乾盛世”中人,相继前后。他们的家世与经历,有许多共同之处,是那个时期的政治、文化现象的集中反映。首先,纳兰性德与曹雪芹祖父曹寅同入值宫禁,均为大内侍卫。

据后世考证,这种同事关系可能还非同一般。他们都极富文采,一个是满人通过发奋勤学,成功地加入到中原主流文化的行列。另一个是祖代家风,把成熟的汉学带入旗籍。従两个不同角度达到同工之妙,对满汉文化融合作出努力。现在最能作证的便是时任江宁织造的曹寅与随康熙南巡驻跸织造署的纳兰性德的诗文交往。

纳兰有词《满江红·为曹子清题其先人所构楝亭·亭在金陵署中》:

籍甚平阳,羡奕叶流传芳誉。君不见山龙补衮,昔时兰署。饮罢石头城下水,移来燕子矶边树。倩一茎黄楝作三槐,趋庭处。延夕月,承晨露。看手泽,深余慕。更凤毛才思,登高能赋。入梦凭将图绘写,留题合遣纱笼护,正绿阴青子盼乌衣,来非暮。

同是帝王的近臣,纳兰性德是帝王身边与文化人士联系的桥梁纽带。曹寅是外放江南,一面任官,一面监视江南文人举动,为朝庭笼络人才的密使。他们的作用方向不一样,但目的和归宿却是一样的,都是清王朝进行文化统治的干将与助手。这便是他们在意识形态方面扮演的同一角色,以及在文化职能方面的共同之处。

再者,纳兰家族和曹氏家族都是封建官僚世家。满清入关,两家立有功勋,并数代承袭官爵。纳兰家不但是地道的正统满州贵族,从血缘上与爱新觉罗家有着复杂交叉的关系。

曹家祖上是明朝辽东驻军军官,后降清改籍,入包衣例,属帝王家臣,正儿八经的包衣奴才,铁杆子汉奸。曹寅的生母曾是康熙的乳母,曹寅自己当过康熙的侍读(同学),曹雪芹的姐姐又是礼亲王之子,平郡王纳尔苏的王妃。曹家世袭江宁织造职达六、七十年,直到雍正上台才抄家没败,不过却也由此出了一个大文学家曹雪芹来,他的《红楼梦》可是四大名著之一!

胡青华对纳兰性德的了解多出自于后世的辫子戏,对三个小伙伴日后的关系更是知之甚深,虽然有些演义成份,但大体胡青华知道的还是差不多的。

虽然不知道明珠为什么要请自己去参加他儿子的生日宴,不过有此机会能一睹清代最有名词人的风采,胡青华还是十分乐意的,不管这个词人是满人还好,汉人也好,文学上的成就总不能也用民族之分来划定吧。

送走陆继恩和陈堂靖后,胡青华处理了一些杂事,便带着自己的亲随郭铁柱和王小五骑马进了京城。郭铁柱和王小五是随李大光一起护送胡青华进京的士兵,因为人手紧张,胡青华便把他俩调来作了自己的亲随,满人的话叫戈什哈,也就是护卫的意思。

…………

进城之后胡青华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低级错误,他不知道明珠的府邸在哪,请柬上光写着明府,却没标地方在哪。有些后悔没有问问陆继恩,正发愁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来了一队巡城的步军营士兵。

胡青华立刻打马拦住他们,向他们打听明珠的府邸在哪。领队的把总见一个五品官员问路,深感荣幸,乐乎乎的给胡青华指了路,胡青华道了一声“谢谢”后便直奔明府而去,那把总被胡青华的这声谢谢搞得莫名奇妙,想了半天才明白这大概就是“多谢”的意思,一下子乐了,这官人不错!

三人一阵打马狂奔,快到明府时,郭铁柱突然大声叫道。

“大人,咱们就这么空手去,合适吗?“

胡青华这才想起自己光顾着赶路了,都没给纳兰性德准备什么生日礼物,这可是大大的失误,礼多人不怪,礼少也没什么,不过两手空空的就去给人家贺生,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你小子怎么不早说?!“

“…………我也是刚想起来的,大人,咱们要不要去买些贺礼啊?“

“当然要,快,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