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里城本有精兵八千,但因为池田信雄犯边,阮国正调走了其中的五千人守御山北。留在首里的兵马,包括外廷的守城军士和内廷的大内侍卫,一共才三千余人。
首里城范围不大,但以三千人来守卫内外数十座城门,以及各处宫殿、仓库,却甚是吃力。眼下具那志又调走了其中的两千人,剩下的一千人又大多布置在外廷各处城楼,内廷守卫几乎一空。
倭寇破城而入,在中山门留下三百人用来看守城楼,上千人长驱直入,在珍珠道口兵分两路,一路由杨易率领,取道欢会门。一路由田中荣率领,取道木曳门。
那时,具那志的两千兵马还在校场,离木曳门尚远。守护城楼的只有二十名兵丁,他们还没看见倭寇,就早早地弃城逃走了。田中荣不费吹灰之力,就突破了木曳门。跟着一把火把城门周围的房子都烧了,把一片夜幕映得通红。
另一路的杨易也是这般的情形。只不过他们的动作更快,这会儿已经杀到了久庆门。
木曳门内就是外廷的范围了。首里乃是王城,平民百姓只能居住在城外的集镇上,城内的居民则非富即贵。数百座大宅伫立在木曳门内,鳞次栉比,任何一家,都建得奢华异常。可以说,这里是遍地金玉。
倭寇们登时两眼放光。
具那志领兵前往中山门,势必要经过木曳门。灵宝作为前锋,率领其中最“精锐”的三百名亲兵开路,从校场出来不多时就碰到了倭寇。
那时候倭寇们正杀人放火、烧杀抢掠,忙得不亦乐乎,几百人散成了数十队。这三百名亲兵一齐杀过来,他们自然抵挡不住,个个抱头鼠窜。但是倭寇凶名遍传东海,积威之下,琉球兵作战束手束脚,倭寇散兵固然狼狈,伤亡却不大,甚至可以说没有。
但灵宝却没意识到这些,他精神大振,大声喝令手下乘胜追击。这也怪不得他,历来和倭寇交手,几乎都是己方大败而逃,而从未像这一回一样打得对方狼狈而逃。
虽然这一回的胜势,靠的是突袭和十倍于敌的优势。
但是这优势很快就丧失了。倭寇毕竟是身经百战的凶徒,在田中荣的喝令下,原本散在四处的散队倭寇迅速集合到一块,列成了一个简单的方阵。
这方阵虽然简单,破绽百出,但一列起来,胜负之势立时扭转了过来。琉球兵再也没能往前推进一步,而人数的优势也渐渐因为倭寇散队的聚拢而丧失。
池田信雄为寇之前是倭国的一方诸侯,正儿八经地带过兵打过仗,勉强可以算是一个优秀的将领。他所图甚大,因此对麾下人马的训练绝不放松。纵横东海的倭寇,绝不是一群乌合之众,而是训练有素的战士。相比较而言,所谓的琉球精兵,反而落了下乘,远远比不上倭寇,以至于山北城上万精兵,都奈何不得池田信雄的五千倭寇。
倭寇把方阵列出来后,琉球士兵就再也没办法向前突进。在倭寇方阵的缓步进逼下,过不了多时,便败下阵来。倭刀狭长锋利,比之琉球兵装备的朴刀优势明显,几番突刺,琉球兵丢下数十具尸体后,很快便全线崩溃了。
倭寇个个嗜血好杀,怎会放过这等良机?瞬息之间,数百名倭寇又散开成数十队,各有一名小头目带领,向前奔杀。这种情形,倭寇们已经经历几十次了,自然熟门熟路,按部就班地操作起来,不见一丝的紊乱。
田中荣作为池田信雄座下的第一号大将,曾多次到江浙一带劫掠,碰到大明的官兵,也是以这样的方式作战取胜的。大明承平已久,尤其是江南,百年未遇兵灾,那些卫所官兵不事操练,早已不是大明立国时那支战无不胜的无敌雄师了。面对一般的盗匪,尚且还能倚仗人多取胜,可碰上倭寇这样凶悍、且又有战术素养的敌人时,自然溃不成军。
而琉球兵比大明江南的卫所官兵还不如,与倭寇正面相搏,其结果可想而知。灵宝带领的三百名亲兵,已经是首里城最精锐的部队了,可碰到倭寇,还是一触即溃。灵宝有心约束,可终究没有回天之力,领着残兵败将往后退去。
这会儿正赶上具那志引着后续兵马前来。具那志虽是王城守正,名义上掌握着首里城所有兵马。但实际上居住在首里城的各部落按司、酋长数以十计,尚真让他们各领一军,以此来安抚,示之以信任。因此在平时,具那志能用的兵马,只有不足三百的亲兵。
如今各路人马汇集到了一块,但平日里缺乏操练,勉强凑在一起,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又能有什么战力?具那志令长子灵宝领三百亲兵为前锋开路,就是怕这些乌合之众碰上倭寇立马崩溃。
谁知道,自己那三百个亲兵也好不了多少,还是被倭寇杀得大败。
连最精锐的亲兵都败了,其余的士兵哪里还有什么斗志?具那志眼见自己好不容易才整出来的队列,被己方的溃兵一冲即散,登时一声长叹,知道大势已去,奈何不得了。
灵宝在乱军之中找到父亲,带着数十名亲信杀出一条血路,往木曳门方向疾奔。此刻琉球兵忙着逃命,倭寇忙着杀人放火,一时间倒也没人留意到他们。
具那志等人没命似的一阵疯跑,竟像是得了老天眷顾,幸运地、毫发无损地逃出了木曳门。站在城门外的土坡上,父子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好半天没有出声,实在是难以相信自己能够从倭寇刀下逃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