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智慧做人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32814500000077

第77章 77 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

“皇天不负有心人”。所谓“皇天”其实是我们自己精神和力量的化身。一个人生活在众人之中,有时不必考虑怎样去适应周围的每一个人。因为一个人不可能使所有的人都满意,就连人皆称为圣人的孔子也不可能做到。对此,我们应借古人常说的中庸之道作为做人的行为准则,要有自己的本色,有自己的生活准则。

和人交往的最佳境界是不卑不亢,这样才能不失自我。当你太在乎别人的时候,你也不知不觉地失去了自我。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我行我素、对别人反应迟钝的人却往往很让人佩服。只要我行我素而不侵犯别人,他们总是很受人欢迎的。

人都是要面子的,在人际交往中,都比较注意自己的形象,这很正常,但不能死要面子而失去自我。

我们不要因为别人的评价而改变自我。因为那些对你指手画脚的人,其实四根手指头正指着自己,惶惑得不知道他们遵从的规则是什么。

贝多芬学拉小提琴时,技术并不高明。他宁可拉他自己作的曲子,也不肯做技巧上的改善。他的老师评价他说:你绝不是个当作曲家的料。

歌剧演员卡罗素美妙的歌声享誉全球。当初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当工程师。他的老师对他的评价则是:他那副嗓子是不能唱歌的。

发表《进化论》的达尔文当年放弃行医时,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打猎、捉狗捉耗子的。”另外,达尔文在自传中透露:“小时候所有的老师和长辈都认为我资质平庸,与聪明是沾不上边的。”

沃特·迪斯尼当年被报社主编以缺乏创意的理由开除。建立迪斯尼乐园前他也曾破产好几次。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认字。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不合群,满脑袋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遭到退学。

法国化学家巴斯德在读大学时表现并不突出,他的化学成绩在22人中排第15名。

牛顿在小学的成绩一团糟,曾被老师和同学称为“呆子”。

罗丹的父亲曾怨叹自己有个白痴儿子。在众人眼中,罗丹曾是个前途无“亮”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才进去。他的叔叔曾绝望地说:

孺子不可教也。

《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托尔斯泰读大学时因成绩太差而被劝退学。老师评价他:“既没读书的头脑,又缺乏学习的兴趣。”

如果这些人不是“走自己的路”,而是被别人的评论所左右,怎么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

人生的成功自然包含有功成名就的意思。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只有做出了举世无双的事业才算得上成功。世界上永远没有绝对的第一。

看过马拉多纳踢球的人,还想一身臭汗地在足球队里混吗?听过帕瓦罗蒂歌声的人,还想修炼美声唱法吗?其实,如果总是担心自己比不上别人,只想功成名就,那么世界上也就没有曹雪芹、帕瓦罗蒂、马拉多纳这类人了。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得好:“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乱。所有的狗都应当叫,就让它们各自用自己的声音叫好了。”

小狗也要大声叫!实际上,追求一种充实有益的生活,其本质并不是竞争性的,并不是把夺取第一看得高于一切,它只是个人对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那些每天一早来到公园练武打拳、练健美操、跳迪斯科的人,那些只要有空就练习书法绘画、设计剪裁服装和唱戏奏乐的人,根本不在意别人对他们的姿态和成果品头论足,也不会因没人叫好或有人挑剔就停止练习、情绪消沉。因为他们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当众展示、参赛获奖,而是自得其乐、自有收益。满足自己对生活美和艺术美的渴求。

别人对你的评价总是有水分的,有的人总是挑好的说。如果以此为据,你可能高估自己,自我感觉良好。于是可能轻视别人,目空一切,自以为是。也有人可能专挑坏的讲,故意贬低你,这样你可能低估自己,自卑消极。所以在听取别人意见之前,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评价,并以此为基准。

另外,别人看到的可能只是你的表面或一个方面,真正全面、清楚了解自己的还是自己。只有天生没有主见的人才会整天打听别人的评价。

虽然有时候可能会出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情况,但大多数情况下旁观者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

太在乎别人的“眼光”还有一个缺点,就是会使你做事放不开手脚,养成犹豫不决的性格。如果一个企业家太在乎工人的“眼光”,他就不是一个强有力的管理者。在发奖金的时候,他会首先考虑到副经理会怎么想,科长会怎么议论自己,然后那些老工人会不会认为我不照顾他们,还有门卫会不会认为自己不体贴他。这样,不调整十几遍,奖金是发不下去的。如果是个歌手,上台之前就东想西想,一身衣服会换上十来次,最后还是带着疑惑上场。上场后发现掌声没料想的热烈,心里又嘀咕上了……这样的歌手肯定唱不好的。而如果是个外交官,就可能就被人家牵着鼻子走,把自己国家都给卖了。太在乎别人的“眼光”肯定会以失去自我、失去个性作为代价,没有自我、没有个性的人肯定成不了大事,也不可能知道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