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外企女人
32818900000025

第25章 后记

当我完成了20多万字全部书稿,正在编写目录的时候,突然收到了一个牛皮纸大信封,里面是厚厚的几十封信。是我书中那个“火红色的女人”托人带给我的。我没有着急拆看。不是没有兴趣,而是在期待一种心情。因为凭直觉我已知道,这摞信呈现的会是一颗她未向世人呈现的心。而这颗心,应是我《火红色的女人》一文最深刻的注释。需要我用心去品味和体会。而品味体会的结果常常是黯自感伤。

想起几个月前,撰写《燕玲女士日记》一文时,我几次对着厚厚的两本日记里那颗凄苦,孤寂的心落泪。这是我第一次去直视一颗除我之外的外企女人赤裸裸的内心。而且还找到这么多心路的共鸣。但共鸣的结果却是一种沉重。为什么人总不能有一颗晴朗的心?

这几个月,我采访了一二十个白领丽人。我的采访是随机的。但令我震惊和不安的是,竟有这么多的外企女人拥有“燕玲女士”和“火红色的女人”多舛的命运。而我本心,多想写一写她们的灿烂她们的幸运。

也许灿烂和幸运塑造不出一个优秀的女人。看了“火红色的女人”的心路历程,我又一次陷于莫名的感伤。她那一摞没有发出去的情书里,是怎样一个有着矛盾性格,双重人格,不幸却又自强不息的女人。如同茫茫旷野中,饱经凄风血雨依然傲然屹立的野草;孤寂,飘零但生命力勃发。这就是我《外企女人》一书中要大书特书的女人。

遗憾的是我言之不尽。

因为身为外企女人,我少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不加班的晚上,我不得不用于参加公司的外语培训——我刚进入这家美国著名大公司,对于我能力不及之处,我丝毫不敢怠慢。不提高便有被淘汰的危险。这,便是外企。

但我喜欢白领丽人的生活。对我的创作道路来说,我的第一篇作品可以说是和这种生活相伴相随的。尤其去年九月,我进入一家著名香港大公司,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外企女人,我更是铭心刻骨地感受了个中的酸甜苦辣。因此,在出版了《“洋行”里的中国雇员》以后已暂时准备不再写外企了的我,又鬼使神差地拿起了笔,画出了这幅外企女人的群像。

只可惜,这幅群像是画不完的。

因为每一个外企女人就是一个独特的世界。这个世界是带有外企这个特殊领域的行业色彩的。而外企这个行业不仅为我们改革开放的社会带来了先进的西方管理和技术,还带来了先进的思想和文化,这对振兴我们这个商品经济大潮下的社会是起到积极作用的。这,也便是外企人令社会瞩目的原因。这里面,女人更是色彩斑斓。

我喜欢这个斑斓的世界。我细细地体会着这个世界。

但时间关系,这本书有这么多未能言尽的缺憾。

尽管缺憾原本是人生一景。

所以,我知道,只要我做一天白领丽人,又不肯放弃写作,那么,我总会在制造缺憾。我不得不请亲爱的读者谅解这种缺憾。相信我会在下一部作品里多补上一分缺憾。

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笔下的白领丽人们,没有你们真诚内心的袒露,没有这本书。

我要感谢把我引上文学道路的胡容老师,没有她,没有这本书。

我要感谢朱先生,没有他切切实实的鼓励和帮助,我完不成这本书。

我还要感谢王革新先生和张燕女士,他们用业余时间把我潦草得连自己都看不清的20多万字的手稿,一个个打成铅字。没有他们,我无法想象我能找得出时间再去誊抄一遍20万字,完成这本书。

感谢所有爱护我关心我的朋友,我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你们对我的爱带给我的灵感,我永远和你们分享我的成功。

作者

1995年8月20日

(本书人名、公司名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