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政治演进
32854100000111

第111章 武则天的佛缘

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是佛教的忠实信徒,她在位期间,大建佛寺,广塑佛像,那时建造的乐山大佛和洛阳奉先寺的卢舍那佛像,直到今天仍以它的庄严壮观闻名中外,成为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

武则天与佛教有扯不断的因缘,佛教慰藉了武则天一度空寂的心灵,成就了武则天人生的灿烂辉煌,在武则天为帝时期,也达到了鼎盛。

称帝前与佛结缘

武则天从小就跟随生母杨氏出入佛寺。在母亲的影响下,武则天对僧人和木鱼产生了浓厚兴趣。

后来,武则天入了宫,成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这段时间,她虽说不能像小时候那样随意出入佛寺,却有幸见到了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和尚——玄奘!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取经归来,太宗在洛阳宫仪鸾殿设宴接见,武则天侍立在侧。其间,玄奘畅谈异域风情和佛法、佛性,使武则天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再后来,太宗崩后,她出家修学佛法。不久,又被高宗召进宫中。

武则天因自幼熏染佛法,奉佛精进,在唐代诸帝中,她是一位虔诚的崇佛者,大力护持佛教。

女皇崇佛

在佛教势力支持下,天授元年(690),武则天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周。

长寿二年(693),菩提流志等译《宝雨经》上奏武则天。经文暗示武则天即“故现女身”的东方大菩萨,当为“自在主”即作世间皇帝。当然,译者也因此受到武则天的赏赐。

为了夺取和巩固皇权,她需要制造各种舆论,其主要措施之一,便是扬佛抑道,用以贬黜李氏的宗族。因此,她即位之始便宣布:“释教开革命之阶,升于道教之上。”武则天统治期间,佛教倍受崇奉,达于极盛。

为推动佛教的发展,武则天打破唐太宗时期由玄奘一统译场的局面,接待各方译经僧,如于阗国实叉难陀、提云般若,中印度地婆诃罗,汉僧义净等,而最著名的是南印度菩提流志。她鉴于禅学在群众中日益上升的影响,令神秀禅师入京行道,亲加礼拜;又征慧安禅师入禁中问道,待以师礼。由她确立支持“东山法门”的方针,造成了禅宗在全国的迅速发展形势。

对于佛教思想体系,武则天着重扶植的是华严学说。华严宗之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一大宗派,直接受益于她的支持。如果联系她在龟兹、疏勒等地建立以汉僧为主体的大云寺,将于阗的实叉难陀请到京师担任译场主译,给以高于其他外来僧侣的特殊优礼等事件,可以说武则天与华严宗的关系,已经超出个人利害的范围,有着更为重要的政治背景。

为了保证佛教的社会地位,武周之世,她曾命僧怀义作夹纻大像,据说该像的小指就能容纳数十人。

由于武则天的崇佛,使当时佛、道力量对比明显有利于佛教,乃至出现道教徒弃道为僧的现象。这一情况到唐玄宗李隆基执政期间又有所调整。

延伸阅读

武则天立“无字碑”

武则天前后掌政46年,以皇后身份预政24年,以太后身份执政7年,称帝16年。临终遵命除去帝号,仍以高宗皇后的名义和高宗埋在一起,叫乾陵。位于陕西省乾县县城以北梁山上。但由于武则天的影响远远大于高宗,人们多称之为武则天墓。她墓前的“无字碑”由一块完整的巨石雕成,通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总重量达98.84吨。武则天立这块“无字碑”的目的,她自己没有说明,成为了1300多年来人们猜测、探究却莫衷一是的“千古之谜”。后人猜测,一种认为是她觉得自己功劳太大,难以表达;一种认为是她知道自己死后一定会引起沸沸扬扬的议论,她任由人们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