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政治演进
32854100000059

第59章 周世宗革新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及中原地区战争不断,百姓痛苦不堪,迫切需要一个安定的生存环境。因此,实现国家统一,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作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后周在经济、军事等方面存在诸多弊端,要统一天下,改革是必由之路。

柴荣,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即周世宗。柴荣祖上曾是当地望族,后家道中落,柴荣便去投奔嫁给郭威的姑母。郭威后收他为养子。当时郭威家境并不富裕,为了贴补家用,柴荣外出经商,跟人做茶叶生意,利用经商的间隙,柴荣阅读了大量史书和黄老著作,并学习骑射,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弃商从戎登帝位

后汉建立后,郭威被授为枢密副使,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柴荣也弃商从军,被任命为左监门卫大将军,开始踏入政界。后来,郭威遭后汉新皇帝隐帝的猜忌,他和柴荣留居京都开封的家属全部被诛杀。郭威大怒,命柴荣留守邺都,自己亲自率兵,以清君侧为名杀向开封。后周建立,郭威是为周太祖。柴荣顺理成章,成为皇子。后来周太祖驾崩,柴荣根据太祖遗诏,在柩前即皇位,是为周世宗。

雄心勃勃立大志

柴荣即位时,年仅33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好时候。他雄心勃勃,心怀统一大志,决心遵照养父遗愿,继续深入改革。

据说,当时的左柬大夫王朴精通术数,周世宗曾向王朴询问自己在位的时间能有几年。当他听王朴说自己在位时间能有30年时,非常欣喜,当即立下宏志:要用十年的时间来开拓疆域,用十年的时间让百姓休养生息,用十年的时间使国家太平无忧。

惩骄裁冗建精兵

柴荣刚即位,北汉的刘崇就勾结契丹贵族,想一举消灭后周。柴荣决定亲征,却遭到了以冯道为首的官僚的极力阻拦。结果周世宗力排众议,率兵北上。两军在高平开战后,又出现了右军大将樊爱能、何徽等人临阵脱逃、士兵投降的现象。最后,虽然后周军队大获全胜,但周世宗对这支军队的腐朽无能深感痛心,于是他痛定思痛,以这次战争为根据,对众将士论功行赏、按罪处罚,将樊爱能、何徽等七十余名临阵逃跑的部将砍头示众,以诫逃兵。回到东京后,周世宗开始大规模的整治军队,严厉整治了为祸已久的骄兵悍将,裁减大批老弱冗员,建立了一支精锐的部队。

毁佛铸钱遭阻力

后周佛教盛行,许多人为逃避徭役和赋税而遁入佛门,致使不事稼穑的佛家子弟越来越多,从而大大影响了国家的税收收入和兵役征集。同时,大量金属用来铸造佛像,致使铜价大幅上涨,钱币奇缺。针对这种情况,周世宗下令禁止私自剃度出家,拆毁寺庙数千所,勒令僧尼还俗数十万人,并且融化了所有佛像用来铸造铜钱。

由于当时佛教相当强大,教权已成为制衡皇权的重要力量。对于柴荣的此番举动,朝野中反对的声音四起。柴荣则以“吾闻佛说以身世为妄,而以利人为急,使其真身尚在,苟利于世,犹欲割截,况此铜像,岂其所惜哉?”“且吾闻佛志在利人,虽头目犹舍以布施,若朕身可以济民,亦非所惜也”来说服众人。一百多年后的司马光看了这些话感动不已,连声称赞:臣光曰:“若周世宗,可谓仁矣,不爱其身而爱民;若周世宗,可谓明矣,不以无益废有益。”

延伸阅读

柴荣亲自毁佛表决心

毁佛运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有洛阳的官员报告说,该地寺院内有一尊“大悲佛”,非常灵验,百姓们顶礼膜拜,多少年来一直络绎不绝。民间传说,这尊佛相当灵验,谁要是敢毁了它,一定会有报应、遭天谴。于是有人建议柴荣网开一面,柴荣坚决不同意,并说:“天子一言九鼎,岂可因一佛像而废之,朕必亲往探之。”第二天,柴荣亲自来到该寺,督促毁佛。可是,兵丁们仍然不敢下手,纷纷把斧头、锤子等工具丢在地上。于是,柴荣拿起斧头砍破了大悲佛的脸和胸部,四周围观的人吓得直发抖。柴荣砍完后,扔下斧头,对众人说:“都说‘大悲佛’灵验,我现在不是毫发无损,什么事都没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