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名人精粹
32860400000117

第117章 华人首富——李嘉诚

时势造英雄,在香港富豪的“龙虎斗”中,李嘉诚以独特的经营方针和策略,把握时机的准确和果断,超凡的毅力和信念,步步为营,节节高升,最终登上了香港首席大富豪的宝座,成为称雄香港的“超人”!

李嘉诚,生于1928年,广东潮安人,当代华人首富。

李嘉诚的父亲去世很早,迫于生计,李嘉诚不得不辍学开始了他的打工生涯,在他舅父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当泡茶扫地的学徒。这段学徒生涯磨砺了他的意志。

17岁时,李嘉诚在一间五金制造厂和塑胶裤带制造公司当推销员,开始了推销生涯。由于聪明能干和骄人的业绩,18岁时他就做了部门经理,之后更是荣任了总经理。但是,李嘉诚认为他现在的成功不算什么,自己毕竟还是一名打工仔,他要自己成立公司。1950年,李嘉诚把握时机,创办了长江塑胶厂。

从1950年到1955年间,是李嘉诚创业最艰难的五年,他克服了许多磨难:资金短缺,质量不高,销路不畅,同行竞争。从1955年开始,在创业道路上摸爬滚打的李嘉诚逐渐开始成熟,他的塑胶厂也逐渐走向辉煌。1951年“长江塑胶厂”改名为“长江工业有限公司”,李嘉诚公开宣称:“从今以后,长江的产品,没有次品。”李嘉诚在塑胶行业里稳扎稳打,很快就打入并逐步占领了欧美市场,被业界称为“塑胶大王”。

60年代中期,中国大陆发生了“文化大革命”,闹得香港也人心惶惶,整个社会乱成一片。很多富翁纷纷逃离香港,争着廉价抛售产业。李嘉诚正在建筑中的楼房也被迫停工,按照当时的房地产价格来算,李嘉诚简直可说是全军覆没了!

处在惊涛骇浪中的李嘉诚临危不乱,沉

着应变。他仔细分析局势,不相信香港会就

此垮掉,认定动乱是暂时的,中国肯定很快就会恢复稳定,香港还将进一步繁荣发展,而房地产的价格必然会回升。因此,在别人大量抛售房地产的同时,李嘉诚却反其道而行之,将自己所有的资金都用来大量收购房地产。朋友们知道后,都为他担心,纷纷劝他不要做傻事。李嘉诚毫不动摇,他说:“我看准了不会亏本才敢买,男子汉大丈夫还怕风险?怕就别干实业这一行!”

李嘉诚又一次成功了。70年代初,香港的房地产价格开始回升,李嘉诚从中获得了200%的高利润!到1976年,李嘉诚公司的净产值达到5个多亿,成为香港最大的华资房地产实业。

1977年,香港地铁要在中区闹市的中环站和金钟站举行兴建投标,这是香港最繁华的地段,也是世界上最值钱的地皮之一,每平方米标价高达10万港元,总价估计在2.44亿港元,被称为“地王”。英国、日本、法国、美国和香港等地共309家公司前来参加竞争。李嘉诚胸有成竹,提出了最佳方案,一举战胜所有对手而中标。一时新闻界热炒李嘉诚,说这是“华资地产凌驾英资的先声”,是“华资地产崛起的新纪元”!李嘉诚也因此获得了可贵的信誉。第二年,李嘉诚中标所建的环球大厦和海富中心先后建成拍卖,都是在一天之内就售完,而且价格打破了香港房地产的历史纪录,为李嘉诚赚得了数亿港元的财富。紧接着,李嘉诚又设法买下了一家老牌英资水泥厂和英国和记洋行经营的黄埔造船厂,古老的英资商行终于有一家成了华资集团大旗下的“臣民”,这个经济界的奇迹,又一次成为香港的爆炸性新闻。

1978年,李嘉诚抱着“穷此一生,以报效祖国为己任”的信念回到了祖国大陆,同年年底为家乡捐建14幢“群众公寓”,以解决家乡父老的燃眉之急。1980年,李嘉诚毫不犹豫地捐资两百万港元,修建了潮州医院和潮安医院,同年带头捐资3000万港元作为筹建汕头大学第一期工程的经费。1989年,他又捐资5.7亿港元以支持祖国慈善业的发展。

李嘉诚以其对慈善事业的热情态度赢得了社会的尊敬。

延伸阅读

李嘉诚和一枚硬币

一次,李嘉诚在取汽车钥匙时,不慎丢落一枚2元硬币。硬币滚到车底。当时他估计若汽车开动,硬币会掉到坑渠里,于是及时蹲下身欲拾取。此时旁边一名印度籍值班见到,立即代他拾起。李嘉诚收回该硬币后,竟给这名值班100元酬谢。李嘉诚对此的解释是:“若我不拾该2元,让它滚到坑渠,该2元便会在世上消失。而100元给了值班,值班便可将之用去。我觉得钱可以用但不可以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