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华伟
达尔文为什么能从平凡事物的观察中获得不平凡的发现?他自己说:“我的成功……最主要的是:爱科学——在长期思索任何问题上的无限耐心,在观察和搜集事实上的勤勉——相当的发明能力和常识。”他渴望从实验中得到尽量多的知识,所以不让他的观察局限于实验所针对的那一点,最重要的是,他善于把握细节,从不放过任何例外的情况。
1831年12月27日,二十二岁的达尔文以自然科学家的身份随同“贝格尔号”军舰作环球考察。此行之前,达尔文还是一个“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者。到了南美洲,他观察到热带的自然景象与英国迥然不同,面对大自然提供的事实,他常这样问自己:“这些变化万千的自然界,究竟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呢?难道是神造的吗?”在朋塔阿耳塔,达尔文获得了大量的陆生动物的化石,他观察到,有几种动物,例如大獭兽、巨树懒等,都是属于地质年代第三纪的巨大树獭科动物,但它们与现代生活在南美洲的树獭很相似。他还观察到,有一种已经绝灭的马和马克鲁兽,它的身体跟像一样,牙齿与现代啮齿目动物相似,而眼睛、耳朵、鼻孔的部位却像水生动物儒艮和海牛。这些从未见过的现象,又引起了达尔文的疑问:“为什么许多现代的动物与古代的动物化石既相似,而又不完全相同呢?《圣经》上说‘世界的现象永远也不会发生变化,’这有根据吗?”在加拉帕戈斯群岛,达尔文又观察到这样一个事实:岛上的各种动、植物虽然属于南美洲类型,但其中绝大多数都具有本地的特点,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观察、思考、再观察、再思考,不能带任何成见或偏见,不要让一切先人之见蒙住眼睛。正是这样,达尔文逐步萌发了生物进化的思想。
航行结束后,达尔文的一位朋友为他谋得了一个高薪水的职位,但是,他放弃了。他牢记着自己的格言:“一个懂得生命价值的人,绝不会把一小时的光阴白白浪费掉。”他要发掘和整理他那远未完善的新思想。1856年5月,他开始写作《物种起源》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