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云门宗史话》
冯学成居士的文章,以前从《禅》刊见到过,但未加重视,觉得知解的意味重,大体是贾题韬一路的风格,算是当年袁焕仙维摩精舍一系的旁枝。大体上有一定的见地与体证,然总觉得修证未入玄微。此与南公怀谨不同,南先生悟道以后未停留于一般的心性层面,而是重禅定实修,不完全走禅宗的路线。不过,南先生的理性思辨、学问功夫则有所不及,而贾题韬、冯学成则更具学问头脑也。
近现代居士弘法的团体,除了佛学方面的内学院系统外,弘扬禅法的主要是从袁焕仙到南怀瑾这一系和大愚开创的心中心一系。冯先生最近在其开办的“龙江书院”和有关佛学院开讲了不少禅宗及中国文化的经典,亦属有影响的居士,值得注意。故前段时间在书店买了两本冯先生的代表作:《信心铭》和《云门宗史话》。
阅毕《史话》,觉得冯居士于禅确有体会,其对公案的理解颇契禅味,盖不同于一般学者之门外谈禅也。不过此书更重在云门宗历史之梳理,将云门宗的主要禅师之历史、公案与语录依传承顺序加以整理,乃宗派史之专著也。禅宗通史及断代史皆已有多部,然宗派之专史除有一部《曹洞宗通史》外,似未多见,故此书亦颇具学术价值也。禅宗典籍极为宏富,其中英才辈出,值得我们去挖掘整理。一般学术界之禅宗研究,只能说是属于Ken Wilber所谓的“转译”层面的“禅文化”研究,非“转化”层面之禅之研究。如何契于禅之本来面目而又加以现代的整理与诠释,是今后禅宗研究的重要方向。
因《云门宗史话》末后提到虚云和尚重续云门宗之事,乃重翻阅虚老年谱及法汇。虚老为近代重振禅宗之高僧,虽重续五宗法脉,然亦乏有力之法嗣传人,若无明眼善知识,则法脉仅成纸上空文,亦何益哉。虚老本身虽悟道,然气象已经不足,观其法语,已无大气魄承当。虽可说是其谦德,亦证其智慧之不足也。至云门宗之继承者佛源和尚,则自称盲眼,而称冯学成为明眼善知识,又以学成为其云门法嗣,则似本末倒置也。冯出于袁焕仙维摩精舍贾题韬一系,本非云门锻炼而成之禅师,则其续云门,亦徒有形式而已。道在得人,一代大师虚云老和尚虽有志于重续五宗法脉,然竟无可传其道之人,亦时局之限制也。门下出一龙象,胜却多少虚文!
吾意不必局限于法脉之形式,若能彻悟曹溪一脉,自可直承祖印,重开中华禅宗之道脉,重续中华禅宗之风范,不必拘于谱谍之形式主义也!如云门宗承古禅师之私淑云门,即一佳例也。今人若能自临济门悟道,即可直承临济也,以此类推可也。
观近代禅宗,于虚云和尚之外,居士禅中倒有几个人物,自创新时代之禅宗流派,可算是禅宗的新发展。如大陆的袁焕仙维摩精舍一系,心中心禅密一系;台湾的安祥禅、现代禅等。虽有证量浅深之别,法眼偏圆之殊,然究为禅宗心法于新时代之表现也。袁得南怀瑾先生,则法脉存矣;心中心,则有王骧陆、元音老人继之,亦自成一派。耕云与李元松,本身即脚跟未稳,亦谈不上有后继者,恐难有后续发展也。余于心中心元音老人的书亦早曾留心,且阅过其文集之网络版。今春有山西某佛子参访于我,赠我一套元音老人的文集,有暇当重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