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母婴护理与保健
32943300000057

第57章 产褥感染

产褥感染又称产褥热,产褥感染是指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变化。凡在产前、产时、产后有细菌侵入生殖器官,在产褥期引起局部或全身发炎者,称为产褥感染。发病率为1%~7.2%,到目前为止,产褥感染和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仍是产妇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

产褥感染的病因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是指孕妇在怀孕和分娩过程中,由于身体虚弱、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下降,使原来存在于阴道或肠道的细菌大量繁殖,成为致病菌,引起产妇感染。外源性感染是指由于孕妇在近预产期内盆浴或性交,分娩期的多次内诊、肛查,分娩过程中的胎膜早破、产程延长、产道损伤,或产褥期所用的不洁内衣及便盆等均可使致病菌进入生殖道,引起产褥感染。

一、生活护理

1.注意卧床休息,室内安静整洁,空气流通,但应避免直接吹风。

2.宜取半卧位,以利恶露排出。

3.高热时,注意观察患者身热出汗情况,必要时,两小时测体温1次。鼓励患者多饮开水,对不能进食者按医嘱给予静脉补液。

4.若高热、神昏谵语,则为热入心包。若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脉微者,症情危急,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5.保持床铺干燥清洁,卧床不起者注意翻身,防止褥疮发生。

6.产褥期严禁房事及盆浴,不作不必要的阴道检查,并保持外阴与纸垫清洁,避免邪毒直犯阴中,变化它证。

7.饮食以易于消化吸收又富有营养的食物为主,如瘦肉、鸡蛋及各种新鲜蔬菜,夏天可食绿豆汤或西瓜汁等,忌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品。

8.产后发热,恶露不畅,少腹疼痛者,可给予腹部热敷或艾灸。

9.加强孕期检查,及时纠正并发症,特别是感染灶及贫血。

10.对难产病人给予必要的预防感染措施。

二、验方治疗

1.地丁、蒲公英各30g,金银花、益母草各12g,连翘、黄檗、当归、桃仁、丹参各9g,每日1剂,水煎服。

2.金银花、蒲公英、地丁、红藤各20g,当归、赤芍、丹参各15g,乳香、没药、元胡各10g,川芎5g,每日1剂,水煎服。

3.红藤、败酱草各30g,益母草、丹参各15g,灵脂、蒲黄各10g,每日1剂,水煎服。

三、药膳调养

(一)猪蹄煲

1.原料猪前蹄2只,黑豆30g,独活20g,黄芪30g,生姜10g,防风10g,大黄10g,僵蚕20g。

2.制法把全部用料放入锅内,武火煮滚,后用文火煲1.5 h。

(二)桃仁藕饮

1.原料桃仁10g,白莲藕250g,红糖适量。

2.制法将桃仁去皮尖,莲藕洗净切片,加水500 ml煮汤,加入红糖,食藕饮汤,每日1次。

(三)马齿苋饮

1.原料马齿苋30g,红糖30g。

2.制法将马齿苋洗净加水煮开入红糖煎20min后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