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母婴护理与保健
32943300000066

第66章 产后血晕

产妇分娩后,突然发生头晕目眩,不能坐起,或心下满闷,恶心呕吐,或痰涌气急,心烦不安,甚则口噤神昏,不省人事,称为“产后血晕”。

本病发生的原因,多因产妇素体气血亏虚,复因产程过长或者产后失血过多,导致气随血脱,心无所养而发病。

一、生活调养

1.产妇分娩后,一旦出现血晕立即采用头低脚高位,并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使之尽快苏醒,如用手指按压人中穴及十宣穴。

2.注意保暖,外阴部要清洁。

3.若见面色苍白、出冷汗将要发生血晕时,可立即喂开水或糖水,清醒后可给予富有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气血亏虚者可给予人参汤、桂圆大枣汤、生脉饮等。

4.临产因痛极而晕者,临证尤应严密观察产妇的神色、呼吸、脉搏及血压,掌握病情变化,防止子宫破裂,必要时采取急救措施。

5.密切观察阴道出血情况,若出血过多,可采用输血治疗。

6.产后血晕昏迷的病人,切勿随意搬动。要安排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房间内,以便于治疗抢救。

二、验方治疗

1.用米醋煮韭菜,滚三五沸,乘热倒入壶中,使壶中热气熏产妇鼻孔,可立即醒来。

2.五灵脂末,半生半炒,每服6g,温酒灌入。

3.五味子50g,大枣10枚,人参12g,水煎共煮。取药汁加红糖适量,温服,每日1剂。

4.莲子共研细末,每次取15g,同粳米30g煮粥,熟时调入适量红糖即成,每日早晚各1次。

5.神志不清,可采取药液灌肠急救。气虚血弱者用人参30g,煎水50 ml鼻饲,可立即回苏。血淤气逆而昏迷者,用五灵脂、川芎各20g,煎水50 ml鼻饲,亦可破淤醒神。

三、敷脐疗法

(一)方剂1

1.组成人参9g,鹿茸0.5g,百草霜9g,童便适量。

2.用法将人参、鹿茸分别研为细末,百草霜备用。用时先将鹿茸纳入脐中穴,再将人参、百草霜掺匀,童便调成糊状,敷贴在鹿茸上,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之。

3.说明本方适用于血虚气脱型产后血晕。症见产后阴道出血量多,突然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渐至昏不识人,甚而四肢厥冷,冷汗淋漓,舌淡无苔,脉微欲绝。

(二)方剂2

1.组成人参、当归各9g,血竭0.5g,黄酒适量。

2.用法先将前2味药研为细末,黄酒调成糊状备用,血竭研为极细末。用时先将血竭填入脐孔穴,再将药糊覆盖于血竭上,外盖纱布,胶布固定之,2~4 h换药1次。

3.说明本方适用于血淤型产后血晕。症见产后阴道出血量少,伴见小腹阵痛拒按,心下满闷,气粗喘促,进而不省人事,两手握拳,牙关紧闭,面色、唇、舌紫黯,脉涩。

(三)方剂3

1.组成葱白、蜂蜜适量。

2.用法上药共捣烂敷脐。

3.说明主治产后血晕。

四、药膳调养

(一)红参片

1.原料红参10g。

2.制法切片炖食。

(二)当归母鸡

1.原料母鸡1只,宰杀收拾干净,加当归30g,川芎15g。

2.制法炖熟后食鸡饮汤。

(三)羊肉黄芪汤

1.原料羊肉500g(洗净后切片),当归60g,生姜、黄芪各30g,大枣10枚。

2.制法加水文火炖汤,吃肉饮汤。

(四)桂圆枣仁芡实汤

1.原料桂圆肉10g,芡实12g,炒枣仁10g。

2.制法共入锅中,水煎,去渣取汁饮服,每日1剂,连服5天。

(五)黑豆红花汁

1.原料黑豆30g,红花6g。

2.制法共入锅中,水煎,去渣取汁,冲红糖50g温服,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