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0~3岁婴幼儿游戏方案
32959100000038

第38章 1~5岁宝宝的基本动作智能

宝宝大运动培养训练

宝宝在1岁之后,已经会蹒跚地走路。这个阶段,首先要教宝宝走稳,会起步、停步、转弯、蹲下、站起来、向前走、向后退,以及跑步、上下台阶、走平衡木、原地跳、钻圈、爬攀登架、自己坐在小凳子上、扔球、踢球、随音乐跳舞等,身体平衡力和灵活性进一步发展起来。

1岁之后的宝宝,在动作能力上能用脚尖行走数步,脚跟可不着地;并且可以手扶楼梯栏杆熟练地上3阶以上。通常,周岁后的宝宝都能迈出第一步,在良好的训练下可走得很好。

这个时期,爸爸妈妈应积极鼓励和帮助宝宝行走,但要注意适当的休息,不使宝宝过于疲劳。同时应注意安全,防止宝宝走时摔倒、碰伤。

训练宝宝独立走路

宝宝独立走路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走得好就更难了。

在初练行走,宝宝常不免有些胆怯,想迈步,又迈不开。爸爸妈妈应伸出双手做迎接的样子,宝宝才会大胆地踉踉跄跄走几步,然后赶快扑进爸爸妈妈怀里,非常高兴。

如果爸爸妈妈站得很远,宝宝因没有安全感而不敢向前迈步,这时爸爸妈妈就要靠近些给予协助。

有时,宝宝迈开步子以后,仍不能走稳,好像醉汉左右摇晃,有时步履很慌忙、很僵硬,头向前,腿在后,步子不协调,常常跌倒,这时仍需爸爸妈妈细心照料。

总之,在这个阶段,应鼓励宝宝走路,创造条件,使宝宝安全地走来走去。尤其对那些胖小子和“小懒蛋”更该多加帮助,使他早些学会走路。

掷球训练

爸爸妈妈可以与宝宝一同掷球,并说:“扔到我这边。”爸爸妈妈各站一边,宝宝站中间,让宝宝学向两个方向扔球。

跑步训练

训练宝宝跑步的能力,要多与宝宝玩捉迷藏、找妈妈的游戏。在追逐玩耍中有意识地让宝宝练习跑和停,渐渐地宝宝会在停之前放慢速度,使自己站稳。最后宝宝能放心地向前跑,不至于因速度快,头重脚轻而向前摔倒。

上台阶训练

如果宝宝行走比较自如,爸爸妈妈可有意识地让宝宝练习自己上台阶或楼梯,从较矮的台阶开始,让宝宝不扶人只扶物自己上,逐渐再训练自己下楼梯。

学跳、学倒退走训练

让宝宝练双足跳,拖着玩具倒退走,或做“你来我退”的游戏,练习能较稳定且持续地倒退走。

大动作能力游戏

坐椅子

这个年龄的宝宝大都能爬上椅子,但还不能独自转身坐在上面,父母把一个大人坐的椅子放稳,让宝宝面向椅子爬上去,宝宝会爬在椅子上回头望父母,似乎在寻求鼓励和帮助,有的会向下看,似乎是害怕。这时父母不要急于去扶他,而是微笑鼓励宝宝:“宝宝真棒,宝宝自己能爬上椅子了!”

宝宝可能会面对椅子背在椅子上蹲下,然后再翻身坐下。多训练几次后,宝宝会很顺利地爬上椅子,转过身来坐下。做游戏时注意宝宝的安全,椅子最好选择比较沉稳的,不易跌倒;椅子周围不能有危险物品,如剪刀,杯子等。

足球小将

1岁半的宝宝大多能稳步行走,父母可让宝宝在走动中做游戏,提高宝宝的行走能力和速度,玩球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球最好选择软皮、弹力中度、个头比足球小点的皮球,表面有“刺”突出的皮球更好。

在宽敞的屋子里面,或者在天气好的时候到室外空地上,家长把球往地面掷,待弹起来时让宝宝用双手去接;也可由宝宝自己把球掷下去,家长接球。家长把球扔到宝宝胸前,力度适中,扔球的部位最好在宝宝的肩和膝之间,过高或过低会增加接球的难度。训练一段时间后,可根据宝宝的熟练度渐渐加大距离,还可有意把球扔向离宝宝有一定距离的左方或右方,让他转动身体去接球。球的充气量要适中,家长发球的速度不要太快,以免打疼宝宝。

宝宝户外运动小游戏

宝宝很喜欢活动,但他的手脚、躯干动作的协调还需要训练。这时,爸爸妈妈要常带宝宝到户外玩,除了让他自由活动外,还可以做一些游戏。下面这些游戏可由爸爸妈妈带宝宝一起做,或比赛做。

小猫捡球

场地上放1条2米长的垫子,垫子一端放着4个皮球,让宝宝扮成小猫坐在垫子的另一端,妈妈扮猫妈妈。

游戏开始后,妈妈说:“小猫快爬到前面把球捡起来吧。”接着让宝宝在垫子上朝前爬,宝宝捡起球便随手放在篮子里,而后再爬回来。

通过游戏,练习宝宝双膝着地爬的动作并按指定方向走。

金鸡独立

先让宝宝站直,之后妈妈引导宝宝慢慢地将一只脚抬起来,呈单只脚站立的状态,刚开始妈妈可以扶着宝宝,然后慢慢地松开手,让宝宝自己保持这个姿势。

锻炼宝宝腿部肌肉的力量和持久的支撑能力,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宝宝的身体平衡能力,对小脑的发育很有帮助。

翻筋斗

宝宝有时候会试着弯下腰身,从自己的两条腿间去看翻转的世界,妈妈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顺势抓住宝宝的大腿和腰部,协助宝宝完成被动式的翻滚,让宝宝在这种被动的引导下尝试翻筋斗,逐渐就可以自主完成。

训练宝宝的平衡感,使宝宝的手臂和腿部更有力。同时对宝宝行走的平衡感也有很大的帮助。

能屈能伸

妈妈与宝宝面对面地站着。然后让宝宝看妈妈做的动作。

妈妈嘴里说到“变小了”的时候,妈妈迅速蹲下;当妈妈嘴里说到“长大了”的时候,妈妈迅速站起来,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当宝宝也学会的时候,妈妈就开始喊“变小了”,让宝宝迅速蹲下,然后再喊“长大了”,让宝宝再迅速站起来,反复进行几次。通过口令让宝宝做各种动作,可以训练宝宝的反应速度,还可以锻炼宝宝的动作协调能力,让宝宝可以更自如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动作。

宝宝精细运动小游戏

爸爸妈妈在生活及游戏中,要随时训练宝宝手部的精细动作能力,如拾积木、穿珠子、穿扣眼儿、拼扳、串塑料管、捏泥塑等等。要尽早地训练宝宝左右手握、捏等精细动作。

穿珠子比赛

妈妈准备一些珠子和一些绳子,和宝宝比赛穿珠子。妈妈可以先做一次示范,告诉宝宝必须在孔的另一侧将绳子提起,否则将前功尽弃。

这个动作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渐渐可加快速度,并提高准确性。这个游戏是手、眼、脑协调训练的好方法。

小胳膊的力量

爸爸妈妈带宝宝走到单杠的所在地,然后把宝宝举起来,引导宝宝用双手抓紧单杠,然后爸爸妈妈可以慢慢松开手,先用手臂在下面托着宝宝的小屁股,然后慢慢撤掉力量,让宝宝靠自己的小手臂的力量和手掌的力量抓紧单杠,让其慢慢体验在空中荡的感觉。

训练宝宝抓握能力,并且强化手臂部分肌肉的能力和强度。

捡豆子

这时期的宝宝运动能力增强,活动量也增大了许多,游戏中,宝宝也不是很喜欢坐着玩,父母可适当变换游戏方法,使其更符合这个月宝宝的状况。

例如捡豆子,妈妈将小豆子散在地板上,面积要大一些,大概两平方米左右,然后给宝宝一只比较轻巧的小碗,告诉宝宝:“把地上的豆豆捡起来,放到这个小碗里,宝宝很乖,你看马上就去捡了。”宝宝会蹲下来捡豆子,可能捡几颗后会站起来挪动一下接着捡,或者把碗放在一旁,捡几颗后跑过去放进碗里再捡,这时妈妈要教宝宝一手端着碗,一手边捡边往里面放,并教宝宝蹲着身子往前挪动脚步。

有的宝宝可能会一屁股坐到地上开始捡,这时妈妈要教他蹲着捡,告诉他:“地上有虫虫,会咬宝宝的小屁股,不能坐在地板上。”妈妈要时刻鼓励宝宝:“哇,捡了这么多了呀,宝宝真厉害哦!”增加宝宝游戏的兴趣。

开盖、配盖

将用过的各种各样的盒子、瓶子等收集起来当玩具,这些盒子瓶子的盖,有的可拧开,有的可掰开等。

爸爸拿出大小不同的3个瓶子放在小桌子上,最好是塑料的,或其他轻巧、不易摔碎的,棱角要光滑。

告诉宝宝:“爸爸要打开瓶盖了,宝宝看,开了!”当着宝宝的面一个个拧开或掰开,然后将盖子和瓶子混在一起,让宝宝摆弄着玩一小会,告诉宝宝:“宝宝,给瓶子盖上盖好吗?”并指导宝宝配盖子,教宝宝如何拧紧盖子,如何用力向下套。爸爸可边做示范边讲解,如:“你看,放在瓶口,用手压下去”“用手指捏住,然后向这边转动”等。

鼓励宝宝自己将盖子再打开,然后鼓励宝宝自己动手配盖子。反复游戏。刚开始不要给宝宝太多瓶子,3个就够了,随着宝宝的长大,可适当增加到4~5个。宝宝在这种开开、盖上、配盖的简单游戏中,大大促进了精细动作发展。

追蜻蜓

用质地比较好的彩色纸剪四五只小蜻蜓,和宝宝的小手差不多一样大即可,然后用绳子将剪好的蜻蜓系在50厘米左右的细竹竿上面,绳子长大约30厘米。父母和宝宝拿着竹竿和蜻蜓去户外的草坪上做游戏,告诉宝宝:

“我们要去外面抓蜻蜓了,宝宝一定要抓好多只。”妈妈拿着一个竹竿摇晃,使蜻蜓在宝宝周围上下左右舞动,并引导宝宝:“宝宝来抓呀,宝宝抓蜻蜓呀!”爸爸带拉着宝宝一起追逐蜻蜓,妈妈有意让蜻蜓在宝宝的周围“飞”几圈,让宝宝跟着追逐、伸手抓,然后让宝宝“捉住”,将蜻蜓给宝宝作为奖励,并要夸奖宝宝:“哇,宝宝真厉害,比爸爸都厉害哦。”

妈妈再拿出一个竹竿和蜻蜓,让宝宝继续追逐,妈妈可在宝宝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任意变换着动作和方向,使蜻蜓到处“飞动”,引导宝宝四处跑动、跳跃,还可让宝宝任意挥动着竹竿,让妈妈和爸爸追逐宝宝的蜻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