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0~3岁婴幼儿游戏方案
32959100000045

第45章 2~3岁宝宝的能力开发训练

宝宝个性培养训练

对于2~3岁的宝宝来说,许多令人兴奋的事情都发生在这个阶段,所以该阶段对宝宝是一个挑战。对于爸爸妈妈来说,这并不是一个令人讨厌的阶段,而是一个令人惊奇的阶段。

这时宝宝会处处模仿大人——妈妈扫地他也扫地;爸爸擦桌子他也擦。在自理能力上,开始学着大人的样子拿起牙刷刷牙。在个性上,这时宝宝既独立又依赖,因此好多做爸爸妈妈的都抱怨说:“我家的宝宝快成了‘小尾巴’了,我出门的时候他总是拉住我的衣角;有人过来跟我说话时,他就藏在了我的身后。”

宝宝的个性发展与培养

2~3岁的宝宝个性发展非常快,这时宝宝体会到了自己的意志力,懂得有可能通过争斗来统治别人。同时由于身体机能还不成熟,宝宝逐渐懂得了羞愧和怀疑,而学习走路、抓握物体以及其他一些技能则给了他们选择的自由。

这时候宝宝的括约肌也开始发挥作用,宝宝学会了控制大小便,可是一旦失禁并挨了训斥,宝宝就会觉得羞愧。

这个时期宝宝的性格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描述:

活动性,即所有行为的总和,包括运动量、语速、充沛的活动精力等等;情绪化,即易烦乱、易苦恼、情绪激烈,这样的宝宝比较难哄;交际性,即通过社会交往寻求回报,这样的宝宝喜欢与别人在一起,也喜欢与别人一起活动,他们对别人反应积极,也希望从对方那得到回应。宝宝的性格是这三个部分的混合体,三部分比例可能有多有少。

不同个性宝宝的培养方案

爸爸妈妈要多观察宝宝的性格倾向:情绪化、活泼好动、或者是讨人喜欢。

好动的宝宝动个不停,睡眠不多;情绪化的宝宝爱哭闹,难哄;讨人喜欢的宝宝很早就会对人表示他的感情,别人抱他时反应积极,容易安静下来。

如果宝宝在某方面表现得比较突出,爸爸妈妈要适应他的这种特点,并且鼓励宝宝在其他两方面也要有所发展。

若宝宝很情绪化,那么爸爸妈妈就要细心的照料、支持、指导和帮助宝宝,这样会让宝宝觉得更安全些,也就不会那么易于激动了。

如果爸爸妈妈能稍加控制、多多关心的话,一个做事总是急匆匆的宝宝有可能会缓解一点。

爱交际的宝宝与好动的宝宝一起玩游戏能鼓励他们集中注意力,并延长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宝宝的心理特征与教育

这时宝宝的逆反心理开始出现,并且好奇心也很强,于是凡事宝宝都想自己解决,但由于经验不足,不仅常常把事情搞砸了,也会给身边的人带来很多麻烦。

此外,这时宝宝的依赖心理与分离焦虑情绪也很明显,由于这些个性特点,使宝宝很难与人相处。

依赖心理与分离焦虑

妈妈才刚离开一会儿,宝宝就早已鼻涕眼泪的涂了一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本阶段正是宝宝产生“依赖”心理之时,因此这时宝宝会对最亲近的人产生“分离焦虑”,他就像一块橡皮糖似的黏着妈妈,否则会哭闹不休,如此“依赖”会让妈妈很伤脑筋,在这时,爸爸妈妈常常会考虑是否应该将宝宝送入托儿所。

逆反心理

这时宝宝的逆反心理也出现,凡事都想自己来做。

由于各种能力的不断增长,宝宝会走、会跑、会说话,所以他会常常觉得:“我已经长大了,可以自己完成所有的事。”以至于凡事都想自己来做,但是往往做得不是很好,弄得爸爸妈妈也跟着紧张。

对于照顾者来说,2岁多的宝宝真是太难对付了,不闹时乖得像可爱的小天使,一旦发起脾气来简直像个“小恶魔”,实在让人不敢领教。

难以与人相处

2岁多的宝宝即使上了托儿所,通常也是老师心中难缠的角色,因为这时的宝宝比较容易出现抢同学玩具的情形,偶尔还会出现咬人、推人的情况。其实,这与宝宝心理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宝宝刚从舒适的家里进入另一个陌生的环境,难免会有些不适应,在家里他是唯一的宝贝,他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我的!”看到别人有的东西自己也想拥有,这是2岁宝宝的一个特性,也是爸爸妈妈和老师们最感棘手的问题。

2~3岁宝宝的心理教育

2~3岁的宝宝心理和行为都在发生变化。随着智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宝宝开始有了一些属于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没有自己处理事情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因此常常会有一些不容易让别人理解的行为出现,从而造成爸爸妈妈的困扰,增加了亲子之间的冲突。

了解宝宝的这些变化,并且对宝宝的行为加以理解教育,这是爸爸妈妈和宝宝相处的基础,以下几种教育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和宝宝相处。

一致性的教育模式:如果宝宝已经入托了,爸爸妈妈要多与学校的老师沟通。爸爸妈妈可以将宝宝在家里的情况记录下来,然后将记录带到学校和老师一起讨论,建立起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尽量一致的教育模式,这样才不会使宝宝无所适从,同时对宝宝的心理和行为也较容易把握,易于引导和教育。

故事教育:许多爸爸妈妈也许会质疑:“和小宝宝讲道理,他能听得懂吗?”可千万别小看宝宝的能力,用宝宝听得懂的语言与他对话,效果通常都不错。很多时候,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导宝宝,尝试和宝宝正向沟通,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坚持原则:不少爸爸妈妈在宝宝耍脾气时,会采取妥协、满足宝宝的需求等消极的解决方式,以求能迅速地让宝宝安静下来。

但是如此反而会让宝宝更加任性,爸爸妈妈应该拥有正确的教养观念:疼爱宝宝,但不要溺爱宝宝,在宝宝淘气时要坚持原则;当宝宝吵闹时,要用他可以理解的话语告诉他,那样做是不对的。

树立起宝宝的自信心

爸爸妈妈应重视从小培养宝宝树立独立自主的观念,在建立良好自我概念的同时,让他学着自己做事,发现并欣赏自己的能力,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自信,提高独立自主的能力。

战胜消极心理

培养宝宝的自信心,要使宝宝战胜消极心理,爸爸妈妈一定要避免说那些有损宝宝自尊心的话。

当宝宝弄洒牛奶时,爸爸妈妈千万不要说“真是笨手笨脚,走开!”应该对他说“我知道你是不小心才弄洒的,咱们拿块海绵把它抹干净吧!”这样做既让宝宝知道下次一定要小心,又不损伤宝宝的自尊心。

爸爸妈妈可以直接告诉宝宝应该做什么,比告诉他不该做什么要好,让宝宝“不要把衣服拖着走”不如告诉他“应该这样拿着衣服。”这样做将使宝宝对成功有更好的认识。

此外,爸爸妈妈还要多听听宝宝的问题,花一些时间了解他的失望和恐惧,帮助宝宝战胜消极心理,获得自信心。

让宝宝知道自己很能干

帮助宝宝喜欢、接受他自己,觉得自己好而且有用,对自己有信心,爸爸妈妈要细心观察宝宝的言行,及时肯定和鼓励宝宝的正当言行。

“哇,宝宝!你把积木放回箱子里了,真能干!”“你都会说浓烟滚滚了,真了不起!”“宝宝,你唱的歌真好听!”“你一定能把毛巾挂起来,再试试,喏!你把毛巾挂起来了,真能干!”这种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会使宝宝知道你非常注意他的言行,爸爸妈妈知道他“能干”,宝宝的自信心也因此而建立起来。

如果宝宝学会用积极的眼光看待人生和世界,做起事来充满自信心,必将更好地面对现实的各种挑战,正确处理生活道路上的各种挫折。

宝宝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乐观、自信的个性,必将受益终生。

培养宝宝好品质的亲子游戏

二人三足

把绳子绑在妈妈和宝宝的脚上,一起向预定的终点进发;边走边可以喊“1、2、1、2”的口号,促进两个人行动一致。

游戏目的:让宝宝学会互相合作。扭扭胳膊扭扭腰妈妈做动作,让宝宝模仿妈妈的动作。首先将双手举过头顶,左摆一下,右摆一下。然后放下双手,将双手从胸前向身体两边伸展举平,做两次扩胸运动。然后双手叉腰,向左扭扭腰,向右扭扭腰,立直身体后左腿向前踢一次,右腿向前踢一次,然后双手在胸前击掌,向上跳三下。这个游戏可以通过宝宝对妈妈动作的模仿,达到获得趣味、锻炼身体的游戏目的。这个时期的宝宝很喜欢模仿,并且做体操还可以增强体质。

跷跷板

让宝宝坐在妈妈的脚上,用妈妈的脚托起宝宝,然后妈妈的脚上下摆动,让宝宝找到跷跷板的感觉。

游戏目的:培养亲子之间的情感,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

跳个舞吧

妈妈把音乐播放出来,然后领着宝宝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通过这种和宝宝互动的游戏,让宝宝的身体更加灵活,加深宝宝和妈妈之间的感情,培养宝宝的早期乐感。

未来的小明星

爸爸或妈妈在宝宝面前表演一些小动物的典型动作,比如学蝴蝶飞飞,兔子蹦蹦跳跳,小鸭子摇摇晃晃等,然后让宝宝模仿这些动物的动作。

培养宝宝锻炼的意识以及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宝宝的身体素质。

迷你拔河

首先要分成两支队伍:爸爸一队,妈妈和宝宝一队。画好界线后就可以开始比赛了,只要一方把绳子中心点上的红布球拉过本方的限制线就获胜了。

培养宝宝的团队意识,培养宝宝的挑战精神,还可以使亲子间的互动更加密切。

滚皮球

首先让宝宝身体平躺,妈妈可以轻轻推动宝宝左右滚动,边动边念儿歌:“滚皮球,滚皮球,滚来一个大皮球,皮球起来了(将宝宝拉起),皮球滚远了(将宝宝滚到另一边)……”如此反复进行。

游戏目的:增进母亲与宝宝的亲子关系,还可以增强宝宝的身体协调能力。

宝宝认知与社会交往能力培养

在这时期,爸爸妈妈要多让宝宝走出家门,在外界广阔的天地里除了让宝宝学习运动、语言,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之外,也让他有充分的时间观察外界五颜六色的花草树木以及环境的变动,以锻炼宝宝的认知、视听和观察的能力。

宝宝社交能力培养训练

宝宝在这时期的社交发育与学习主要由这几方面组成:社交性互动、模仿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互换性学习、组织性学习。

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爸爸妈妈要扩展宝宝的交际圈。平时,要经常带宝宝外出做客或购买物品,还要经常请邻居的小朋友或者宝宝的小伙伴到家中与宝宝一起玩。

木偶游戏

家长可以买些木偶,或用彩笔在袜子上画张脸。玩的时候,家长蹲在沙发后面,假装两个木偶,给宝宝讲故事、唱歌,每个木偶用不同的声音。也可以问宝宝问题,并鼓励他交谈。

此时的宝宝喜欢把人类特征与玩具联系起来,把它们看做最好的朋友。如果木偶的举止像人,就可激发宝宝的想象力。给宝宝讲故事和他交谈,可以提高宝宝的社交能力。

协同合作

爸爸妈妈要想办法为宝宝创造这种一起玩的条件。为宝宝提供与同伴一起玩的机会,如到邻居家串门,再安排需要两人合作的游戏,如盖房子、拍手、拉大锯等,训练宝宝能与同伴一起玩。

让宝宝与同龄宝宝一起玩,给他们相同的玩具,以避免争夺。当一个宝宝做一种动作或出现一种叫声时,另一个宝宝会立刻模仿,互相笑笑,这种协同的游戏方式是此时期的特点。小宝宝们不约而同的做法会使他们因为默契而得到快乐。

分享食物和玩具

经常讲小动物分享物品的故事给宝宝听,让宝宝知道食物应该大家一起分享。在宝宝情绪好的时候,给他两块糖,告诉他拿一块给小朋友与同伴吃。

宝宝社交智能开发小游戏

客人来了

妈妈扮演客人的角色,来宝宝家串门。让宝宝开门,然后给客人倒杯茶。鼓励宝宝跟客人谈话。

游戏目的: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

今天宝宝做东

教宝宝做请柬,可以用画笔在卡片上做出一张请柬的模子,然后让宝宝学着画,然后领着宝宝去小伙伴家里发放请柬给他们,并和他们的爸爸妈妈一起招呼,让他们一定要来做客。等到小伙伴们来了以后,让你的宝宝把点心都分给他们。

游戏目的:培养宝宝动手能力、社会交往能力。

宝宝认知能力培养小游戏

随着心理的发展,宝宝的认知能力进一步发展,具有概括性和随意性,他们可以利用词把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出,如用“小狗”一词把“小狗”从其他玩具中找出来。这时在大人言语的指导下,宝宝能感知事物,使感知表现出随意性的萌芽,也就是观察力的形成。

因此,这时爸爸妈妈要引导宝宝进行初步的观察力开发。

装沙子游戏

用杯子往盘子里装沙子。妈妈可以提问:“如果用杯子装沙子,要几杯沙子才能将盘子装满呢?原来5杯就装满,这就说明盘子的容量是杯子的5倍”!在游戏过程中,可以为宝宝生动地解释量的概念。相反,也可以提问:“要挖空盘子里的沙子,需要挖几次呢?然后让宝宝一边挖沙子,一边数挖沙子的次数。

游戏目的:培养宝宝的认知能力以及建立起对数学的兴趣。

分水果

将盛着各种水果的篮子放到宝宝的面前,再拿出一些玩偶,由妈妈抱着。然后对宝宝说:“大熊要吃苹果,宝宝请你帮它拿一个苹果。”随意说出篮子内的水果,或叫宝宝拿不同的水果。

游戏目的:这个游戏可以训练宝宝的认知能力和记忆力。

小手帕

爸爸妈妈为宝宝准备出4~5条漂亮的小手帕,在宝宝面前一一展示,告诉宝宝手帕上图形的名称、颜色,吸引宝宝去摸摸手帕,感觉一下。在其中一条手帕上用黑色彩笔做一个小标记指给宝宝看。将做了标记的手帕混入另外几条中,让宝宝找出有标记的小手帕。

手帕上可爱美丽的图案能很好地刺激宝宝对颜色、图形的感知,加上让其找出做了标记的手帕的环节,宝宝的记忆力也将得到很好的锻炼。

认识早和晚

妈妈要准备起床、洗漱、晨练的图片,晚上看电视、睡觉的图片,字卡“早晨”“晚上”。然后,妈妈出示起床、洗漱、晨练的图片,请宝宝观察后回答:“这是什么时候?”

接下来,妈妈向宝宝展示全家人看电视、哄宝宝睡觉的图片,请宝宝观察后回答:“这是什么时候?”最后,妈妈手拿图片,并向宝宝发出指令:“天亮了,小宝宝要起床了,是什么时候?”请宝宝回答:“早晨。”

妈妈继续发出指令:“月亮出来了,妈妈要哄宝宝睡觉了,是什么时候?”请宝宝回答:“晚上。”此外,父母可在相应的时间段里,利用文字或照片,帮助宝宝记录家人的所作所为。通过这项活动,使宝宝逐渐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宝宝音乐与艺术智能开发

宝宝是天生的小音乐家。他们都热衷于音乐创造,摇椅子、拍小手、敲打玩具和跳舞等等,他们喜欢创造自己的节奏和旋律,而且乐此不疲。

涂鸦绘画可以带给宝宝丰富的感官体验。当宝宝用手指在桌上乱划乱涂时,他的头脑里就会产生某种链接,因此涂鸦绘画同样有助于提高宝宝的思维能力。

开发宝宝的音乐才能

爸爸妈妈可以把每天必须和宝宝一起做的琐事,唱给宝宝听,或者用宝宝最熟悉的旋律唱出他的名字;还可以把家里的锅和木勺,让宝宝自己敲打出节奏来,自己“作曲”。让音乐成为开发宝宝智能的好帮手,成为宝宝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你的宝宝视力弱,你可以握着他的小手随着音乐一起舞动,一边唱歌,一边让他摸这摸那,认识自己的小脚趾、小胳膊等。

如果宝宝开口说话比较迟,那么爸爸妈妈经常和宝宝一起唱他熟悉的儿歌,就是学习新词的好方法。对于宝宝来说,唱一首押韵和重复的儿歌,比说话更容易接受。

如果宝宝听声音的分辨能力弱,爸爸妈妈说得很清楚的单词,他也不能完全听懂,那么爸爸妈妈要经常自编自唱,并鼓励宝宝跟自己一起打节拍。

宝宝都是儿歌和绕口令的爱好者,他们喜欢唱歌,喜欢节奏,喜欢念朗朗上口的儿歌,有时候他们走路做事都爱合着自己发明的节奏。

总之,如果宝宝有某些生理上的缺陷,音乐可以帮助宝宝弥补这些缺陷。因此,让宝宝了解音乐,享受音乐。这不仅有助于宝宝的语言学习,也可以产生一种令他终生受益的思维链接,让宝宝的才能在音乐中得以良好的开发。

涂鸦绘画智能开发训练

涂鸦绘画对宝宝来说,重要的是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因此,爸爸妈妈最好不要要求宝宝画出什么,而是鼓励他独立地探索和发现。培养宝宝的绘画能力,爸爸妈妈要做好以下几点:

给宝宝准备不同种类的材料

爸爸妈妈不一定要买那些昂贵的或特别的材料,只要找一些家中常用的东西就可以,例如,纸、蜡笔、胶水、碎布料、报纸、鸡蛋盒、纸巾、纸盒、管子、塑料餐盘、细绳等。

称赞要具体

只说“真漂亮”是不够的,要用些特别的、描述性的语言来赞美宝宝的“杰作”。譬如具体说说宝宝使用过的颜色或创作方法。

展示宝宝的作品

当爸爸妈妈把宝宝的艺术作品贴在冰箱或墙上,让每个人都能看到时,宝宝就会感受到大人的欣喜,知道爸爸妈妈欣赏他的创作能力。这是增强宝宝自信心的一个好方法。

帮助宝宝开个好头

在绘画时,如果宝宝看起来好像被难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开始,这时爸爸妈妈可以用提问的办法来提示他。譬如,宝宝想画只小猫,妈妈可以说:“想一想,小猫它有几条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