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比富人少什么
32969300000108

第108章 投机就是寻找“最大的笨蛋”

1593年,一个维也纳的植物学教授到荷兰的莱顿任教,他带去一种土耳其植物——郁金香。荷兰人从来没有见过,对它如痴如醉,于是,教授认定自己可以大赚一笔,他的售价高到令荷兰人只有去偷的地步。一天深夜,一个窃贼破门而入,偷走了教授带来的全部郁金香球茎,并以比教授的售价低得多的价格,很快把球茎卖光了。就这样,郁金香被很快种在千家万户荷兰人的花园里。后来,郁金香受到花叶病的侵袭,病毒使花瓣生出一些反衬的彩色条或“火焰”,极富戏剧性的是,病郁金香成了珍品,以至于一个郁金香球茎越古怪,价格越高。于是,有人开始囤积病郁金香,又有更多的人出高价,从囤积者那儿买入,并以更高的价格卖出,一个快速致富的神话开始流传,贵族、农民、仆人、烟囱清扫工、洗衣老妇,先后卷了进来,每个被卷进来的人都相信,会有更大的笨蛋愿出更高的价格,从他那儿买走郁金香。1638年,最大的笨蛋出现了,持续5年之久的郁金香狂热,迎来最悲惨的一幕,很快,郁金香球茎的价格,跌到洋葱头那样低。专家们说,当有一种投资人人都知道它赚钱时,就证明它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了。但是只要有人炒作,就总有人飞蛾扑火一般去添柴。始于1720年的英国股票投机狂潮,有这样一个插曲:一个无名氏创建了一家莫须有的公司,自始至终,无人知道它是什么公司,在认购时,近千名投资者争先恐后把大门挤倒。没有多少人相信它真正获利丰厚,而是预期更大的笨蛋会出现,价格会上涨,自己要赚钱。投机行为的关键是,判断有没有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只要自己不是最大的笨蛋,就是赢多赢少的问题。如果再也找不到愿出更高价格的大笨蛋,把它从你那儿买走,那么,你就是最大的笨蛋。对于中外历史上不断上演的投机狂潮,最有说服力的就是这个最大笨蛋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