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比富人少什么
32969300000115

第115章 高消费也是用之于民

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应该适度,并且积极地消费。钱存在银行、留在家中,或一味地追求保值,最多只能产生精神上的满足,只有通过消费,才能既改善物质生活,又满足精神需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于公于私都有利。消费不等于浪费,也没有绝对的高或低。上海博物馆的门票大概是同类博物馆中最便宜的——20元,对于贫困地区的家庭来说,这可能是学童一年的学杂费,给希望工程捐款,可以救助一名学童。那么,上海博物馆是不是应该关门,或者所有的参观者得先捐款?对于亿万富翁来说,数十万元的酒席费,本来算不了什么,如果他不消费,除了增加银行存款,毫无意义,如果他花了这钱,政府可以收税,餐馆和相关企业(如酒厂、供货商)可以获得大笔利润,一大批人(服务员肯定很多,据说还表演歌舞)可以就业。其实,真正吃掉用掉的东西是有限的,大量的是附加产值,何浪费之有?至于社会影响,本来就是反对者创造出来的。要是媒体不报道,谁会知道?如果民众都有正确的观念,绝不会对此大惊小怪。贫富差别本来就存在,富人多花钱,政府才有更多的财力给穷人帮助,穷人才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拿最新的例子来说,故宫博物院花了政府两千多万元,买了一幅画,够高消费了吧,用的还是公款。卖主没有透露,但他肯定得缴一大笔税,拍卖行也得缴一笔税,政府实际上已经收回了一部分。如果这位卖主愿意高消费,不是可以回收得更快,下岗工人也多些就业机会吗?总比他将钱全部存入银行好吧。亚洲首富李嘉诚有一次在取汽车钥匙时,不慎丢落一枚2元硬币。硬币滚到车底,当时他估计若汽车开动,硬币便会掉到坑渠里。李嘉诚蹲下身正欲捡取硬币时,旁边一名印度籍值班见到,立即代他拾起。李嘉诚收回该硬币后,竟给他100元作为酬谢。事后,有人对此颇不理解,而李嘉诚的解释是:“若我不拾起这两元钱,让它滚进坑渠,这两元钱便会在世上消失。而100元酬谢,值班便可将之用去。我觉得钱可以用,但不可以浪费。”这件事说明了李嘉诚的一种经商哲学,也说明了他的思维风格,这就是用社会总净值的增损来判断个人行为合理与否。只要社会总净值增加了,自己损失一点不算什么;相反,如果社会总净值减少了,自己即使收获了一定的财利也是损失。我们不是李嘉诚,不可能有他高屋建瓴式的大家风范,但永远抱着“均贫富”的思想,对自己支付能力之外的消费水准忿忿不平,那就是放着炸酱面不吃,强迫自己去喝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