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比富人少什么
32969300000128

第128章 可以穷,但不可以酸

任何时代都有不得志的穷人,汉朝的朱买臣是最典型的代表。朱买臣夫妻二人,在贫民区过着苦日子。每天买臣在山中砍柴,挑到集市上,卖钱度日。他生性好读书,每天手不释卷。肩上虽挑着柴担,手里却拿着书本,一边走一边高声吟诵。时间久了,也有了广告效应,街上的人但闻读书之声,便知买臣挑柴担来了,可怜他是个书生,都来买他的柴。而且买臣又“君子不言利”,只凭人随便给个价钱,所以他的柴就比别人卖得快。也有些轻薄少年和一些小孩子,见他又挑柴,又读书,就三五成群地跟着,把他当成耍把戏的看,买臣也不以为意。一天他妻子出门汲水,看到这种情形,深以为耻。买臣卖柴回来,其妻劝道:“你要读书,就不要卖柴,要卖柴,就不要读书。这么大年纪,不疯不傻,被小孩子们笑话,岂不羞死!”买臣道:“富贵贫贱,各有其时。有人给我算命,到五十岁上,必然发达,常言‘海水不可斗量’,你别把我看死了。”其妻道:“那算命先生,见你这痴颠模样,故意取笑你,你别拿棒槌当针。到五十岁时,连柴担也挑不动,饿死是有分的,还想做官!除非是阎罗王殿上,少个判官,等你去做!”买臣道:“姜太公八十岁,尚在渭水钓鱼,遇了周文王,亲自用车拉着请了回去。本朝公孙弘丞相,五十九岁上还在东海放猪,整整六十岁,方才际遇当今皇上,拜相封侯。我五十岁上发迹,比甘罗虽迟,比那两个还早,你要耐心等着。”但是朱买臣的妻子,却没有在这饥寒交迫中熬成老太婆的耐性,她自讨一纸休书,重新嫁人过日子去了。朱买臣到五十岁时,值汉武帝下诏求贤,买臣到西京上书,以求富贵。算他运气不错,正赶到点子上,天子知买臣是会稽人,了解本乡本土的情况,便拜为会稽太守,当即走马是任。他的前妻闻听此事,到府中与其相见,自悔有眼无珠,请求重新回到朱家。买臣命人取水一桶,泼于阶下,向其妻说道:“若覆水可复收,你与我才可复合。念少年结发之情,判后园一块闲地,与你夫妇耕种吃饭。”其妻羞极无颜,到了后园,遂投河而死。汉朝的朱买臣已死了多年了,可那股阴灵始终不散,不知有多少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愿做的人,总像此公一样,把“怀才不遇”当成永远的借口。中国人向来是有耐心的,“大器晚成”是最现成的注释。八十岁还在渭水边钓鱼的姜子牙,为后人树立了一个无比宽松的标尺,——只要你还活着,就总会有机会。清高的男人不谈钱,也不许身边的女人向往人家的锦衣玉食,两个人冷冷清清苦熬着,才是道德的样板。对这一点,只有台湾的柏杨先生的言论最为痛快:朱买臣太太非跟朱先生离婚不可,她惟一不可原谅之处是又回头找他。至于她坚决求去之举,一点都没有错。我虽然不认识朱买臣先生,可是此公不事生产,置妻儿的生活于不顾,又自信可当大官,那股酸劲,实在令人难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