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加大,1993年中国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之后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的石油,并有逐年递增的趋势,这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国际石油价格大幅度波动,持续攀升。国外一些势力将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中国进口石油增长,甚至有人鼓吹“中国能源威胁论”,以“中海油并购优尼科”、“中日东海冲突”为导火索,毫无根据地说中国将争夺世界油气资源并导致冲突。这些说法与事实严重不符。制造“中国能源威胁论”缘于西方一些人对中国崛起的恐惧。中国过去不曾、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对世界能源安全构成威胁。中国是维护世界能源安全的积极因素。
1.“中国能源威胁论”的主要内容
2001年2月,美国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在其发布的《21世纪能源地理政治学》报告中写道:“今后20年,亚洲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可能产生深远的地缘政治影响。亚洲地区对现有能源储备的争夺可能会激化,演变成各国之间的武装冲突;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日益增强,从而可能促进北京与该地区的一些国家形成军事联系,这将使美国及其盟国感到忧虑。”
另外,美国美中防务委员会在2002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美国在世界能源市场上正面临来自中国日益有力的竞争;同年美国安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弗兰克加夫尼(Frank J。Gaffney)讲道:中国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已构成对美国能源安全的威胁和挑战,美国与中国争夺能源供应方面的竞争会更加激烈;2004年10月9日,美国《波士顿邮报》在一篇题为《中国对石油的渴望与日俱增》的文章中指出,“中国石油消费量的猛增可能会破坏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与安全”、“未来10年中国石油需求会翻一番”、“中国大量‘储备’石油也会导致全球原油价格走高”、“如果不搞石油战略储备,现在达到了创纪录水平的每桶53美元的全球油价将会保持在每桶30美元”;同年10月18日美国《商业周刊》也刊登文章指出,“事实上,较强的需求增长已经使全球价格有所上升,特别是石油。原因何在?所有这些变化的根源来自中国——一个正在崛起的经济强国。”
此后,中海油竞购优尼科的消息传出后,部分美国人认为“这将会有助于中国垄断石油供给,通过破坏美国的能源来源和经济而威胁美国的安全”,并联名致函布什政府,要求美国财政部就此案展开调查;日本也有人认为中国未来大量进口石油将引起世界石油市场的混乱,为了维护石油安全,中国可能采取军事手段,从而威胁地区稳定与安全。
此外,美、日等国还对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加拿大等国在石油领域的合作以及中国沿着从中东到南中国海的海上航道建立基地等表示出格外的“关切”。2004年《美国之音》在一篇题为《中国谋求加拿大石油让美国感到不安》的报道中说,“过去几乎将所有生产的石油都输往美国的加拿大,正悄悄和中国几家大型石油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合作内容包括在加拿大境内兴建输油管以及提高加国石油产能等。”
2.“中国能源威胁论”产生原因解析
其实,美、日等国抛出的“中国能源威胁论”,究其原因,只不过是想从能源角度出发,来鼓吹中国对全球(其实是他们自己)造成了威胁,其主要目的仍然不外乎遏制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大概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
(1)担心中国抢夺他们的“奶油面包”
一直以来,美、日都是消费和进口石油的头号国家,两国也为此得意洋洋。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对石油的消费和进口也日益增加,并大有赶超美、日的势头。因此美、日当然倍感不悦,因为“外人”抢走了自家的“奶油面包”(美、日尤其是美国一向以世界为家),于是便及时抛出了“能源威胁论”,让世人相信中国确实理亏,从而有效阻止中国和他们抢夺石油,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国获取石油的速度,这才是他们做出这样举动的主要目的。
(2)害怕失掉原来对石油的控制能力
现在,中国每天都要进口大量的石油,其中80%左右的石油运输都要通过马六甲海峡,此海峡对中国具有相当大的作用。美、日也非常清楚,只要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就能有效遏制中国的发展。因此,他们以反恐、打击海盗为名,与印尼、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在该地区展开了各种“合作”,从而间接地控制了马六甲海峡。最近,中国为了能够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更充分的保障,也开始与沿海各国合作,建立自己的基地。于是,美、日开始变得不安和恐慌,到处鼓吹“中国威胁论”。
(3)担忧失去自己的地位和影响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越来越成为国际经济中的重要成员,再加上中国实行和平外交政策,世界上多数国家与中国在多个领域展开了形式多样的友好合作关系。美、日等国对此非常不安,担心长此以往会削弱他们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如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邓肯亨特表示,如果中海油得以成功收购优尼科,那么,中国对美国在中亚地区利益的影响力将大大增强。从里海到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土耳其的输油管道,优尼科都有投资。如果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中国在这些国家的影响力就会增加,从而严重影响到美国在这个地区的影响力,这是他们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更无法容忍。
(4)(日本)希望获得国际同情
毋庸置疑,日本是不折不扣的经济大国,但也是资源小国。为了得到足够的资源,日本可谓是不择手段甚至不惜发动一场灭绝人寰的战争。近年来,中国经过勘探发现东海蕴藏着大量的石油资源。根据相关国际法,东海的石油应完全归中国所有,但日本根本不理会什么国际法,声称拥有东海石油的主权。对有争议的海域,中国建议搁置或共同开发。然而,日本不但不接受中国大度的建议,还完全不顾中国的反对,开始单方面进行海底资源的勘查,最近甚至批准一家日本公司进行开采。为了使其这一行动显得更加合理化,日本找到了“中国能源威胁论”这么一个自认为完美的借口。
3.“中国能源威胁论”没有任何根据
其实,我们大家心里都十分明白,“中国能源威胁论”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归结其原因大概有如下几点:
(1)中国对油价的影响不是很大
尽管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长迅速,但据此把国际油价暴涨归罪于中国,未免太不公平了。事实上,西方发达国家仍是石油消费的主体,目前不足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消费了全球60%以上的石油。相关资料显示,中国石油进口量在世界总体进口量中所占的份额并不高。2004年,中国原油进口仅为1.2亿吨,仅为世界各国原油进口量的6.6%,而美、日两国分别高达5亿吨和2亿吨。显然,中国难以对国际油价产生多大影响,相比美日而言,其影响成度显而易见。
(2)中国是高油价的受害者
事实究竟是什么?很简单,美国才是国际油价上涨的幕后操纵者,高油价是美国打向中国的一记“七伤拳”。到目前为止,任何一个国家都离不开石油,中国也不例外。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需要进口大量的石油。为了有效限制中国的经济发展,美国想尽一切办法,使国际油价长期保持在高位。俄罗斯《劳动报》近期刊登的一篇文章指出:石油价格居高不下是美国政府操控的结果。美国企图给迅猛发展的中国下个“石油绊索”,其险恶用心可见一斑。
(3)中国能源自给率非常高
中国既是能源消耗大国,也是能源生产大国,进口只占中国能源消耗的一小部分,中国解决能源主要立足于国内,目前中国的能源需求总自给率高达94%。因此“中国的发展,过去不曾、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对世界能源安全造成威胁”。
(4)美国对中国过于敏感和担忧
美国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专家汉斯。J。摩根索在为《美国在中国的失败,1941~1950》一书作序时写道:“讲到中国,美国人就分成两类,一类患了神经病,另一类则患了精神病。”这一论述用在“中海油并购优尼科”事件上真是恰如其分。企业的国际并购在全球化的时代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行为,而且美国的石油公司被外国公司并购的例子不胜枚举,如1990年委内瑞拉的石油公司Petroleos de Venezuela S。A收购美国西果石油公司(CitgoPetroleumCorp。)、1998年英国石油公司(BP)收购美国的阿莫科石油公司(Amoco)。
4.中国与世界加强合作,共同维护国际能源安全
全球能源安全是人类共同面临的课题和挑战,维护国际能源安全要靠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在上个世纪100多年的时间里,占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陆续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但消耗了全球60%的能源和50%的矿产资源。进入新世纪的100年或更长时间,包括中国、印度、巴西等在内的占世界人口85%的发展中国家,将陆续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按照历史发展规律来看,工业化是社会财富积累快、生活水平提高迅速的历史阶段,同时也是能源资源消耗大的历史阶段。如何解决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工业化加快、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是人类发展需要回答的问题。
那么人们将面临着这样的抉择:第一种,继续走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这是地球资源和环境难以承受的,是走不通的;第二种,以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制约为由,抑制、放缓甚至企图迫使发展中国家放弃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这是不公正的,也是不可能的;第三种,走出一条低投入、高产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发展道路,这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应选择的正确道路。所以,应大力推进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特征,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发展中国家对维护全球能源安全的最大贡献。
作为先行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达国家,有责任,也有义务维护国际能源安全。这不仅是因为发达国家在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已消耗了全球过多的能源和矿产资源,而且也是因为目前发达国家仍然是全球能源资源的主要消耗者。2005年,OECD国家石油消费占全球石油消费总量的59.2%。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的资源能源不是某些国家、某些人独享的,而是各个国家共享的。
胡锦涛主席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上提出,为保障全球能源安全,应该树立和落实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观;要加强能源出口国和消费国之间、能源消费大国之间的对话和合作,加强先进能源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促进油气资源开发,实现能源供给全球化和多元化,确保稳定的、可持续的国际能源供应,确保合理的国际能源价格,确保各国能源需求得到满足;各国应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和矛盾,求大同、存小异,而不应该把能源问题政治化,更不应该动辄诉诸武力,切实维护能源安全稳定的良好政治环境。新能源安全观的提出,对于推动建立清洁、安全、经济、可靠的世界未来能源供应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将按照新能源安全观的要求,按照平等互惠、互利双赢的原则,加强同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合作,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维护全球能源安全。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已经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同时积极推进能源多元化,鼓励替代能源的发展,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加大国内石油勘探开发力度,并保持原油进口的适度增长。
保证正常的石油供应和稳定的石油价格,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和稳定。目前的高油价,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挑战之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能源安全不是一个国家能够解决的问题,国际社会必须加强合作,携手应对挑战,促使虚高的油价回归理性,以推动世界经济平衡有序健康发展,这样,战争才会减少,能源才不至于枯竭的如此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