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晋江县志道光本
33046300000243

第243章 杂志下(5)

秀水诸生严若水,字月川,游幕闽南五十余年,老而乏嗣,贫不能归。其同乡诸生徐日熊,监生张起锽暨王裕仲,周大模,施起凤,金文焯,李原寿,同春,姜世俊,金寅,严启咸等共捐纹库银六十两,交与晋邑义冢董事诸人收领,每月以生息子钱一千二百文为若水薪水之资。其母银俟若水殁日,拨出四十两以供殡葬。葬地东西南北至中心以一丈为准。尚存母银二十两,为置田地收息以备祭扫修坟之用。捐银诸人,意垂永久,呈请泉州府知府嘉谟发晋江县存案,送府志馆纂修。时在干隆二十六年八月也。

张税峯庆乐,会宗孙,幼习举子业,国朝定鼎,例剃发并辫落之云游四方,后寓天台,自图其貌,并题弁偈曰:“明了诸有非有,始信真空不空。要识此翁处么了?一点水墨,两处成龙。”又曰:“三世诸佛,不生空桑。彼罗睺罗,侍父法王。汝等有志,本当不忘。道不在远,三纲五常。勿效小乘,必欲绝情。万物一体,道与俱成。菩提达摩,十万重溟。直来震旦,救度迷情。譬如甘霖,不译根尘。一雨普沾,草木均荣。汝等信受,勿忝所生。”谓仆曰:“家有人至,持此遗之。”后二日,子果至,经旬坐化。《张氏家传》。

张莪圃慎和领乡荐时,在京考就咸安宫教习。癸巳,高宗纯皇帝巡幸淀津,应召试诗,题:“春水船如天上坐。”是日雨,张落句云:“昨夜又添南浦雨,不知身已到瑶池。”阁学嵩抚棠囗囗击节叹赏久犹诵之。

干隆壬申,福建解元蔡君垂廷芳,面有七星痣,自云于紫阳具体而微。后教谕松溪,地有沈井,紫阳所生处。喜曰:“此吾所以征也。”初君垂家世业农,饩于庠,同邑何鼎铭世家子,负文名,意颇轻之。及君垂发解,何得魁,乃更相善也。君垂性质朴,甘淡泊,在松溪与斋夫灌园种菜。或问之,则曰:“圣人云,不如老圃,此原是学中事。”其诙谐如此。采蔡少鱼《传信录》。

干隆辛卯,闽墨至囗京,漳浦蔡葛山先生于国子监,谓文了无佳者,唯晋江陈峨及南安郭大椿,墨理法醇备而渊源出自五家,作者必宿学,荐者必江西人也。已知郭房师为解公文燧,陈房师为彭公永和,俱江西人。一座惊服。峩字伯璋,与兄岸并有文名。兄弟数踬场屋,终不为诡遇之文以求合。峩仅得隽,而岸竟以诸生老。

干隆庚辰,福建秋试,晋江张岱湖克绥抡元。先是,房师潘公得张卷,弃之。初六日将揭晓矣,前夜潘公房中红光满室,有朱衣神吐焰数丈,官吏以为火,奔救无有。典试周公、毛公、中丞吴公并贺潘公,以为元必出其房。阅所定及所荐皆非,因命帘官谭公、李公搜其遗卷,得张卷,惊喜击节,争呈之。元墨传诵天下,都门咸为周公庆得人。嗣周督学江右,聘张衡文悉当。张后司训台湾,捐俸充《十三经注疏》于学宫,海外人知向学。三山督学耘门郑际唐赠以联云:“文冠南闽八千士,教传东海十三经。”纪实也。采撰志,参家传。

明经蔡孙盛世魁为文峭洁廉厉,破去时下町畦,喜庄、列及黄老家言。家素饶,以饮酒不事产业。晨起盥洗毕,家人送一壶一簋,坐案前,悠然独酌。客来添设杯箸,促膝共饮,自旦至昏。婢仆更番侍客,或先自散去。孙盛独坐胡床。床于于睡,呼之醒,语喃喃,还复睡,听之皆子书中粹语。或劝节饮,孙盛曰:“不见夫鲜乎?调五味,熟之,虽美易败;糟而为鲊,则可久。今吾使五脏皆糟,是鲜而鲊之也。”饮如故。家益落,竟以病卒。采少鱼《传信录》。

徐简之居敬能《易》,多藏书。尝于试日,蚤起,供茗魁星前。瓯忽响,现“山人”二字,遂辍试。以图书琴棋为乐。妻能弈,尤善洞箫。友至,手自涤具沦茗,家人治肴蔌,务修洁如林下供。采《逸论》,参《传信录》。

蔡进士慕江鸿捷《勿非室隐箴》曰:“过而不知,诿于不知。知而不悔,咎将谁尸?悔而不改,其心安在?改而不力,意中之贼。”又曰:“大庭广众中不可不知有己,暗室屋漏中不可不知有人。”又曰:“在我者无有人之见,则不饰。在人者无有我之见,则不私。”又曰:“无应变之才守吾拙,无济物之资存吾缺。”又曰:“古之君子非抅患然后悔,非没世然后疾。”又曰:“居心不厚,出言太易,尚战战乎兢兢,务为蓄德之器。”一享年不永,人咸惜之。采《慕江隐箴》。

孝廉陈翊霄云程有《桐城杂诗》五十首,自注刊刻。亦采风之遗。中有句云:“四面鼓楼齐拓土,更无一树刺桐花。”注:“泉旧有四城,南唐时留从効即建牙之地筑衙城,鼓楼其址也。今城乃在外之罗城,初筑时环植刺桐花,故名桐城。按今刺桐已不存,惟郡北清源铺北山东南石塔边有两三株。”又:“道场绝胜龙华会,一釜斋粮给百人。”注:“五代陈洪进女弃家学道,为建崇福寺,有大釜,近时犹存。”又:“巉岩古石傍城隈,暮雨朝烟锁未开。一夜梅香侵草径,相惊谶应状元来。”注:“城北有梅石,旧谶云:‘梅花开,状元来。’后罗一峰先生出为市舶司,至此。按:一峯先生至,梅石开,本邑庄羹若际昌应之大魁。”又:“五斗犹留词客墓,谁人杯酒解相浇。”注:“明诗人黄吾野墓在凤山五斗。”又:“教场隙地千弓外,尚是蒲家旧日园。”注:“南教场为宋蒲寿庚第,附近人家尚名花园头。”又:“家住鹧鸪大海汀,阿姨少小贩渔腥。罗巾竹笠新妆好,不插闲花鬓越青。”注:“鹧鸪妇女鬻贩海错,俗呼鹧鸪姨”又:“迎春亭外鼓冬冬,壶酒豚蹄祝岁丰。日暮肩舆神驾出,人人欢喜是三翁。”注:“迎春亭外有小庙,三神传为殉宋主之难者。春日村人击鼓祀之,日暮祈筶要出何神,若三翁出,则岁大熟。”又:“皓腕从新结五丝。”注:“即长命缕。”“雄黄锦袋佩娇儿。”注:“儿童以锦绫制雄黄袋,佩胸前以辟邪。”“端阳令节江乡盛,樱笋筵中荐米锤。”注:“以油炸锤供筵祀先。”又:“春声隐隐彻烟邨,亚岁汤圆旧事存。并与儿童添百戏,巧妆生趣及鸡豚。”注:“冬至供汤圆子,儿童和米屑作鸡豚之类。”采《桐城杂事诗》。

朱文正珪之督学闽南也,言于中丞徐雨松嗣曾曰:“八闽人才辈出,要以张、游、许、谢为翘楚。”谓宁化张璇漪腾蛟、福宁游磳田光绎、福州许承德作屏、及晋江谢春洲淑元也。中丞因目为鳌峯四子。干隆癸卯,福建秋试,张发解,二三即游、许。惟谢以得卷迟,争元不果。越丙午,再试,谢以第一人自命,榜发果元,闱文脍炙海内。己酉,谢留都,遇学使钱质夫学彬,素耳其名,问曰:“丙午名元是否即君?”谢笑颔之。钱改容礼揖,谓天下才人不意得诸目睫。因晨夕过从,如牛僧孺之投贽刘梦得焉。采行状。

朱文正珪督学至泉,岁试诗赋,以王鱼树克峻为第一,深相击节。比科无名,覆试日见王,问试诗赋否?曰:“有。”亟令人搜遗卷,特揭泉州六学第一,命题同覆,赋题为“象罔求元珠”,诗题为“过眼空迷日五色”。一时传为佳话焉。

嘉庆戊午,居民朱姓建家庙升文山下,掘地得古冢,兼获铭砖云:“唐故给事郎泉州司马许府君墓志。公讳谭,字颂,本安州安陆人也。曾祖圉师,皇侍中。祖自牧,皇首政府都督。父上江,皇齐州临济县令。公则临之长长子也。贞元廿年春二月十四日,终于官。属年月未囗,未得归祔,以其年二月廿七日葬于清源西郭之平原。囗囗囗囗为记。”朱化其骸,塑像,为好事者移徙,不知其处。数见灵异于朱家,或购得之,以告许姓,为合族建庙郡东南龙宫之左。颜曰“唐给事中泉州司马许公祠”。按旧志官职中无公姓名,考《唐书》圉师公死难。

明嘉靖八年,巡按御史聂豹改城北净真观为一峰书院,祀明罗一峰先生,迄今三百余年。书院易名梅石,废坠,修举者数矣,而先生栗主朱漆金字焕然如新,于以见理学忠节之气,历久不敝,益令人兴高山仰止之思也。周学曾述。

〔校注〕

〔一〕“士禛”二字原缺,捞《词苑丛谈》补。

〔二〕“自后宾朋麕至”六字原缺,据《词苑丛谈》补。

〔三〕“植”字原稿误为“值”,据《词苑丛谈》改。

〔四〕“海”字原稿误为“是”,据《词苑丛谈》改。

〔五〕“与”字原稿误为“桂”,据《词苑丛谈》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