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转型研究
33064500000015

第15章 从“异化论”到“生存论”

所谓异化,大体指的是这样一种情况:“主体由于自身矛盾的发展而产生自己的对立面,产生客体,而这个客体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而凌驾于主体之上,转过来束缚主体,压制主体。”马克思关于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人同自己类本质的异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的劳动异化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揭露。在劳动异化理论基础上提出的资本主义社会“拜物教”,则是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基本内涵的深刻揭示。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颠倒、歪曲、虚幻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批判,也让我们看到意识形态作为人的外在力量对人的统治。据此,有人认为:“意识形态在某个意义上说是异化在意识或思想领域内所采取的形式:它是异化了的思想。”意识形态也正是这样一种产生于人却又作为人自身的对立面的外在异己力量来压制、束缚人自身的思想或观念,它作为观念性的东西,既表现了人的思想认识,但一经产生,又变成约束人的思想行为的外在的异己力量。应该说,这种意识形态的“异化论”有其合理成分,但从根本上讲,“异化论”实质上是被马克思批驳的“观念论”,其理论前提仍然是观念统治世界。

马克思意识形态观的某些观点确实容易使人得出“异化论”结论。但如果我们深入考察,就会发现马克思意识形态观非但没有体现“异化论”,恰恰相反,它体现的是一种人的“生存论”。

首先,马克思是从人的社会存在方式即国家出发阐述其意识形态观的。国家的产生是私有制和阶级出现的必然,是社会为了维持正常运转,“干涉和约束”日益尖锐的“特殊利益”和“普遍利益”之间的矛盾、维护统治阶级的“实际利益”而采取的“虚幻的共同体的形式”。国家对人民的统治除了政治、法律手段外,还有意识形态手段。也就是说,国家意识形态实质上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正如同人必须在意识支配下行动一样,作为“大写的人”,国家也必须在意识形态引领下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等活动。意识形态以国家这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外表,通过各种方式的“教化”使被统治阶级也认为这就是他们自己的思想。人们受意识形态的“思想奴役”,确证了意识形态是人的外在的、异己的力量,但它不是人们共同生产出来的,只是由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思想家生产出来的,因而意识形态不是人的思想异化表现而是人生活在国家中不可逃脱的社会存在方式。

其次,马克思是从人的精神存在方式即各种文化形式出发阐述其意识形态观的。人有精神需求,因而就有了满足这种需求的精神生产,创造出了各种理论,神学、哲学、道德、艺术等文化形式。这些文化形式表达的是人的思想,因而必然成为作为国家中统治阶级思想体系的意识形态借以表现自己的形式。意识形态作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也就使其成为一定国家和社会的主流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文化背景和土壤。人类的精神生产首先体现为文化创造,在阶级社会同时也体现为意识形态构建。换言之,在阶级社会中,人类的精神生产、文化创造都要在一定的意识形态构建中进行,或者说,阶级社会中人类的精神生产、文化创造总是以意识形态活动的面貌出现。意识形态与精神生产、文化创造之间这种几乎近似一体的关系,使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认为,意识形态使人从自然存在转变为社会存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阶级社会中人满足于自身精神需求的基本的精神存在方式。

再其次,马克思是从人的现实存在方式即实践活动出发阐述其意识形态观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在考察社会时“一刻也不离开”“现实的前提”,这个前提就是处在现实中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意识形态就是他们现实生活过程的“反射和反响”。人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而人的意识是在实践中生成、实现和确证的。“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实践活动是人类的现实存在方式,意识形态产生于实践、体现于实践、作用于实践,贯穿于阶级社会中人类的全部社会实践过程,因而其自身也成为人类的现实存在方式。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是必须能够生活,为此,物质生活条件的生产实践始终是第一性的。正是生产物质生活的物质生产以及物质生产赖以进行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为意识形态提供了最根本的基础。因此,必须“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考察现实的生产过程,并把与该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方式,即各个不同阶段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然后必须在国家生活的范围内描述市民社会的活动,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来阐明各种不同的理论产物和意识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并在这个基础上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

人的整体生存境域中有这样几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生存样式:一是人的最基本生存样式,马克思主要通过对“生产力”、“交往形式”及“生产方式”的论述而展示的;二是人的政治生存样式,马克思主要通过对“市民社会”及其基础上的“国家”、“法”的分析而实现的;三是人的观念生存样式,马克思主要通过对“意识”及“意识形态”的考察和分析来揭示的。总之,在马克思那里,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社会是实践的展开形式,是人自己通过实践活动创造出来的存在方式。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自己也就怎样;而他是什么样的,同他的生产活动是一致的。

意识形态作为实践的产物和导向,本质上体现着阶级社会中人自身的生存状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对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给予深切的人文关怀,建设好人们的精神家园,使自身成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内在要求而不是异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