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华严经义海百门
33069300000009

第9章 对治获益门

夫病起药兴。妄生智立。务止啼于杨叶。资静乱于空业。百非息于攀缘。四句绝于增减。然而悟缘无体。智则自融起用。恒沙无非清净。今略分十义。以明对治。

初观十二因缘者。谓于尘上名相所惑。不了无体。是无明缘。于尘上心计生起。是行缘。于尘上分别之心恒转流注。是识缘。于尘上妄识依止成种。是名色缘。于尘上六根受入。是六入缘。于尘上根尘相对。是触缘。于尘上领纳尘境。是受缘。于尘上乐受自润。是受缘。于尘上不了即空。是取缘。于尘上爱集成业。是有缘。于尘上业熟起五蕴身。是生缘。于尘上名相变坏。是老死缘。今了尘名相空寂。则心不缘随了之时缘自寂灭。

二修四威仪者。于尘上开显法界法门。晓示一切群生。是行。经云。菩萨有二种行。所谓闻法行。乐听法故。说法行。利益众生故。于尘上平等大智随顺观察。尘从缘起无生无相。是住。经云。所谓随顺住。住正法故。于尘上空寂甚深之义。是坐。经云。所谓坐师子座。演说甚深法故。于尘上名相荡尽观心寂灭淡泊无为。是卧。经云。所谓寂静卧身心淡泊故。又禅定卧。正念思惟观察故。不碍事处。四威仪即事恒理也。

三明三性者。谓尘上迷心所执计有相生以为实也。今了尘圆小之相。取不可得。惑相自亡。是为遍计相。无性为人无我也。又尘与自心为缘。心法方起。今了缘无自体。依心方现。无自体生。是为依他也。无生性是法无我也。由二义现前。乃圆成胜义性也。

四显教义者。谓尘能表生信解。令通达故是教。即解之时句味可诠是义。即此尘具足法界理智。是无尽教义也。教无实体。随器施设。义无实趣。随智开合。了妄无体。教亦非教。经云。我说十二部经。如空拳诳小儿。是事不知。名曰无明。

五示****者。尘处开演。如上法门。随心回转清净显然。是谓转无尽****也。

六知无常者。谓尘念念生灭是无常。即生灭无体是为常。即生灭不生灭名凝然常。经云。不生不灭是无常义。即常不碍随缘。即常不异无常。又无常体寂灭。即无常不异常。若去无常。即常义亦失。若去常即无常义亦失。当知。常即无常。无常即常也。

七入真如者。谓一尘随心回转。种种义味成大缘起。虽有种种。而无生灭。虽不生灭。而恒不碍一切随缘。今无生灭是不变。不碍一切是随缘。即此随缘不变。

八出魔网者。若于尘上。心计生灭违顺有无缘虑等。是处魔网也。于尘上能观察平等一味真实。而无生灭之见。即出魔网。经云。众魔者乐生死。菩萨于生死而不舍故。

九销药病者。如见尘大小生灭有无流动是病。了大小无大小。了生灭不生灭。知有非有等是药。药即非药。以无妄可断故。病亦非病。以智深达故。当知。动心缘境即为病。经云。何谓病本。谓有攀缘。

十离解缚者。谓于尘上执生灭之相是缚。了生灭相不可得是解。经云。有慧方便。解无慧方便。缚但了相非相。于缚常解。若住无相解还是缚。了妄无体。缚即非缚。缚既无缚。解亦无解。经云。诸法无缚。本解脱故。诸法无解。本无缚故。

然上诸义妄情增起缘于名相。以心行迷识住生于有无。而成结业。所以病妄则药妄。举空拳以止啼。心通则法通。引虚空而示遍。既觉既悟。何滞何疑。消能所以入玄宗。泯药病而归法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