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集验方
33102200000011

第11章

治产后烦闷及渴方

治产后血气烦闷方。

取生地黄汁一升,酒三合相和,微温顿服之。(《外台》卷三十四)治产后心闷,眼不得开方。

即当头顶上取发如两指大,强人牵之,眼即开。(《医心方》卷二十三)治产后渴,栝蒌汤方。

栝蒌(四两) 麦门冬(去心) 人参(各三两) 干地黄(三两) 甘草(二两炙) 干枣(二十枚)上七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良。(《外台》卷三十四)

治产后咳嗽、中风及心腹痛方

治产后风,伤寒咳嗽,多疾唾粘。

甘草 桔梗(各六分) 款冬花(四分) 生麦门冬 生地黄(各十二分) 葱白(一握) 豉(二上水二升,煎取八合,食后良久,两服。(《产宝》卷下)治产后中风,眼反折,四肢搐搦,下药可立待,应效如圣散。

荆芥穗子为末,酒服二钱,必效。(《证类本草》卷二十八)大岩蜜汤,治产后心痛方。

干地黄 当归 独活 甘草 芍药 桂心 小草 细辛(各一两) 吴茱萸(一升) 干姜(三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良。(《外台》卷三十四)治产后腹痛方。

当归一斤切,酒一斗,煮取七升,以大豆四升熬,酒洗热豆,去滓,随多少服,日二。

(《医心方》卷二十三)

治产后二便不通及失禁方

治产后津液竭燥,大小便不通方。

芍药 大黄 枳壳 麻仁(研各二两)上为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空心熟水下二十丸,渐加之,以利为度。(《产宝》卷下)治产后秘塞,大小便不通方。

用桃花、葵子 滑石 槟榔等分,为末,每空心葱白汤服二钱,即利。(《本草纲目》卷二十九)治产后遗粪,不知出时方。

白蔹 芍药(各二分)上二味,捣为散,以酒服方寸匕。(《外台》卷三十四)治产后遗粪方。

取矾石烧,牡蛎熬,各等下筛,酒服方寸,日三。亦治男子。(《外台》卷三十四)治妇人遗尿方。

矾石二两烧令沸汗尽,牡蛎肉二两,下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医心方》卷二十一)

治产后患淋及小便数方

治产后卒患淋,石苇汤方。

榆白皮(五两) 石苇(去毛) 黄芩 通草(各三两) 大枣(三十枚) 葵子(一升) 白术(一两上七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为三、四服。(《外台》卷三十四)治产后患淋,小便痛方。

石苇(炙去毛) 黄芩(各二两) 通草 芍药 甘草 冬葵子(各三两) 榆白皮(五合)上水二升,煎取一升,空心温温服。(《产宝》卷中)治产后淋沥不通方。

用葵子一合,朴硝八分,水二升,煎八合,下硝服之。(《本草纲目》卷十六)治产后小便数兼渴,栝蒌汤方。

桑螵蛸(炙二两) 甘草(炙二两) 黄连(二两) 生姜(二两) 栝蒌(三两) 人参(三两) 干上七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外台》卷三十四)

治产后无乳及阴道不闭方

治乳无汁方。

取栝蒌根切一升,酒四升,煮三沸,去滓,服半升,日三。(《医心方》卷二十三)下乳汁方。

栝蒌子淘洗控干,炒令香熟,瓦上 令白色,为末,酒调下一匕,合面卧少时。(《证类本治妇人产后冷,玉门开不闭,硫黄洗方。

石硫黄(研) 蛇床子(各四分) 菟丝子(五分) 吴茱萸(六分)上四味,捣散,以汤一升,投方寸匕,以洗玉门,瘥止。(《外台》卷三十四)

治妇人带下、漏下及症瘕方

治妇人带下赤白色方。

益母草花开时采,捣为末,每服二钱,食前温汤调下。(《证类本草》卷六)治妇人女子忽暴崩中,血不断,或如鹅鸭肝者方。

小蓟根(六两) 阿胶(炙) 当归 芎 续断 青竹茹(各三两) 灶中黄土 地榆根(各四两上十味,切,以水八升,合马通汁,煮取二升半,分为三服。未全止,服三、四剂后,服此丸方。

续断 甘草(炙) 鹿茸(炙) 小蓟根 丹参(各五分) 干地黄(十分) 芎 阿胶(炙) 赤石脂 当归(各六分) 地榆(六分) 柏叶(四分熬) 秦牛角 (炙黄) 龟甲(各十二分炙令黑上十四味,捣筛,蜜丸如桐子,以酒服十丸,日再,加至三十丸。(《外台》卷三十四)治妇人漏下不止散方。

鹿茸(三两) 当归(二两) 蒲黄(一两) 阿胶(三两) 乌贼骨(二两去甲)上五味,下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夜再。(《医心方》卷二十一)治妇人漏下病不断,积年困笃方。

取鹊重巢柴合烧末,服方寸匕,日三。鹊重巢者,去年在巢中产,今岁更在其上复作巢是也。(《医心方》卷二十一)治妇人脐下结坚,大如杯升,月经还通,寒热往来,下痢羸瘦,此为症气,不可治。未生症者可治方。

生地黄(三十斤取汁) 干漆(一斤熬)上二味,捣漆为散,内生地黄汁中微火煎,令可丸,酒服桐子大三丸,至七、八丸,即止。(《外台》卷三十四)

治妇人阴脱及阴疮、阴痒方

治妇人阴下脱散方。

当归 黄芩 牡蛎(熬各二两) 芍药(一两半) 皮(一两切熬)上五味,捣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禁举重,良。(《外台》卷三十四)治妇人产后阴下脱方。

取蛇床子一升,布裹炙熨之。亦治阴中痛。(《外台》卷三十四)治妇人阴下挺出方。

蜀椒 乌头 白芨(各二分)上三味,捣筛,以方寸匕绵裹内阴中,入三寸,腹中热,明旦更着,瘥止。(《外台》卷三治妇人阴中痒,脱下方。

取车 膏敷之,即瘥。(《医心方》卷二十一)治妇人阴中痛生疮方。

羊脂(一斤) 当归 杏仁(去皮尖) 白芷 芎 (各一两)上五味,细切,羊脂和,置甑中蒸之,药成,取如大豆一枚,绵裹药内阴中,日一度。

(《外台》卷三十四)治女子阴疮方。

末硫黄敷上。(《肘后方》卷五)又方末雄黄、矾石各二分,麝香半分,捣敷。(《肘后方》卷五)治男女阴蚀略尽方。

虾蟆 兔矢上二味,分等,捣筛,以敷疮上。(《医心方》卷二十一)治妇人阴中痒,如虫行状方。

矾石(三分熬) 芎 (四分) 真丹砂(少许)上三物,下筛,以绵裹,内阴中,虫自死。(《医心方》卷二十一)

治妇人妒乳疮痛方

治妇人妒乳、乳痈。诸产生后,宜勤挤乳,不宜令汁蓄积,不去便不复出,恶汁于内引热,温壮结坚掣痛,大渴引饮,乳急痛,手不得近,成妒乳,非痈也方。

始妒乳,急灸两手鱼际各二七壮,断痈脉也。便可令小儿手助捋之,则乳汁大出,皆如脓治产后不自饮儿,及失儿无儿饮乳,乳蓄喜结痈。不饮儿令乳上肿者方。

以鸡子白和小豆散敷乳房令消结也,若饮儿不泄者,数捻去之,亦可令大者子含水,使漱口中冷,为嗍取乳汁吐去之,不含水漱,令乳头作疮,乳孔寒也。(《外台》卷三十四)治妒乳、乳痈,连翘汤方。

连翘 升麻 杏仁 射干 防己 黄芩 大黄 芒硝 柴胡(各三两) 芍药 甘草(炙各四两)上十一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服。忌海藻、菘菜。(《外台》卷三十四)又方取葵茎烧灰捣散,服方寸匕,日三即愈。(《外台》卷三十四)治妒乳生疮方。

蜂房 猪甲中土 车辙中土等分上三味,末,苦酒和涂之,良。(《外台》卷三十四)治妇人女子乳头生小热疮,搔之黄汁出,侵淫为长,百治不瘥者,动经年月,名为妒乳病。妇人饮儿者,乳皆欲断,世论苟抄乳是也。宜以赤龙皮汤及天麻汤洗之,敷二物飞鸟膏及飞鸟散佳,始作者可敷以黄芩漏芦散及黄连胡粉散并佳,方如下:赤龙皮汤方槲皮切三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夏冷用之,秋冬温之,分以洗乳,亦洗诸深败烂久疮,天麻草汤方天麻草切五升,以水一斗半,煎取一斗,随寒温分洗乳,以杀痒也。此草叶如麻叶,冬生夏着花,赤如鼠尾花,亦以洗侵淫黄烂热疮、痒疽湿阴蚀疮,小儿头疮,洗毕敷膏散。(《外台》卷三十四)飞鸟膏散方用烧朱砂作水银上黑烟(一名细粉者三两) 矾石(三两烧粉)上二味,以绢筛了,以甲煎和之令如脂,以敷乳疮,日三。作散者不须和,有汁自着可用散,亦敷诸热疮、黄烂侵淫疮、蜜疮、丈夫阴蚀痒湿、诸小儿头疮疳蚀、口边肥疮、蜗疮等,并以此敷之。(《外台》卷三十四)黄连胡粉膏散方黄连(二两) 胡粉(十分) 水银(一两同研令消散)上三味,捣黄连为末,三物相和,合皮裹熟 之自和合也。纵不成一家,且得水银细散入粉中也。以敷乳疮,诸湿痒黄烂肥疮,若着甲煎为膏。(《外台》卷三十四)治妒乳方。

黄芩 白蔹 夕药上三物,分等,下筛,以浆服一钱五匕日五服。(《医心方》卷二十一)又方左乳结者去右乳汁,右乳结者可去左乳汁。(《医心方》卷二十一)又方捣生地黄薄之,热则易。(《医心方》卷二十一)

治妇人乳痈方

治乳痈方。

大黄(二两) 莽草(二分) 伏龙肝(十二分) 干姜(二分)上四味,捣末,以酢和涂乳上,即效止。一方生姜极验,可用也。(《外台》卷三十四)又方取鹿角下筛散,以猪颔下清汁服方寸匕,不过再服,亦以醋浆服之良。(《外台》卷三十四)治乳痈,四物胶薄贴方。

胶(炙) 大黄 莽草 细辛上各等分,捣末,以鸡子白和涂纸上,贴肿,频易,昼夜贴之,割纸穿如钱大,出肿头。

(《外台》卷三十四)治乳痈,三物桂心贴方。

桂心(三分) 乌头(二分) 甘草(二分)上捣散,以苦酒和,涂肿上,以小纸覆濡其上,将乳居其中,以干布置乳下,须臾布当濡,有脓水也佳。(《外台》卷三十四)乳痈二、三百日,众治不瘥,但坚紫色方。

柳根削上皮,捣熬令温,盛囊熨乳上,一宿则愈。(《医心方》卷二十一)治乳痈方。

大黄 鼠粪(湿者) 黄连(各一分)上二物,为末,鼠矢更捣,以黍米粥清和,敷乳四边,痛即止愈。无黍米用粳米并得。

(《肘后方》卷五)又方牛、马矢敷,并佳,此并消去。(《肘后方》卷五)治妇女乳痈妒肿方。

取研米槌煮令沸,絮中覆乳,以熨上,当用二枚,牙熨之,数十回止。(《肘后方》卷五)

治妇人伤于丈夫及交接出血方

治女人伤于丈夫,四体沉重,嘘吸头痛方。

生地黄(八两) 芍药(五两) 香豉(一升) 葱白(切一升) 生姜(四两) 甘草(二两炙)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不得重作,慎房事。(《外台》卷三十四)治童女始交接阳道违理,及他物所伤犯,血出流离不止方。

取釜底墨,断葫芦以涂之。(《外台》卷三十四)又方烧发并青布,末为粉,涂之。(《外台》卷三十四)又方以麻油涂之。(《医心方》卷二十八)又方割鸡冠取血涂之。(《外台》卷三十四)

治小儿夜啼、盗汗方

治小儿夜啼方。

取空井中草悬户上,勿令母知。(《医心方》卷二十五)治小儿盗汗方。

麻黄根三分,故扇烧作屑一分,治,合乳汁饮三分匕,大人方寸匕,日三。(《医心方》卷二十五)

治小儿惊风、疳气及疟疾方

治急惊风,灵神膏方。

赤茯神 朱砂(各一两) 麦门冬(五钱) 麝香(二钱半)上为末,蜜和作小饼子,每一饼临睡以薄荷汤下,神效。一老医乃三世小儿科家传,只有四、五药愈病无数。如小儿惊搐多是热证,不宜便用惊风药,只以导赤散加防风、竹叶同煎,用二、三帖,导去心惊邪热,其搐便止,次服灵神膏。(《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十一)治小儿疳气不可治,神效丹。

绿矾用 ,通赤取出,用酽醋淬过,复 ,如此三度,细研,用枣肉和丸,如绿豆大,温水下,日进两三服。(《证类本草》卷三)治小儿疟病方。

桃叶二七枚,按心上,艾灸叶上十四壮。(《医心方》卷二十五)

治小儿癣及恶疮方

治小儿癣方。

以蛇床子末,以白膏和敷之。(《外台》卷三十六)又方以水银合胡粉敷之。(《医心方》卷二十五)

治小儿恶疮久不瘥方

浣其父 取汁,以浴儿,勿令儿及父知,大良。(《医心方》卷二十五)

治小儿头面疮及耳疮方

治小儿头疮、月蚀、口边肥疮、蜗疮悉瘥,黄连胡粉膏散方。

黄连(二两) 胡粉 水银(研入各一两)上三味,捣为散,相和水银研令相得,以敷疮上,纵黄汁引成疮,亦以粉之,即瘥。一方有白矾一两烧,蛇床子一两末,入用亦甚妙,至耳边到项上并用。(《外台》卷三十六)治小儿面疮方。

丹茱萸叶,以东流水煮,以浴良。(《医心方》卷二十五)治小儿耳疮方。

烧马骨灰粉敷之。(《外台》卷三十六)又方敷鸡屎白佳。(《外台》卷三十六)治小儿 耳方。

桃核中仁,熟治末,热或以裹塞耳,常用良。(《医心方》卷二十五)